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建臻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22563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1
第一章 扬州学派经学形成和发展的原因31
第一节 乾隆时期的儒学政策31
一、清代经学的发展和乾隆时期文化政策的转变31
二、科举、书院与扬州学派形成、发展之关系34
三、文字狱和《四库全书》的纂修40
第二节 扬州学派经学形成和发展的区域因素45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45
二、深厚的文化积淀48
三、家学渊源53
四、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56
五、友朋问学,相得益彰62
六、藏书与好学的风气65
第二章 扬州学派前期的经学成就69
第一节 汪中:扬州学派的奠基者69
一、汪中经学研究的历程与其著述69
二、汪中的经学成就72
三、汪中在清代经学史上的地位82
附:以“世用”为旨归的汪喜孙之学88
第二节 王念孙:以小学治经90
一、仕途坎坷,治学以终90
二、以校勘、训诂为主的经学成就92
第三节 刘台拱:精研《三礼》99
一、从宋学转向汉学的治经历程99
二、注重经文校勘的礼学成就101
第四节 李惇:考订群经,精于《左传》108
一、贫苦却重友情,饱学而多艰辛108
二、考订群经,精于《左传》109
第五节 任大椿:“即类以求”的礼学研究116
一、从诗人到汉学家116
二、经典名物研究:“即类以求”117
第六节 “贯串古义”考经的宋绵初124
一、辑录并考证《韩诗》125
二、“汲古义之精微”,遍考订而成“经说”133
附:宋保及其《谐声补逸》140
第七节 朱彬:专治《尚书》和《礼记》143
一、《尚书异义》附《尚书故训别录》和《尚书是正文字》144
二、清代研治《礼记》的代表作《礼记训纂》150
第三章 扬州学派中期的经学成就156
第一节 以“迁善改过”为宗旨的易学家焦循157
一、研经治学,奋斗一生157
二、以《易学三书》为代表的易学成就159
三、焦循爻、辞相通学说的发端及前提167
四、焦循易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孟子正义》171
附一:焦廷琥及其经学176
附二:焦循友朋之经学成就179
第二节 阮元:“求是”与“实践”189
一、“九省疆臣”,一代学者189
二、“实事求是”以证“古儒学”190
附一:阮福“所见极当”之《孝经义疏补》199
附二:精于校勘的秦恩复202
附三:深于音韵的罗士琳204
第三节 凌廷堪:以“例”为纲,研治《仪礼》207
一、“学问相益”,持久治学207
二、《礼经释例》:以“礼”为宗,以“例”为纲208
第四节 清代经学的总结者江藩218
一、布衣学者218
二、从笺注经典到撰写清代学术史219
第五节 王引之:“考之文义,参之古音”230
一、承家学以治经230
二、以《经义述闻》为代表的经学成就231
附:王寿同及其《观其自养斋烬余录》243
第六节 许琦:“融贯全经,熟核注疏”的《周礼》之学246
一、“节其繁冗,以便举业”的《周礼经注节抄》247
二、不犯“经旨”的“《周礼注疏献疑》248
第七节 专长《公羊传》的凌曙252
一、勤奋好学,转益多师252
二、疏理“典故”,“专治《公羊》”253
第四章 扬州学派后期的经学成就259
第一节 刘文淇和刘寿曾对《左传》旧注的疏证259
一、为贫穷与科考所困的艰辛人生259
二、《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的撰著261
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编纂的特点与阮元、焦循的关系268
第二节 刘宝楠和刘恭冕父子之《论语正义》274
一、精心为学、勤勉为官的刘宝楠274
二、《论语正义》的初刻时间275
三、从博征清人之书而析《论语正义》281
四、对其余儒经的研究287
第三节 博引经典以证《说文》假借的薛传均291
一、《说文答问疏证》的版本292
二、诠释《说文答问》,分析假借方法296
附:薛寿及其学术303
第四节 以“假借”之法治经的朱士端304
一、疏证“形声”,“校定”《说文》305
二、《齐鲁韩三家诗释》313
三、《周仪礼注稿》和《仪礼札记》320
第五节 刘毓崧继承父志考证“旧疏”325
一、校书以谋生,治学而成名325
二、承父志考证旧疏326
三、以“礼”说为主的论文选集:《通义堂集》332
第六节 象数易学的整理者方申335
一、生活困苦,坚持治《易》335
二、朝夕钻研,董理易象336
第七节 从汉学走向宋学的成蓉镜341
一、汉学成就342
二、晚年专于宋学346
第五章 扬州学派经学的影响350
第一节 曾国藩:“最好高邮王氏之学”350
一、广读其书350
二、“最好高邮王氏之学”353
第二节 俞樾:“以高邮王氏为宗”358
一、“瓣香私自奉高邮”359
二、俞樾与诂经精舍362
三、与扬州学派人物间的关系364
第三节 孙诒让:“取其义法”,“清学有光”368
一、“取其义法以治古书”368
二、仿其体例而成书369
三、参考其学术成果370
四、批校其著述371
五、与刘恭冕、刘寿曾的交往373
第四节 从诂经精舍走出的经学大家章太炎375
一、习于诂经精舍,撰写经学著述376
二、划分扬州学者的学术派别377
三、评鉴其学术379
第五节 绍承和光大扬州学派的刘师培382
一、刘师培与《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382
二、继承和光大扬州学派的学术成就——以焦循为例386
引用书目396
附图一411
附表二412
附表三414
热门推荐
- 2946303.html
- 2770303.html
- 2151439.html
- 2500284.html
- 3304207.html
- 2710859.html
- 166889.html
- 2674904.html
- 3353726.html
- 12325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1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4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3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18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5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4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4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