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行政学说史 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丁煌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4388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行政学-政治思想史-西方国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方行政学说史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郭济前言1
导论 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1
第一节 西方行政学的产生1
第二节 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5
一、西方行政学的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年)7
二、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7
三、西方行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年)8
四、西方行政学的应用与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8
五、西方行政学的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9
六、西方行政学的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0
第一章 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12
第一节 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12
一、生平与著述13
二、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13
三、威尔逊行政学思想述要16
(一)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17
(二)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19
(三)行政的实质20
(四)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22
(五)行政学研究方法论23
(六)人事行政思想25
(七)行政监督思想27
四、简评28
第二节 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29
一、生平与著述29
二、主要思想内容述评30
(一)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30
(二)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一: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32
(三)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二:行政的适度集权化34
(四)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36
(五)美国加强民主和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37
第三节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40
三、简短的结语40
一、生平与著述41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42
三、科学管理理论对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影响50
第四节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52
一、生平与著述52
二、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54
(一)管理的定义55
(二)管理的14条原则58
(三)进行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64
三、简评65
第二章 正统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68
第一节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68
一、生平与著述69
二、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71
(一)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71
(二)官僚制及其特征74
(三)官僚制的优点与缺点78
(一)韦伯理论的社会政治意义79
(二)韦伯理论的学术意义79
三、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79
(三)韦伯理论存在的问题80
第二节 怀特的理论行政学思想81
一、生平与著述81
三、行政环境思想83
(一)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与行政83
二、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83
(二)客观社会环境与行政85
(三)科技环境与行政85
四、行政组织思想86
五、行政协调思想89
六、人事行政思想91
七、行政伦理思想93
八、行政法规思想95
九、行政监督思想97
十、简评100
第三节 古利克的一体化行政思想101
一、生平与著述101
二、政府在社会中的作用104
三、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107
四、科学与行政109
五、行政组织理论111
六、从理论原则到实际应用115
七、结论119
第四节 厄威克的系统化行政管理原则124
一、生平与著述124
二、厄威克对行政管理原则的系统化124
三、简评129
第五节 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理论131
一、生平与著述131
二、福莱特行政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133
(一)“群体原则”与建设性冲突133
(二)权力、权威、控制与协调136
(三)行政领导思想140
三、简评142
第三章 批评与转变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145
第一节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146
一、生平与著述146
二、巴纳德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148
(一)组织的本质148
(二)组织三要素149
(三)非正式组织152
(四)组织平衡论155
(五)权威接受论156
(六)组织决策论159
(七)管理人员职能说161
三、简评163
第二节 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165
一、生平与著述166
二、西蒙行政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68
(一)“行政谚语”——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169
(二)行政学研究方法论170
(三)行政决策论176
(四)行政组织论186
三、简短的结语193
第三节 沃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194
一、生平与著述194
二、沃尔多行政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96
(一)对传统行政学的评论196
(二)论当代公共行政学201
(三)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研究领域209
三、小结219
第四节 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221
一、生平与著述221
二、帕金森定律的主要内容221
三、几点启示228
第五节 麦格雷戈的公共人事管理理论229
一、生平与著述230
二、麦格雷戈公共人事管理学说的理论基础——需要层次说230
三、麦格雷戈公共人事管理学说的内容述要232
四、简评237
第六节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238
一、生平与著述239
二、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240
三、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245
四、渐进决策模式的合理性与局限性249
第四章 应用与发展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251
第一节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252
一、生平与著述252
二、政策科学及其本质特征253
三、政策科学方法论255
四、逆境中的政策制定257
(一)逆境及其分类和普遍性257
(二)政策制定对于应付逆境的作用258
(三)对逆境的政策制定反应259
(四)应付逆境的政策原则261
(五)应付逆境的对策265
五、宏观政策分析思想266
(一)以判断和行为的哲学而不是科学的哲学作为基础266
(二)高度重视超理性的作用267
(三)以宏观政策为焦点267
(四)对政策模式的考虑268
(五)从国家兴衰、革命和政权的命运、发展规划以及类似的“宏观事业”之成败这一高度来思考问题268
(六)未来因素的设计268
(七)在历史中思考269
(八)对形势进行广泛的、远期的以及动态的预测,尤其要注意衰落曲线、转瞬即逝的机会和意外事变269
(九)以协调的观点为指导集中注意关键性抉择269
(十)避免不利结局,争取良好绩效270
