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淮南子》法治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淮南市法宣办,淮南市司法局编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03697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4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60页
- 主题词:杂家-中国-西汉时代;《淮南子》-研究;法律-思想史-研究-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淮南子》法治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淮南子》“以道统法”的法律观及现时意义1
一、“以道统法”的法律观2
(一)重在“功用”的“道”2
(二)重在“统法”的“道”3
二、“合道通德”的治理观4
(一)合乎法治的“无为”4
(二)合乎道义的“无为”4
(三)合乎规律的“无为”5
三、“法生于义”的立法观6
(一)立法依据的思想是“法生于义”“发于人间”6
(二)立法形式的观念是“大乐必易”“大礼必简”7
(三)立法内容的观念是“与化推移”“与时而变”8
四、“平而不阿”的执法观9
(一)“平而不阿”的公正执法观9
(二)“待圣而治”的贤人执法观10
(三)“尊卑同治”的平等执法观11
五、“言事究于法”的权力观12
(一)“言事究于法”的用权思想12
(二)“赏罚为国”的用权思想12
结语13
第二章《淮南子》治理之道——无为而治15
一、无为之道——无为治之本,有为理之术16
(一)“无为”是道之根本17
(二)“无为之治”价值皈依——圣人为之谋,万物归之17
二、法律之道——人主之准绳,无私正曲直18
(一)法者,天下之度量,人主之准绳——工具主义的法律观19
(二)公正不阿,轻重有别的执法观19
三、用人之道——任能称其事,人物得其宜20
(一)“力胜其任,能称其事”的选人观20
(二)人得其宜,物得其安21
四、权势之道——人主之车舆,人臣之辔衔22
(一)权势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人主之车舆,人臣之辔衔22
(二)治民和规制臣下之策——“严然玄默,赏惩有别”22
五、治吏之道——言事究于法,为行治于官24
(一)“言事究于法,为行治于官”的言行观24
(二)“贵其不为非”的做事观和“毋曰弗求,毋曰不争”的名利观24
第三章《淮南子》治国理民之要术——权26
一、权的内涵和功用27
(一)权衡和权势27
(二)权衡和权势各自的价值和功用28
二、权而用其长——实用主义权衡观29
(一)人皆有之——人之情莫不有所短29
(二)选才任贤之道——重大略轻小节,权而用其长29
(三)识人预事之道——观小节知大体31
(四)权衡论事——策、礼、法与时而变31
三、知权、行权、限权——对权力的设计与期待33
(一)知权——认识权力33
(二)行权——圣人行权34
(三)限权——规制权势34
第四章《淮南子》的辩证思想36
一、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大为37
二、有所变,有所不变,才能应对万变39
三、有所争,有所不争,才能争之能胜40
四、有所治,有所不治,才能顺乎民生41
第五章 《淮南子》用人思想与柏拉图的用人观43
一、柏拉图与“哲学王”44
二、《淮南子》与“圣人”46
三、“英雄所见略同”47
第六章《淮南子》法律思想与法家思想51
一、《淮南子》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52
(一)《淮南子》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52
(二)法家思想的产生及其影响54
二、《淮南子》中法律思想与法家思想的相同之处55
(一)两者的表达目的相同,道、法家思想相互交融55
(二)两者都主张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思想56
(三)两者在法律特性方面表现相似58
三、《淮南子》中法律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区别之处59
(一)两者理论基础不同59
(二)追求目标不同63
(三)思想内容表达不同66
第七章 和谐语境下《淮南子》行政伦理思想70
一、内圣而外王的道德入世72
(一)中国古代政治家“由内而外”的济世情怀72
(二)《淮南子》中统治者个人修养价值的历史局限性73
二、效法天道,顺乎自然73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观73
(二)“道”法自然的教化观74
(三)物竞天择的生存观75
三、和谐语境下的治国思想76
(一)循规合律、无为而治的治世观76
(二)集中民智的治理观77
(三)因循而任下的用人观78
(四)“以法治国”的法治观80
四、和谐语境下的“法”观念80
(一)循规合民的法治观81
(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至上的观念81
(三)“法必待圣而后治”的治理观82
五、君民共处:两种利益的辩证的和谐83
(一)统治者自身“内圣”83
(二)以人为本,爱惜民力的民本观84
(三)在立法上对民众的利益给予充分的保护86
六、和谐语境下《淮南子》行政伦理思想的创新视角87
(一)内圣外王与顺天重民87
(二)《淮南子》中的法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88
第八章 《淮南子》民本主义思想探源及启示89
一、无为而治和以民为本的交相呼应90
(一)无为而治的对象——民90
(二)以民为本的目的——治91
(三)二者辩证关系91
二、民之定位——国之本92
(一)民之本——食92
(二)国之本——民93
三、以民为本思想的具体展开95
(一)顺民之性——顺民95
(二)珍爱民众——爱民97
(三)兴利除弊——利民97
(四)足用于民——富民98
四、民本主义思想的现时意义99
(一)关注民众正当需求99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00
(三)弱势群体利益保护101
第九章《淮南子》与《管子》法思想比较研究103
一、《淮南子》与《管子》背景比较104
(一)著述比较104
(二)时代比较105
(三)法思想比较105
二、《管子》与《淮南子》法律观念比较106
(一)工具主义法律观:“道”之领悟程度不同的法律观106
(二)实证主义:“变”之实施效果不同的立法观108
(三)规则主义:“度”之衡量标准不同的执法观110
三、结语113
附 录 与法治相关的成语解读114
后记148
热门推荐
- 3075820.html
- 207026.html
- 2374709.html
- 2064276.html
- 288965.html
- 3041561.html
- 819451.html
- 1118522.html
- 1152296.html
- 1065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9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7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9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47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70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8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6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4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1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