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往事回眸与思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往事回眸与思考
  • 王郁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3435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王郁昭-回忆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往事回眸与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在战火中成长(1926—1949)2

一、我的祖父辈是闯关东的2

二、战乱中的求学路4

三、冲出鬼子的“火网”封锁线6

四、参加“东海整风”的感受8

五、接管威海城市区的教育工作9

六、指挥棒与刺刀11

七、在威海武工队里12

八、李老太冒险“深入虎穴”13

九、三个投降的国民党兵14

十、棉花山反击战15

十一、激战古陌岭16

十二、两个女文艺兵的命运16

十三、因“回避政策”南下到濮阳17

十四、陈毅说“回避政策”是错误的19

十五、粟裕大胆建议被中央采纳20

十六、第一次见到朱德总司令22

十七、对开封从佯攻到攻克23

十八、睢杞大战的重大意义25

十九、黄河故道遭敌机疯狂扫射27

二十、一支奇特的部队:金秋八月穿上棉军装27

二十一、与皖西独立旅会师的情景28

二十二、解放合肥、舒城前后30

二十三、渡江一战定中华33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个春秋(1949—1969)38

二十四、接管芜湖市文教事业38

二十五、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总理42

二十六、走上大学讲坛43

二十七、惊人谜案:一位教授投江自杀45

二十八、一位“卧底者”的厄运46

二十九、人事科长的曲折人生47

三十、两位“自动离职”教授的不同归宿49

三十一、许杰校长的党籍问题50

三十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三十三、患重病住院的故事53

三十四、考进中央马列学院54

三十五、在中组部和高级党校的短暂时光60

三十六、任安徽师范学院教务长61

三十七、向康生汇报“反右”情况63

三十八、毛泽东主席视察芜湖65

三十九、刘少奇同志为“皖南大学”写校名67

四十、突然被调省科委68

四十一、参加社教运动:从涡阳到祁门72

四十二、曾希圣与“责任田”79

四十三、参加省委“反修”理论小组和“四清”运动84

第三章“文革”中的往事记忆犹新(1966—1969)88

四十四、“三家村”在安徽的代表88

四十五、“自我检查”变成了“作大报告”91

四十六、“牛鬼蛇神”大队长100

四十七、关牛棚:“无情斗争,残酷打击”101

四十八、两次被“打倒”,两次被“解放”103

四十九、“扫地出门”当农民107

第四章 人生转折:开始走上从政之路(1970—1975)114

五十、当上了一名“县官”114

五十一、稳定局势:“扫除一切害人虫”115

五十二、补上参观大寨这一课116

五十三、兴科学种田之风117

五十四、植树造林,粮丰林茂125

五十五、兴修水利,根治滁河127

五十六、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131

五十七、关心、爱护基层干部133

五十八、加强工业城市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134

第五章 中国改革大潮,从农村开始突破(1975—1982)138

五十九、从“县官”到“州官”138

六十、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风波140

六十一、“反击右倾翻案风”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42

六十二、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大调查143

六十三、万里入主安徽后采取的重大措施147

六十四、尊重生产队自主权150

六十五、人民日报:《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151

六十六、经受百年不遇大旱的考验157

六十七、省委决定“借地度荒”162

六十八、三个“秘密武器”163

六十九、包产到组的兴起165

七十、部长“钓鱼”的故事169

七十一、“张浩来信”发表以后引起的风波174

七十二、“报社是不会管饭吃的”176

七十三、大包干: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182

七十四、我为农业大包干报户口194

七十五、万里说:孩子已经生下来了……只能同意批准给他报上户口204

七十六、艰难岁月:一场新的风暴突然袭来207

七十七、重压之下,滁州仍然坚守阵地不动摇221

七十八、关键时刻邓小平讲话了224

七十九、中央五个一号文件的出台227

八十、农村改革是历次政治运动中最健康、最成功的一次大变革237

八十一、中国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突破238

八十二、改革从农村突破的伟大意义240

八十三、实践的权威至高无上242

八十四、皖东大地故事多245

八十五、震撼与关注261

第六章 工业和科教文化事业改革与实践(1975—1982)270

八十六、新的经济联合体大量涌现270

八十七、扬子品牌之一——扬子电扇272

八十八、扬子品牌之二——扬子电视机274

八十九、扬子品牌之三——扬子电冰箱274

九十、集资办纺织厂的动人故事275

九十一、再现醉翁神韵279

九十二、积极筹办高等教育的故事284

九十三、走企业联合办学之路:创办职业技术学校的经过286

九十四、改革农村群众文化体制,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88

九十五、人工半碱水河蟹育苗技术试验成功295

九十六、把科协组织向社队延伸297

九十七、灰喜鹊参加天安门国庆大游行301

九十八、在滁州13年的回顾与思考303

第七章 在安徽省省长岗位上(1982—1987)310

九十九、第一次见到耀邦同志310

一○○、新的领导班子的组成318

一○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总揽全局319

一○二、“阜阳模式”与乡镇企业的崛起321

一○三、芜湖“傻子瓜子”的故事325

一○四、城市之末,农村之首: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问题330

一○五、农村专业市场的兴起332

一○六、万里为民请命:城西湖退垦还湖内幕333

一○七、上海“小三线”厂移交安徽341

一○八、上海黄山茶林场风波的平息342

一○九、庭院经济和特色农业的兴起346

——○、阜阳:全国第一个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建立350

——一、尊严比生命更重要356

第八章 暮年奉调京华(1987—2010)360

——二、在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日子里360

——三、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成立的经过365

——四、敢讲真话献诤言373

——五、晚年走上中国扶贫公益事业岗位396

——六、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415

——七、耄耋之年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奖”成就奖418

——八、结束语:人生感悟421

参考文献和书目424

后记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