图书介绍

中国怎么样 驻华外国记者如何讲述中国故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怎么样 驻华外国记者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 张志安,叶柳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80652920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4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162页
  • 主题词:新闻报道-作品集-世界-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怎么样 驻华外国记者如何讲述中国故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对外国媒体的期待应该更现实点——CNN驻北京分社社长吉米(Jaime A.FlorCruz)访谈1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当记者,又简单又困难11

可以批评你,但也给你说话的机会11

我们要所谓的“容忍不完美”11

中国是幅马赛克,只能片片贴出来11

尽量站在中间的立场——路透社中国首席记者林洸耀(Benjamin Lim)访谈11

尽量去反映“故事的双方”21

作为外媒来说,批评是必需的21

中国故事不再单一,而是越来越多元21

在中国,记者必须懂得如何做人21

我们没有义务去教育老百姓21

我感兴趣于中国现实中的张力——《华盛顿邮报》驻北京记者Edward Cody访谈21

最困难的是和最近的新闻更新保持同步28

专业记者要有不受干扰的能力28

西方媒体和中国媒体是两个体系28

用阿拉伯的眼睛看中国——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舍赫鲁尔访谈28

半岛电视台就像是孤立的自由岛41

西方媒体所说的媒体自由是一句空话41

不是在半岛工作,而是为半岛工作41

用阿拉伯自己的眼睛看中国41

神秘的中国适合写侦探小说——《金融时报》北京分社社长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访谈41

要看到经济数字背后的力量博弈50

我不相信什么“客观”的说法50

如果可能,最想做中国共产党的报道50

中国的故事在于变化与运动——英国《卫报》北京社社长华衷(John Watts)访谈50

我心中的中国形象每几天就变化一次64

在中国,很难听到故事的正反两面64

如果可以选择,我只做深度报道64

我们不可能总是看到全部的真相64

没有人可以报道中国的全部64

有意思的中国故事很难写——日本共同社驻中国记者盐泽英一访谈64

中国的情况非常特殊74

来自一个人的消息源是不准确的74

日本媒体界曾经是左派的摇篮74

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红包74

不喜欢从慕尼黑来判断中国的感觉——《南德意志报》驻华首席记者包克(Von Henrik Bork)访谈74

我并不是要说中国坏话的记者85

选题的判断标准就是“厨房喊”85

我不可能给你提供全面的中国85

没办法完全客观,但起码要尽量85

以理解的心态去看待中国——新加坡《联合早报》北京首席特派员叶鹏飞访谈85

新闻无可避免地要受价值体系影响94

中国人对新加坡的认知可能是片面的94

踩着学者的肩膀去看中国94

我不觉得,解读事实是记者的责任94

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越南通讯社北京分社社长阮春正访谈94

我们不关注负面消息103

什么问题对人民有益,我们就关注103

人民最高的代表就是劳动人民的利益103

好记者应该尽量地接近公正——《纽约日报》亚洲部负责人葛根(Edward A.Gargan)访谈103

知道过去才能更好地去写现在112

我感兴趣的是处于某个文化系统中的人112

不管简单或复杂,都需要分辨不同的信息112

记者更是一种生活方式112

给所有当事人说话的机会——路透社北京分社高级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访谈112

如果故事讲不好,谁听谁看呢120

我是心里有数了才去写的120

中国怎么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120

寻找使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故事——《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驻京记者付毕德(Peter Ford)访谈120

因为没在这里采访过,所以想来中国127

在中国,很难找到政府官员发表的评论127

我对农村问题更感兴趣127

以话筒作笔描摹万象——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驻中国记者孔安(Anthony Kuhn)访谈127

外国媒体写中国,只写了一个轮廓138

体察和反映民情是我们的天职138

中国最有意思的是观念、文化和思想上的变化138

无所谓新闻正负,只在乎报道真实——英国电视第四频道驻京记者林夕(Lindsey Hilsum)访谈138

对新闻记者来说,中国太难把握148

挑战在于看到事件之外的东西148

记者的专业素质是不会因地制宜的148

后记1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