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的能源外交与国际能源合作(1949-2009)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薛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917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536页
- 主题词:能源政策:对外政策-研究-中国;能源经济-国际合作:经济合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的能源外交与国际能源合作(1949-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1949—1992年期间的中外能源合作1
一 第一时期(1949—1977)2
二 第二时期(1978—1992)5
第二节 理论框架9
一 新现实主义12
二 新自由制度主义12
三 结构建构主义13
四 小结14
第三节 各章概述16
第二章 俄罗斯能源开发与中俄能源合作37
第一节 俄罗斯油气资源和开发前景37
第二节 俄罗斯油气生产与出口38
一 石油生产与出口39
二 天然气生产与出口45
第三节 俄罗斯的能源外交48
一 俄罗斯强化能源外交的背景48
二 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战略目标50
三 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战略布局53
四 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手段59
第四节 中俄能源合作的成就与不足63
一 中俄能源合作的现实成果64
二 中俄能源合作中的不足66
第五节 总结与建议66
第三章 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能源开发及其对华能源合作69
第一节 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的基本能源状况70
一 中亚的石油70
二 中亚的天然气72
三 中亚的煤炭72
四 中亚的铀矿73
五 中亚的电力74
六 外高加索和里海的能源75
第二节 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77
一 保障本国能源安全78
二 调整能源结构78
三 积极开展能源外交79
四 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能源政策调整80
第三节 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的能源合作与竞争81
一 俄罗斯与欧美国家同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的能源生产合作81
二 大国的地缘政治争夺导致中亚和外高加索能源外运渠道竞争加剧86
三 中亚地区的水资源分配问题89
第四节 中国与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能源合作91
一 中国与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能源合作的机遇与挑战91
二 中国与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的能源合作现状92
三 中国与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能源合作的成功经验与不足95
第五节 总结与建议97
第四章 南亚能源开发与中国—南亚能源合作99
第一节 南亚国家的能源资源与开发成就100
第二节 南亚能源开发与投资政策变化趋势108
一 南亚主要能源大国的开发状况108
二 南亚能源投资政策变化特点及趋势110
第三节 中国在南亚的能源合作现状与风险分析113
第四节 总结与建议126
第五章 中东能源开发与中国—中东能源合作130
第一节 中东能源资源及主要能源国的能源政策130
一 沙特阿拉伯132
二 伊拉克133
三 伊朗134
第二节 中国对中东能源的依赖与双方合作136
一 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能源合作138
二 中国与伊拉克的能源合作139
三 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合作140
第三节 当前中东的能源地缘环境141
一 美国的中东政策142
二 地区热点问题143
三 “反恐”形势144
四 能源竞争局势146
第四节 案例分析146
一 案例之一:中缅石油管线147
二 案例之二:金融危机下国际石油定价权的竞争150
第五节 总结与建议154
一 转变外交理念,制定多边的、全方位能源外交政策156
二 建立与中东能源供应国的相互依存关系157
三 加强中美能源合作,增强互信,建立新型联盟关系158
第六章 东盟能源开发与中国—东盟能源合作161
第一节 东盟国家的能源资源与开发成就162
一 石油163
二 天然气165
三 煤炭166
四 电力168
第二节 东盟国家的能源开发情况与投资环境171
一 文莱171
二 缅甸173
三 印度尼西亚177
四 马来西亚180
五 菲律宾183
六 新加坡186
七 泰国189
八 越南192
九 东盟区域内合作项目196
第三节 南海:东亚能源合作的一个试验区196
一 南海概况196
二 南海争端的历史197
三 各方主张199
四 解决途径206
第四节 总结与建议208
一 中国对东盟的投资208
二 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210
三 南海争端解决的关键一步211
第七章 日本、韩国和蒙古能源开发及其对华能源合作213
第一节 日本能源外交213
一 日本能源概况213
二 日本能源外交的走向220
三 日本能源外交的特点222
四 中日在节能与环保等领域的合作224
第二节 韩国及蒙古的能源外交229
一 韩国能源外交229
二 蒙古能源外交239
第三节 总结与建议244
第八章 非洲能源开发与中非能源合作246
第一节 阿拉伯非洲的油气资源开发248
一 利比亚248
二 阿尔及利亚252
三 苏丹255
四 埃及257
