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日教育关系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桂等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81601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68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日教育关系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先秦及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日关系与文化教育交流1
一 上古时代的中日交通1
(一)亚洲大陆与日本列岛1
(二)远古的交通路线3
二 两汉时期中日交往及对日本社会的影响7
(一)倭国和汉朝的通交8
(二)汉帝赐印9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日往来与文化教育交流12
(一)魏与倭女王国的往来12
(二)两晋南北朝与倭国的往来14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教育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19
第二章 隋唐时期的中日文化教育交流32
一 隋代中日邦交与文化教育交流新格局32
(一)四次派出遣隋使33
(二)遣隋使的目的37
(三)遣隋留学生及其影响38
(四)圣德太子的业绩与中国文化对飞鸟文化的影响42
二 唐代中日邦交和文化教育交流的大发展44
(一)中日邦交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44
(二)唐日文化教育交流的官方使者——遣唐使47
(三)遣唐留学生、学问僧63
(四)唐人赴日及对日本文化的影响87
三 唐代文化教育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92
(一)奈良时代对唐朝文化的全面引进92
(二)对唐朝教育制度的移植105
(三)平安时代对唐代文化教育的消化吸收111
(四)平安时代传播中国文化的入唐学问僧117
第三章 五代、宋、元时期中日往来与文化教育交流125
一 吴越两宋与日本的国家关系及贸易往来125
(一)吴越与日本的交往及贸易往来127
(二)北宋与日本的交往及贸易往来130
(三)南宋与日本的交往及贸易往来135
(一)两宋与日本的文化交往141
二 五代、两宋与日本的文化教育交流141
(二)两宋时期日本僧人来华与宋僧赴日150
三 元朝与日本的国家关系与文化教育交流199
(一)商船的往来与贸易199
(二)入籍元僧与文化的移植:一山一宁204
(三)入元僧和文化的移植212
第四章 明、清时代中日国家关系与文化教育的交流231
一 明朝与日本的交往231
(一)明初与征西府的交往232
(二)明日建交235
(三)明日勘合贸易239
二 清王朝与日本的贸易往来243
三 入明僧与文化教育的传播245
四 渡日明清人与文化教育传播248
(一)渡日僧隐元与日本文化教育257
(二)渡日明朝人陈元赟与日本文化259
五 朱舜水与日本水户学264
(一)朱子学的传播与影响272
六 朱子学、阳明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272
(二)阳明学的传播277
第五章 清末中日教育关系的新格局280
一 清末中国官员对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的认识282
(一)洋务派官员对日本教育改革的反映283
(二)访日官员在日本的教育见闻288
(三)访日官员对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发展的共识300
二 清政府确立学习日本教育的基本政策305
(一)借鉴日本学习西方的心态分析306
(二)清政府确立学习日本教育的基本政策317
三 清末日本对华教育政策及其活动326
(一)日本对华教育政策的制定及其变化327
(二)日本与访日中国官员的教育交流活动335
四 清末中国学习日本的教育改革340
(一)日本教育对中国近代学制产生的影响341
(二)癸卯学制与近代日本学制的比较354
(三)辛亥革命教育思想的产生363
一 中华民国建立后中日教育关系的淡化374
第六章 民国时期的中日教育关系374
(一)中国教育的自身发展375
(二)中国对日本教育的深入研究382
(三)中日教育往来与日趋紧张的教育关系392
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教育关系的直接对立405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教育极其严重的摧残406
(二)中国抗日教育政策的制定408
(三)中国抗日教育的实施412
(一)殖民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反殖民主义教育斗争的兴起419
三 殖民主义教育与反殖民主义教育的斗争419
(二)殖民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反殖民主义教育斗争的发展439
(三)战时教育体制的实行与反殖民主义教育斗争的胜利455
第七章 中国近代留日学生与中日文化教育交流472
一 留日热潮472
(一)留日开端472
(二)留日政策的确立477
(三)留日热486
(一)日本政府的“吸引”政策502
二 中国留日教育与日本502
(二)“热心”留日教育509
(三)忍辱负重的留学生活545
三 留日学生促进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552
(一)提倡发展资产阶级教育553
(二)留日学生与兴办近代学校561
(三)译编教科书573
第八章 日本教习在中国的教育活动576
一 日本教习大量来华始因577
(一)洋务派、维新派的主张577
(二)清政府聘请日本教习的政策579
(三)日本政府派遣教习的目的581
二 日本教习的选聘和待遇584
(一)日本教习的选聘584
(二)日本教习的待遇590
三 师范学堂中的日本教习593
(一)中国近代师范学堂的兴起593
(二)师范学堂中日本教习的分布594
(三)内堀维文在山东省师范学堂的教育活动607
(四)贵阳公立师范学堂的日本教习610
四 军事学堂中的日本教习612
(一)清末列强争夺派遣军事教习权的斗争612
(二)日本教习对清末编练新军的垄断614
(三)日本教习对清末中国军界的影响616
五 实科学堂中的日本教习620
(一)清末中国实科教育的发展620
(二)商部艺徒学堂中的日本教习623
(三)醴陵瓷业学堂中的日本教习624
(四)湖北农务学堂中的日本教习625
六 日本女教习在华的教育活动627
(一)女学的兴起和日本女教习627
(二)毓正女学堂与河原操子630
(三)广东女子师范学堂的日本女教习634
(四)幼稚园中的日本女教习635
(一)京师大学堂中的日本教习640
七 日本教习在京师的教育活动640
(二)京师法政学堂中的日本教习643
(三)京师高等巡警学堂中的日本教习646
(四)北京东文学社652
八 日本教习在直隶的教育活动654
(一)渡边龙圣在直隶学务处的教育活动655
(二)直隶师范学堂的日本教习658
(三)直隶农务学堂中的日本教习661
(一)日本教习在江苏的分布663
九 日本教习在江苏的教育活动663
(二)藤田丰八在江苏的教育活动666
(三)两江师范学堂中的日本教习670
(四)江苏师范学堂中的日本教习673
十 日本教习的衰退677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677
(二)中日关系及辛亥革命的影响679
(三)学校经费负担过重680
(四)留学生大批回国680
(五)部分日本教习的恶劣表现681
热门推荐
- 66498.html
- 258225.html
- 2808255.html
- 578212.html
- 402375.html
- 3057117.html
- 2090917.html
- 2955855.html
- 2182324.html
- 1340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30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9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7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0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13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4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4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