(十一)清除弊病270
(十三)深层复杂性的处理271
(十四)政策赌博271
(十二)在与动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意义上进行分析271
(十五)价值分析和目标探索272
(十六)了解新情况,修改旧决定272
(十七)创新与创造性273
(十八)政治上的周密性和相对独立性273
(十九)危机决策的相关性273
(二十一)有关元政策的制定274
(二十二)沟通的针对性274
(二十)同政策探索的广泛社会过程保持富有成果的联系274
六、简评275
第二节 彼得的《彼得原理》275
一、生平著述276
二、《彼得原理》内容述要276
三、简评282
第三节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283
一、生平与著述284
二、里格斯行政生态学说的产生背景285
(一)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亦称融合型行政模式)287
三、里格斯提出的三大行政模式分类287
(二)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亦称衍射型行政模式)288
(三)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亦称棱柱型行政模式)288
四、对五种主要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290
(一)经济要素与公共行政290
(二)社会要素与公共行政293
(三)沟通网络与公共行政294
(四)符号系统与公共行政295
(五)政治构架与公共行政297
五、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298
六、简评301
第五章 挑战与创新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303
第一节 以弗雷德里克森等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304
一、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背景与基本含义304
二、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和批判306
三、新公共行政学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308
四、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突破312
五、新公共行政学的动态、开放组织观315
六、简评317
第二节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319
一、生平与著述319
二、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321
三、菲德勒权变领导模式的理论渊源321
四、权变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323
(一)权变领导模式的基本点323
(二)领导方式的分类与LPC量表324
(三)领导效能与情境控制三要素及三种领导情境326
五、权变领导模式的新发展——认知资源理论327
第三节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330
一、生平与著述331
二、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332
(一)组织中目标的性质332
(二)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333
(三)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334
三、目标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336
四、简短的结语338
第六章 总结与探索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340
第一节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341
一、生平与著述341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343
三、政府的失败及其根源343
四、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347
五、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349
第二节 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论352
一、政策分析及其必要性353
二、政策分析的要素355
三、政策分析的过程359
四、政策分析与政治因素362
(一)政治可行性363
(二)谁是真正的委托人364
五、简评365
一、生平与著述366
第三节 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366
二、企业家政府理论产生的背景367
(一)政府的本质及其存在的必要性367
(二)传统的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与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出现367
三、企业家政府的本质含义372
四、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与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375
(一)掌舵而不是划桨375
(二)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377
(三)注重引入竞争机制378
(四)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379
(五)重产出而非投入380
(六)具备“顾客意识”381
(七)有收益而不浪费382
(八)重预防而不是治疗383
(九)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384
(十)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386
五、简评387
第四节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389
一、生平与著述390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391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395
(一)民主公民权理论395
(二)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399
(三)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402
(四)后现代公共行政407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409
(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409
(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410
(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410
(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411
(五)责任并不简单412
(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412
五、简短的结语413
(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413
第五节 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415
一、生平与著述416
二、公共行政概念再认识417
(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涵417
(二)公共行政的特质418
三、管理视角的公共行政观421
(一)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421
(二)公共行政研究的新公共管理途径425
四、政治视角的公共行政观429
五、法律视角的公共行政观433
六、简短的结语438
结语 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趋势440
主要参考文献444
本书主要人名译名英汉对照表456
索引460
后记496
修订补记499
热门推荐
- 2995964.html
- 1306743.html
- 3059877.html
- 2545951.html
- 2878947.html
- 1941446.html
- 1586174.html
- 2108675.html
- 1837026.html
- 992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20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5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1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8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3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2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2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2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2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