第二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油气资源开发259
一 尼日利亚259
二 赤道几内亚265
三 安哥拉268
第三节 中非能源合作的机遇与挑战273
一 中非能源合作的广阔前景273
二 中国企业须应对国际能源公司的竞争274
三 非洲能源开发的本土化趋势275
第四节 总结与建议276
第九章 北美能源开发与中国—北美能源合作278
第一节 北美洲各国的能源状况279
一 美国的能源状况279
二 加拿大的能源状况286
三 墨西哥的能源状况293
四 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能源状况297
第二节 中国与北美各国、各地区的能源合作300
一 中国与美国的能源合作300
二 中国与加拿大的能源合作306
三 中国与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能源合作307
第三节 总结与建议308
第十章 拉美能源开发与中国—拉美能源合作310
第一节 拉美的能源环境310
一 能源资源禀赋310
二 拉美的能源投资政策315
第二节 跨国能源企业在拉美321
第三节 中国与拉美的能源合作326
一 中国与拉美能源合作现状326
二 拉美能源国有化对中拉能源合作的影响330
第四节 中国与拉美能源合作面临的主要障碍332
一 潜在的地区危机或冲突不容忽视332
二 油气对外合作政策调整方向和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333
三 社会风险难以控制,石油作业区存在一定安全问题333
四 环境保护和劳工权益的因素带来追加投资334
五 美国因素无法回避335
六 拉美油气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336
第五节 总结与建议337
一 拉美可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战略替代来源地337
二 中拉油气勘探、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前景广阔338
三 中巴生物能源技术交流及合作大有可为338
第十一章 欧洲能源开发与中国—欧洲能源合作342
第一节 能源与欧洲:研究背景与框架343
一 研究背景:能源与欧洲343
二 研究框架345
第二节 欧洲的能源现况346
一 欧洲能源禀赋分析346
二 欧盟的能源消费结构347
三 欧盟能源供应结构348
四 欧盟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意义352
第三节 欧洲的能源开发与投资政策355
一 欧盟的新能源战略355
二 欧盟的能源投资政策356
第四节 欧盟与国际能源投资合作358
一 政府间国际能源合作359
二 国际商业合作361
三 欧洲与外国能源公司合作情况363
四 案例分析367
第五节 总结与建议382
一 中欧关系的本质变化383
二 中欧能源外交384
三 对中欧能源合作的策略建议384
第十二章 中国对世界主要能源组织外交与多边国际能源合作389
第一节 世界主要能源组织的界定389
第二节 中国多边能源外交理念与实践的发展演变391
一 中国能源外交的发展演变392
二 中国对世界主要能源组织的多边外交理论与实践394
第三节 中国多边能源外交实践分析395
一 中国对政府间国际性能源组织的多边能源外交与国际能源合作397
二 中国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多边能源外交与国际能源合作404
三 中国对非政府国际性能源机构的能源外交与能源合作414
四 中国其他形式的多边国际能源合作和能源外交418
五 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组织合作分析419
第四节 总结与建议425
第十三章 能源结构调整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429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429
一 相关背景429
二 中国现有应对措施的成效与缺陷431
三 研究的意义431
第二节 为什么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核能与天然气432
一 能源种类432
二 中国调整能源结构的必要性433
三 国际经验——欧洲的例子441
第三节 如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442
一 煤炭消费比重的调整445
二 石油消费比重的调整451
三 天然气消费比重的调整456
四 核能比重的调整458
五 水电消费比重的调整464
六 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的调整467
第四节 总结与建议485
参考文献488
附录 常用能源计量单位及换算506
后记508
热门推荐
- 1234517.html
- 3628409.html
- 3058837.html
- 128827.html
- 3782496.html
- 3557482.html
- 3667289.html
- 3272927.html
- 418090.html
- 2485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26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0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5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72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1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69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5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8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26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