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 第2版
  • 张秀珍,朱德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8801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61页
  • 文件大小:180MB
  • 文件页数:582页
  • 主题词:病原微生物-医学检验-问题解答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一般管理1

第一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一般管理1

第一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建设1

第二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2

第三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人力资源管理3

第二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专业管理5

第一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作业指导书编写5

第二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质量保证管理6

第三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信息管理8

第三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菌株保存和管理11

第四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优化管理13

第一节 实验室流程优化管理13

第二节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14

第二篇 样本采集运送和处理19

第一章 无菌体液的采集、接种、运送、增菌培养与次代处理19

第一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接种、运送、增菌培养与次代处理19

第二节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送检、预处理以及接种方案25

第三节 胸腹水、胆汁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27

第四节 心包液、关节液和鞘膜积液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29

第二章 呼吸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30

第一节 痰标本的采集、送检、初筛、预处理、涂片及接种处理30

第二节 肺泡灌洗液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35

第三节 鼻咽喉拭子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36

第三章 消化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41

第四章 化脓和创伤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48

第一节 脓肿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48

第二节 创面分泌物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49

第五章 泌尿生殖道标本的采集、送检、筛选和接种处理52

第一节 尿液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52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55

第三节 男性生殖系统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59

第六章 组织标本的采集、送检、预处理和接种61

第一节 浅表组织(皮肤、黏膜、指甲、毛发)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61

第二节 深部组织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62

第三节 尸检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63

第七章 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64

第一节 浅部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64

第二节 深部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66

第八章 结核标本的采集、送检和前处理70

第一节 痰标本结核菌检测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70

第二节 分枝杆菌培养其他类型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75

第九章 厌氧菌标本采集、送检、验收和接种处理77

第三篇 病原分离及鉴定79

第一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79

第一节 细菌分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79

第二节 细菌的分类和鉴定82

第三节 细菌的命名和认可84

第二章 革兰阳性球菌88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88

第二节 微球菌属及相关菌属90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92

第四节 肠球菌93

第五节 链球菌及其他相关革兰阳性球菌95

第三章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的分离和鉴定99

第一节 概述99

第二节 李斯特菌属的分离和鉴定100

第三节 丹毒丝菌属的分离和鉴定102

第四节 库特菌属的分离和鉴定104

第五节 棒杆菌属的分离和鉴定104

第六节 其他不规则革兰阳性需氧杆菌的分离和鉴定110

第七节 需氧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112

第八节 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119

第四章 革兰阴性菌的分离和鉴定125

第一节 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125

第二节 肠杆菌科细菌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方法126

第三节 肠杆菌科细菌分离和鉴定128

第四节 埃希菌属129

第五节 沙门菌属131

第六节 志贺菌属133

第七节 克雷伯菌属135

第八节 肠杆菌属135

第九节 沙雷菌属136

第十节 枸橼酸杆菌属137

第十一节 哈夫尼亚菌属138

第十二节 变形杆菌属138

第十三节 普罗威登斯菌属140

第十四节 摩根菌属140

第十五节 爱德华菌属140

第十六节 耶尔森菌属140

第十七节 其他少见肠杆菌科细菌141

第十八节 非发酵菌143

第五章 弧菌科的分离与鉴定155

第一节 弧菌科的分类155

第二节 弧菌属的鉴定155

第三节 气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158

第六章 革兰阴性球菌160

第七章 革兰阴性苛养菌的分离与鉴定164

第一节 概述164

第二节 嗜血杆菌属165

第三节 放线杆菌属169

第四节 心杆菌属172

第五节 艾肯菌属172

第六节 金氏杆菌属173

第七节 军团菌属174

第八节 巴斯德菌属177

第九节 博德特菌属178

第十节 布鲁菌属180

第十一节 弗朗西斯菌属183

第十二节 巴尔通体属185

第十三节 阿菲波菌属186

第十四节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187

第十五节 链杆菌属188

第十六节 萨顿菌属190

第十七节 Dysgonomonas相关细菌191

第十八节 未命名革兰阴性苛养细菌192

第八章 分枝杆菌的分离和鉴定193

第一节 分枝杆菌的分类与命名193

第二节 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征194

第三节 分枝杆菌的实验室诊断195

第四节 分枝杆菌的鉴定200

第五节 分枝杆菌的致病性202

第六节 分枝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203

第九章 厌氧细菌的分离和鉴定206

第一节 厌氧菌概述206

第二节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208

第三节 厌氧菌的鉴定法则208

第四节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210

第五节 革兰阴性厌氧球菌212

第六节 革兰阴性厌氧无芽胞杆菌的分离和鉴定216

第七节 革兰阳性厌氧无芽胞杆菌的分离和鉴定221

第八节 革兰阳性厌氧有芽胞杆菌的分离和鉴定230

第十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238

第一节 螺旋体238

第二节 支原体和脲原体的分离和鉴定241

第三节 衣原体243

第四节 立克次体的分离和鉴定245

第十一章 微需氧菌的分离与鉴定249

第一节 弯曲菌属249

第二节 螺杆菌属251

第三节 弓形菌属252

第十二章 致病性真菌及鉴定特征254

第一节 概述254

