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何干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6173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87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导论1
第一章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1
第一节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的抉择1
二、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
三、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6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含义6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形成7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地位9
第三节 只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1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的道路11
二、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3
三、重要的历史经验:必须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16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
第一节 走出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误区20
一、缺乏效率的计划产品经济体制20
二、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成因22
三、计划产品经济体制不等于社会主义27
四、对传统计划产品经济体制批判的不同立场29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经济体制的探索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实践的必然选择30
二、在改革的实践中确定经济体制目标32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阐释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7
一、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主义37
二、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的共性39
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的特征4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46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4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4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渡性和长期性48
三、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和基本经济制度5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51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4
三、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56
第三节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渡性经济形式58
一、关于过渡性经济形式范畴58
二、过渡性经济形式的多种类型60
三、用劳动二重性的观点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63
一、经济利益主体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的社会性质68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68
第二篇 利益主体68
二、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经济利益主体在社会性质上的比较69
三、全民所有制利益主体同集体所有制利益主体的差别72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73
一、市场经济和中国国情对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要求73
二、公有制经济的利益主体适应市场经济的现实可能性75
三、区分两种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国有经济利益主体77
四、国有独资企业利益主体的双重性79
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基本分类80
一、公有资本利益主体内部管理层级的划分82
第三节 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基本结构82
二、国有资本利益主体管理机构的设置84
三、集体资本利益主体的组织结构86
四、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广大成员之间的生产关系87
第五章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91
一、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两者关系的重要性和实质91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内容92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含义93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的原因94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类型和作用96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辩证关系96
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98
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必然存在矛盾101
第三节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发展103
一、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103
二、支持、鼓励与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04
三、规范市场竞争,严格法治管理107
第六章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10
第一节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其合理性的判断标准110
一、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10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13
三、合理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应保证劳动者主体获得物质利益115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116
一、现代企业制度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创造了条件116
二、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118
三、公有制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120
第三节 公有资本的多种实现形式121
一、公有资本的概念和它的多种实现形式121
二、公有资本具有多种实现形式的原因123
三、集体资本参与的股份合作制形式126
第四节 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27
一、土地国有制的实现形式127
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1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与劳动者的经济权益135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与劳动者的经济权益135
第七章 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135
二、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的基本含义136
三、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对经济体制的要求138
四、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140
第二节 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实现过程141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实现的特征141
二、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实现经济权益的主要环节143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144
四、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经济权益146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147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147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完善149
三、重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151
第三篇 市场环境157
第八章 现代市场体系157
第一节 现代市场及其作用157
一、现代市场的基本概念157
二、现代市场是发达的竞争性市场161
三、现代市场的系统性162
四、发挥现代市场运行机制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作用163
一、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164
第二节 现代市场体系的结构164
二、商品市场165
三、生产要素市场165
第三节 现代信用制度169
一、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制度169
二、信用形式170
三、信用工具172
四、加快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173
第四节 培育现代市场体系174
一、社会主义经济要求建构统一市场174
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175
三、在改革中培育现代市场体系176
第九章 市场机制与市场管理178
第一节 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178
一、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178
二、市场机制及其运行180
三、市场机制实现经济资源有效配置的特点185
第二节 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186
一、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186
二、市场的一般规则187
三、重视建立各类市场的特殊规则188
一、用法律手段管理市场189
第三节 市场管理189
二、用经济手段管理市场190
三、用行政手段管理市场192
第十章 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竞争194
第一节 国内市场国际化194
一、市场的国际化趋势194
二、国际化市场的特征和作用195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国际化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196
第二节 当代国际市场的新发展197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市场的新发展197
二、国际贸易结构的新变化199
三、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与贸易管理202
第三节 国际价值规律与国际竞争205
一、国际价值规律205
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原则207
三、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208
第四篇 增长与发展213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213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指标213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含义213
二、经济增长的现代指标217
三、完善并正确运用经济增长的指标220
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23
第二节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223
二、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26
三、扬长避短,促进中国经济增长228
第三节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29
一、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229
二、评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济指标231
三、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232
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233
第一节 公有制企业应成为市场竞争主体236
一、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支撑236
第十二章 公有制企业及其发展236
二、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239
三、公有制企业的竞争目标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辩证关系241
第二节 培育企业竞争优势244
一、确立企业发展战略244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247
三、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249
第三节 重视发挥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作用251
一、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251
二、发挥联合劳动的优势252
三、重视发挥普通劳动者的创新能力253
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254
第十三章 农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258
