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太史公生平著作考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袁传璋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721202732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史记-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太史公生平著作考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司马迁与中华文明1
一、引言1
二、司马迁的生平与著作2
(一)源远流长的先世2
(二)太史公司马谈3
(三)司马迁的生年4
(四)耕牧河山之阳7
(五)年十岁则诵古文7
(六)二十壮游天下9
(七)仕为郎中与奉使西征10
(八)继任太史公12
(九)李陵之祸与发愤著书13
(十)司马迁之死15
(十一)司马迁的著作17
三、《史记》编纂历程与主旨的演变20
(一)司马谈临终遗命与司马迁人生转向21
(二)太初改历与“至太初而讫”22
(三)李陵之祸与“至于麟止”23
(四)巫蛊之难与“下至于兹”27
四、司马迁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地位28
(一)司马迁与《史记》定位的讨论28
(二)横跨四部的巨著30
(三)上继周孔:中华文明伟大的整合者31
五、结论35
第一章 司马迁生年考论38
一、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新证38
(一)《索隐》注引《博物志》、《正义》按语在证明自身准确无讹前不能作为推算司马迁生年的“直接证据”38
(二)太史公自叙提供了推算其生年的基本线索,《报任安书》的作年乃是推算其生年的基准点41
(三)司马迁的入仕为郎与壮游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南游归来后即因父荫仕为郎中46
(四)据太史公自叙考定其生年为建元六年51
二、从书体演变角度论《索隐》《正义》的十年之差——兼为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说补证57
(一)王国维关于司马迁生年的结论有待进一步商榷57
(二)所谓日本“南化本”《索隐》作“年三十八”的“铁证”实为伪证60
(三)今本《史》、《汉》中“二十”与“三十”罕见相讹61
(四)今本《史》、《汉》中“三十”与“四十”经常相讹65
(五)从以上考证得出两点基本认识67
(六)从由唐至宋“三十”、“四十”及“世”字书体演变考察《索隐》、《正义》十年之差的成因68
三、太史公“二十岁前在故乡耕读说”商酌74
(一)引言74
(二)从史公自叙推断他二十岁前不可能在故乡耕读75
(三)司马迁见大侠郭解只能在长安和茂陵79
(四)司马迁“问故”孔安国必在京师83
(五)夏阳不具备培养司马迁“古文”英才的条件87
附录: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92
第二章 太史公卒年考辨109
一、王国维之司马迁“卒年与武帝相终始说”商兑109
(一)引言109
(二)王国维考证司马迁卒年的三段论式110
(三)王国维的大前提——郭穰在后元二年担任内谒者令,事实上并不存在112
(四)王国维的小前提——内谒者令亦即中书谒者令,纯属凿空为说115
(五)结论:司马迁“卒年与武帝相终始说”不能成立119
二、司马迁“卒于武帝之后说”斠误120
(一)民国以前学者关于史公卒年的诸种说法均属臆测而无实证120
(二)程金造提出司马迁“卒于武帝之后说”的四项“具体证据”122
(三)褚少孙“太史公记事尽于孝武之事”并无记事及于武帝之崩的含义123
(四)今本《史记》称“今上”为“武帝”悉为后人妄改126
(五)《史记》成书在“征和以后说”平议129
三、郭沫若之司马迁“卒于太始四年说”质疑——兼论《报任安书》的作年133
(一)司马迁“卒于太始四年说”合理的内核及其定年的误区133
(二)任安行迹与仕历考索139
(三)任安赐书与司马迁“会东从上来”142
(四)《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考151
(五)结论:司马迁骤死于征和二年尾159
四、为卫宏之司马迁“下狱死说”辨诬补证160
(一)卫宏提出司马迁“下狱死说”所遭遇的困境160
(二)程金造指摘卫宏所说“不实”三事从司马迁本人的文字均得到证实163
(三)太史公建置及职守考索168
(四)卫宏谙熟西京旧事学术渊源有自173
(五)自汉讫唐之史学名家均称司马迁作《史记》刑诛175
第三章 《史记》叙事起讫与主题演变论纲181
一、《史记》断限诸说之再检讨181
(一)引言181
(二)今本《史记》源流考略182
(三)《史记》断限诸说之再检讨182
二、回归太史公:太初·麟止·于兹189
(一)引言189
(二)司马谈临终遗命与司马迁人生转向191
(三)太初改历与“至太初而讫”192
(四)李陵之祸与“至于麟止”195
(五)巫蛊之难与“下至于兹”199
第四章 太史公书专题研究204
一、《史记·三王世家》“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为刘安国考204
(一)《索隐》注“臣安”为“任安”搅起的大波204
(二)论“行宗正事”的“臣安”绝非任安207
(三)以太子少傅的本职暂“行宗正事”的“臣安”为刘安国考213
二、程金造之“《史记正义佚存》伪托说”平议215
(一)引言215
(二)一分本先入之见剪辑而成的文本218
(三)“疑非中国学人所为说”平议226
(四)“杂抄群书又多可疑者说”商略242
(五)余论260
三、子夏教衍西河地域考论264
(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264
(二)扑朔迷离话西河273
(三)子夏退教西河当在卫境280
(四)余论:《礼记·檀弓》“子夏退老西河”郑《注》辨惑285
四、《英译本〈史记选〉闲览脞录》商榷289
第五章 传记习作303
一、陶渊明传303
(一)引言303
(二)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303
(三)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309
(四)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323
(五)结语339
二、《桃花源记并诗》疑义斠论340
(一)“芳草鲜美”当作“芳华鲜美”341
(二)屋舍俨然344
(三)阡陌交通345
(四)悉如外人346
(五)问今是何世351
(六)便扶向路353
(七)欣然规往354
(八)嬴氏乱天纪355
(九)伊人亦云逝357
(十)奇踪隐五百358
三、李清照传360
(一)引言360
(二)崭露头角的东京才女361
(三)屏居乡里与从宦莱淄369
(四)南渡与悼亡378
(五)流亡,流亡384
(六)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388
(七)结语395
主要参考文献397
自叙405
热门推荐
- 1228527.html
- 2241890.html
- 1301179.html
- 2724581.html
- 890466.html
- 331918.html
- 1372353.html
- 1208349.html
- 2951596.html
- 938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5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52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3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47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4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3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5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4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