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石油地质志 卷3 辽河油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辽河油田石油地质志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07983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5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石油地质志 卷3 辽河油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下辽河坳陷3
第一章 概况3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3
第二节 油气勘探概况4
第二章 勘探历程7
第一节 勘探的几个主要阶段7
第二节 勘探主导思想发展过程20
第三节 几点经验22
第三章 地层31
第二节 新生代地层特征34
第一节 前第三纪地层简述37
第三节 新生代地层对比与划分46
第四节 第三系研究简况49
第一节 研究概况56
第四章 构造56
第二节 大地构造背景及前第三系基底结构特征59
第三节 新生代构造特征63
第四节 构造单元划分69
第五节 构造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76
第六节 火山岩80
第七节 下辽河坳陷形成机理及其演化83
第八节 构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89
第五章 下第三系沉积相91
第一节 沉积相研究工作概况91
第二节 早第三纪沉积演化史96
第三节 主要沉积体系及相标志110
第四节 沉积模式119
第六章 油气生成124
第一节 原油性质及分布特征124
第二节 生油层138
第三节 生油岩的演化特征153
第四节 油源对比167
第七章 储集层175
第一节 储集层研究概况175
第二节 下第三系储集层177
第三节 前第三系储集层198
第八章 油田水210
第一节 油田水性质及其变化特征210
第二节 成因及控制因素分析215
第九章 油气藏形成条件、类型及分布规律218
第一节 形成条件的认识过程218
第二节 形成条件223
第三节 类型及实例237
第四节 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分布规律244
第一节 勘探阶段划分253
第十章 天然气253
第二节 地质特征267
第十一章 油气田各论280
第二节 黄金带油田285
第一节 热河台油田287
第三节 于楼油田291
第四节 兴隆台油田296
第五节 曙光油田312
第六节 高升油田323
第七节 欢喜岭油田330
第八节 双台子油田341
第九节 牛居油田347
第十节 青龙台油田355
第十一节 前进(大民屯)油田367
第十二节 法哈牛油田369
第十三节 静安堡油田375
第十四节 大洼油田391
第十二章 下辽河坳陷含油气评价398
第一节 不同时期油气评价概况398
第二节 下辽河坳陷油气资源预测414
第十三章 油气潜力及勘探方向419
第一节 石油潜力及勘探方向419
第二节 天然气的勘探方向及潜力分析434
参考文献438
第二章 开鲁盆地444
第一节 勘探历程445
第二节 地层和沉积相446
第二篇 下辽河坳陷外围盆地447
第一章 概况447
第三节 构造特征及其发展史449
第四节 生油层454
第五节 储集层和生储盖组合465
第六节 油气显示470
第七节 油气早期评价470
第八节 勘探方向472
第三章 阜新—义县盆地474
第一节 地层和沉积相474
第二节 构造特征及其发展史477
第三节 生油层481
第四节 储集层487
第五节 含油气情况488
第六节 生储盖组合及圈闭类型490
第七节 油气资源评价492
第四章 铁岭—昌图盆地495
第一节 地层和沉积相495
第二节 构造特征及发育史497
第三节 生油层505
第四节 储集层和生储盖组合510
第六节 油气显示513
第七节 凹陷评价及勘探方向513
第五节 圈闭513
第一节 地层和沉积相517
第二节 构造特征及其发展史518
第三节 盆地初步评价519
第六章 朝阳—北票盆地520
第一节 地层和沉积相520
第二节 构造特征及发展史522
第三节 生油层及其演化525
第四节 储集层和生储盖组合530
第五节 含油气情况532
第六节 油气资源初步评价533
第七章 金岭寺—羊山盆地535
第一节 地层和沉积相535
第二节 构造特征及其发展史536
第三节 含油气情况及盆地成油条件分析536
第八章 建昌—喀左盆地538
第一节 地层和沉积相538
第二节 构造特征及其发展史539
第三节 含油气情况及成油地质条件分析541
第九章 平庄—马厂盆地542
第一节 地层和沉积相542
第二节 构造特征543
第三节 含油气情况及成油地质条件分析544
第十章 赤峰—锦山盆地545
第一节 地层和沉积相545
第二节 构造特征及其发展史546
第三节 盆地成油条件分析547
参考文献549
第五章 彰武—黑山盆地577
热门推荐
- 2140098.html
- 2093634.html
- 844823.html
- 1023031.html
- 2054788.html
- 94826.html
- 905761.html
- 1855037.html
- 335169.html
- 21515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99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60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31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6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2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3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4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37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33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