第一节 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增长258
一、中国农村经济的特点258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260
三、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任务262
第二节 在统一市场中发展农村经济263
一、农村经济与统一市场263
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264
三、促进农民进入市场265
一、适度规模经营266
第三节 向现代农业转化266
二、大力发展与推广农业科技268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269
第四节 发展农村非农产业271
一、农村发展非农产业的意义271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271
三、农村非农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272
第十四章 推进经济现代化275
第一节 从国力出发推进经济现代化275
一、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275
二、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经验278
三、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制约因素279
四、“三步走”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战略280
第二节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现代化282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282
二、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发展战略283
三、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现代化284
第三节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现代化285
一、经济现代化与优化产业结构285
二、关于产业结构演化的现代经济思想286
三、调整产业结构需着力解决的问题287
一、对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探索288
第四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88
四、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288
二、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289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90
第五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91
一、科技进步与教育在经济中的作用291
二、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292
三、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开发人才资源293
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94
第十五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97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位297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含义297
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299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300
第二节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301
一、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以人为协调主体的系统301
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03
三、节 约资源,综合利用304
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306
第三节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307
一、市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307
二、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308
三、运用政策法规促进可持续发展310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313
第十六章 经济国际化313
第一节 经济国际化战略及其价值目标313
二、经济国际化战略及其价值目标316
三、实施比较优势战略与赶超战略相结合318
第二节 合理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320
一、利用外资的战略意义320
二、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321
三、全面拓展对外经济与技术交往322
第三节 国际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中国的发展324
一、经济全球化中的区域经济集团化324
二、中国在区域集团化中的地位与作用326
三、遵循“共赢共存”的原则,发展多边经贸关系327
第五篇 分配与消费332
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的分配332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与特点332
一、分配关系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332
二、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33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的特点334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335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主体335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多样化337
三、公有制经济中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应注意的问题338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39
一、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339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341
三、正确处理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关系343
第十八章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348
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_348
一、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348
二、按劳分配的内容、性质和作用349
三、鼓励一部分人依靠劳动先富起来3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353
一、市场经济有利于按劳分配的实现353
二、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中的特点354
三、按劳分配的多种劳动计量方式355
第三节 按劳分配的多种形式356
一、社会主义工资形式356
二、公有资本控股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分配357
三、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分配359
四、集体农业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形式360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要素分配362
第一节 按要素分配与市场经济362
一、按要素分配的含义362
二、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关系364
三、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按要素分配368
四、不能用拜物教观念理解按要素分配3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与按要素分配的辩证关系371
一、社会主义经济与市场经济一般的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371
二、社会主义经济与私人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373
三、正确实施按要素分配,促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价值目标375
四、按要素分配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75
第三节 私人按要素分配的性质和形式377
一、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私人按要素分配377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私人按要素分配形式378
三、规范私人按要素分配381
一、生产和消费的规定性384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384
第一节 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384
二、生产决定消费385
三、消费反作用于生产387
第二节 居民的消费389
一、社会主义劳动者是居民消费的主体389
二、消费方式的历史特征39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合理消费391
第三节 政府的消费394
一、政府是社会消费基金的消费主体394
二、政府采购制度394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包含宏观调控398
一、市场调节 的缺陷398
第六篇 宏观调控398
第二十—章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398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被迫产生39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自觉建立的400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特征401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对象与目标404
一、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404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404
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407
一、宏观调控体系的构成407
第三节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407
第二十二章 宏观调控的主体与基本手段411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主体411
一、明确国家宏观调控的中心411
二、宏观调控主体的组织构成412
三、宏观调控与地区经济调节 的结合412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413
一、计划手段413
二、经济手段414
三、法律手段415
四、必要的行政手段416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配套运用416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功能416
二、配套运用宏观调控手段420
三、宏观调控的一个成功范例421
第二十三章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425
第一节 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特征425
一、经济基础离不开意识形态的维护425
二、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作用426
三、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28
一、市场经济与商品拜物教429
第二节 科学地对待商品拜物教429
二、区分商品拜物教观念与拜金主义430
三、承认和合理利用商品拜物教观念431
第三节 用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公有制经济43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43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433
三、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43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结合435
第一节 明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440
一、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440
第二十四章 努力实现光辉的前景440
第七篇 总结440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41
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443
第二节 居安思危坚定信念444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在发展中的艰巨性444
二、正视经济建设中困难的长期性447
三、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曲折性448
第三节 发挥自身优势449
一、发挥科学经济理论的优势449
二、发挥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的优势455
三、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的优势457
后记463
热门推荐
- 2154761.html
- 436540.html
- 2784942.html
- 1571936.html
- 663427.html
- 1778382.html
- 2175072.html
- 770322.html
- 3076248.html
- 979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7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18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7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3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2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0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0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