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学纲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心理学纲要
  • 袁俊昌编 著
  • 出版社: 海口:三环出版社
  • ISBN:780564148X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心理学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

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4

四、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意义5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发展概况11

一、社会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12

二、社会心理学在日本的发展12

三、社会心理学在苏联的发展13

四、社会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14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16

一、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一般原则16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程序18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1

第二编 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25

第二章 个体的社会化25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述25

一、社会化的概念25

二、社会化的特点26

三、社会化的意义28

四、社会化的条件29

第二节 社会化的内容31

一、传授社会生活基本知识和技能31

二、教导社会行为规范32

三、指点生活目标和培养价值观念32

四、培养社会角色33

五、政治社会化34

第三节 社会化的途径36

一、社会教化36

二、个体内化41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获得44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44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45

三、社会角色差距46

四、社会角色调适47

第三章 自我意识49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49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49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50

三、自我意识的结构52

四、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影响54

五、自我意识的发展56

第二节 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57

一、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概念57

二、自我认知的方式59

三、自我评价的方式62

第三节 自我表现64

一、制约自我表现的因素65

二、自我表现的方式66

第四章 社会认知75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述75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75

二、社会认知的特点76

三、社会认知的结构77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要素83

一、认知主体83

二、认知客体86

三、认知情境87

第三节 社会认知中的偏见88

一、社会认知偏见的特征88

二、社会认知偏见的形式89

三、社会认知偏见的消除96

第四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97

一、归因的概念97

二、归因的复杂性99

三、归因的类型100

四、社会认知归因偏差102

五、社会认知归因的依据104

第五章 社会动机106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106

一、动机的概念106

二、动机的分类108

三、动机的强度110

四、制约动机的心理因素112

五、动机理论114

第二节 需要、目标、行为与动机117

一、需要与动机118

二、目标与动机119

三、行为与动机120

第三节 社会性动机122

一、劳动和交往动机123

二、亲和、赞许和成就动机124

三、利他和侵犯动机128

第六章 社会情感131

第一节 社会情感的概述131

一、社会情感的概念131

二、社会情感与社会需要132

三、社会情感的两极性133

四、社会情感的作用135

第二节 社会情感的表现形式136

一、与他人有关的社会情感136

二、高级的社会性情感139

第三节 社会情感的调节143

一、培养健康的情感143

二、不良情感的调节145

第七章 社会态度150

第一节 社会态度的概述150

一、社会态度的概念150

二、社会态度的特征152

三、社会态度的功能153

四、社会态度与效率155

第二节 社会态度的形成和改变156

一、制约社会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因素157

二、社会态度形成和改变的过程161

三、社会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理论164

第三节 社会态度改变的方法169

一、参与活动169

二、集体影响170

三、信息沟通171

四、说服173

第三编 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心理179

第八章 人际交往179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概述179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179

二、需要是人际交往的动力源泉180

三、人际交往的结构181

四、人际交往的种类183

五、人际交往的作用186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准则190

一、真诚190

二、平等190

三、尊重191

四、求同存异192

五、互助互利193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障碍193

一、文化系统方面的障碍193

二、社会系统方面的障碍196

三、社会心理障碍198

第九章 人际沟通202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概述202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202

二、人际沟通过程203

三、人际沟通的特点204

四、人际沟通的功能206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类型和网络208

一、人际沟通的类型208

二、沟通网络212

三、人际沟通中的信息失真215

第三节 人际沟通的工具217

一、人际沟通的语言工具217

二、人际沟通的非语言工具220

第十章 人际影响225

第一节 他人在场效应225

一、人际促进和人际干扰现象225

二、对人际促进和人际干扰的解释228

三、袖手旁观效应230

第二节 人际影响的方式231

一、模仿231

二、暗示235

三、感染240

第三节 从众、顺从和服从244

一、从众244

二、顺从250

三、服从251

第十一章 人际合作、竞争和冲突254

第一节 人际合作254

一、人际合作的概念254

二、人际合作的种类256

三、影响人际合作的因素257

第二节 人际竞争259

一、人际竞争的概念259

二、人际竞争的作用260

三、竞争对群体的影响261

四、竞争、合作与效率263

第三节 人际冲突268

一、人际冲突的概念268

二、人际冲突的种类269

三、人际冲突的结果275

四、对冲突的两种观点276

五、人际冲突的处理276

第十二章 大众心理280

第一节 舆论、流言和时尚280

一、舆论280

二、流言284

三、时尚287

第二节 集群行为294

一、集群行为的概念294

二、集群行为的特点294

三、集群行为过程296

四、集群中的人员构成297

五、集群行为产生的原因299

第三节 去个性化301

一、去个性化的概念301

二、去个性化实验302

三、去个性化现象的原因303

第十三章 人际吸引306

第一节 人际吸引的概述306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306

二、人际吸引的心理基础307

三、人际吸引的理论308

第二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310

一、个人的吸引力310

二、相互的吸引力313

第三节 影响人际吸引的个性品质317

一、对他人有吸引力的个性品质317

二、妨碍吸引力的个性品质319

第四节 友谊323

一、友谊的特征324

二、友谊发展的趋势325

三、友谊的心理障碍329

第十四章 人际关系337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述337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337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340

三、人际关系类型343

四、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347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349

一、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349

二、人际关系的稳定354

三、人际关系的恶化355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改善358

一、人际关系的测量358

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艺术361

第四编 群体及领导心理365

第十五章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65

第一节 群体的概述365

一、群体的概念365

二、群体的社会地位和作用366

三、群体的分类367

第二节 正式群体372

一、正式群体的功能372

二、正式群体的结构375

三、正式群体成员的类型377

第三节 非正式群体382

一、非正式群体的概念382

二、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特征382

三、非正式群体的类型384

四、非正式群体的功能386

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388

第十六章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机制391

第一节 群体规范392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392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392

三、群体规范的种类393

四、群体规范的功能395

五、群体规范的意义396

第二节 群体压力397

一、群体压力的概念397

二、群体压力产生的过程397

三、群体压力的意义399

四、个体对群体压力的对抗400

第三节 群体凝聚力401

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401

二、群体凝聚力与人际关系402

三、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402

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404

第四节 群体心理气氛和士气406

一、群体心理气氛406

二、群体士气409

第十七章 群体领导和群体决策415

第一节 领导的概述415

一、领导和领导者的概念415

二、领导功能417

第二节 领导权力421

一、权力的概念421

二、领导权力的特征422

三、领导权力的作用423

四、领导权力的基础和构成424

第三节 领导者威信427

一、领导者威信的概念427

二、领导者威信的作用428

三、领导者威信的基础和构成431

四、领导者威信的形成435

第四节 领导的有效性理论439

一、领导者的特性理论439

二、领导作风理论441

三、领导行为理论445

四、领导应变理论448

第五节 群体决策453

一、群体决策的过程453

二、群体决策的利弊454

三、妨碍群体正确决策的主要因素4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