第二节 临床常见深部真菌的致病性及鉴定依据258

第三节 其他真菌鉴定依据262

第四节 侵袭性真菌病和真菌定植264

第四篇 药物敏感性试验265

第一章 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学265

第一节 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抗菌药的原则及基本知识265

第二节 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种类的确定269

第三节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270

第四节 稀释法药敏试验274

第五节 E-test法药敏试验278

第二章 真菌药敏试验282

第一节 真菌药敏试验的判断标准282

第二节 真菌药敏试验的方法283

第三节 真菌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286

第三章 厌氧菌药敏试验288

第一节 简介288

第二节 厌氧菌药敏试验方法288

第四章 细菌耐药监测软件Whonet5.6的应用293

第一节 简介及软件安装293

第二节 软件设置294

第三节 软件应用301

第四节 统计功能305

第五节 BackLink 2导入程序的应用310

第五章 耐药菌株的实验室检测318

第一节 耐药菌株的常规检测方法318

第二节 三维试验325

第三节 碳青霉烯酶测定327

第六章 药敏试验相关问题解答329

第五篇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分子生物学诊断337

第一章 耐药基因的检测337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子诊断341

第一节 核酸的分离和纯化341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42

第三节 病原细菌、真菌的DNA测序鉴定345

第六篇 医院感染控制349

第一章 医院感染监测的基本概念349

第一节 医院感染监测对象与内容349

第二节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349

第三节 医院感染中的消毒和灭菌351

第二章 消毒灭菌剂(设备)监测358

第一节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358

第二节 干热灭菌设备的监测360

第三节 环氧乙烷灭菌设备的监测361

第四节 紫外线消毒设备监测362

第五节 使用过程化学消毒、灭菌剂的监测363

第三章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366

第一节 消毒灭菌后内镜的监测366

第二节 环境空气的监测366

第三节 物体表面的监测367

第四节 手、皮肤黏膜的监测368

第五节 医疗器械采样及检查方法368

第六节 手术室环境的监测369

第七节 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371

第四章 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学进展372

第一节 医院感染监测分子流行病学方法372

第二节 感染源同源性监测方法学373

第三节 感染源鉴定方法学374

第七篇 实验室与临床379

第一章 感染与致病菌379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379

第二节 呼吸道标本中致病菌的确定380

第三节 肠道标本中的致病菌的确定382

第四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感染383

第五节 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感染385

第六节 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感染386

第七节 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387

第八节 厌氧菌感染387

第九节 真菌感染388

第二章 药敏试验与用药390

第一节 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390

第二节 药敏试验的局限性392

第三节 药敏标准和疗效标准393

第三章 经验用药和病原检测397

第一节 经验用药依据397

第二节 微生物实验室数据在特殊治疗方案中的价值408

第三节 真菌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410

第八篇 抗菌药物413

第一章 作用机制413

第一节 抗菌药物相关的名词解释413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414

第三节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420

第四节 临床上重要致病菌的耐药性变迁和耐药机制438

第五节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456

第二章 抗菌药物临床药理459

第一节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459

第二节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结合与临床疗效462

第三节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与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订465

第三章 抗生素的分类和名称468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468

第二节 氨基苷类抗菌药物471

第三节 喹诺酮类药物473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药物474

第五节 四环素类药物476

第六节 多肽类477

第七节 林可酰胺类药物477

第八节 磷霉素478

第九节 夫西地酸478

第十节 利奈唑胺479

第十一节 利福霉素479

第十二节 莫匹罗星480

第十三节 甘氨酰环素480

第十四节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480

第十五节 达托霉素481

第十六节 磺胺类481

第十七节 抗真菌药物481

第十八节 抗厌氧菌药物483

第十九节 抗结核药物484

第九篇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法律法规485

第一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通用法规485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485

第二节 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适用法规486

第三节 细菌(毒)种保藏机构法规487

第二章 特殊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活动生物安全法规489

第一节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489

第二节 结核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490

第三节 可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运输法规490

第三章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实验室保留资质法规492

第一节 卫生部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的最新文件492

第二节 管理办法总则492

第三节 病原微生物保藏机构的职责492

第四节 非保藏高致病性微生物菌(毒)种机构实验活动法规493

第四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法规494

第一节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基本概念和要求494

第二节 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中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任务和职责495

第十篇 商品试剂和设备499

第一章 细菌鉴定和药敏499

第一节 API鉴定系统499

第二节 ATB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501

第三节 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506

第四节 MALDI-TOP质谱技术510

第二章 自动血液培养系统512

第一节 BACTEC 9000系列全自动血培养系统512

第二节 Bac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检测系统512

第三章 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515

第一节 1,3-β-D-葡聚糖测定515

第二节 念珠菌抗原和抗体测定517

第三节 曲霉菌抗原和抗体测定520

第四节 新型隐球菌抗原测定522

第四章 成品培养基性能评价524

第一节 首代固体分离培养基性能评价方法学与主要评价指标524

第二节 药敏培养基性能评价529

第三节 运送培养基性能评价530

附录1 WHONET软件中常用抗菌药物中英文对照及其代码533

附录2 WHONET软件中常用细菌中英文对照及其代码5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