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名家哲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先秦名家哲学研究
  • 赵炎峰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900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先秦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先秦名家哲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综述1

一 名家研究的几个历史阶段1

二 名家研究中的几种代表性观点5

三 名家研究中的几种方法和思路7

四 对名家研究现状的综合评价9

第二节 研究内容、范围与方法10

一 研究内容与范围10

二 研究方法11

第一章“名”的自觉与名家的产生发展13

第一节 先秦名辩思潮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中心问题13

一 名辩思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13

二“名”的起源与名辩思潮的中心问题16

第二节 先秦哲学中“名”之内涵嬗变18

一“名”的自觉与“名学”的产生19

二“名”的超越与抽象21

三“名”之形上性和独立性的确立24

四 政治“正名”的复归与先秦名学的终结27

第三节 名家的产生和发展脉络30

一 先秦是否存在名家学派30

二 名家的起源与发展脉络33

三 名家的派别考察38

第二章 名家四子哲学思想探赜44

第一节 邓析“刑名之辩”的哲学致思44

一 邓析与《邓析子》考辨44

二“两可”之说47

三“刑名之辩”与《邓析子》中所体现的名实观50

第二节 惠施“历物之意”的哲学意蕴52

一 惠施考辨52

二“善譬”的方法论思想55

三“历物十事”解析(上)56

四“历物十事”解析(下)62

第三节 尹文“形名”哲学思想探析67

一 尹文及《尹文子》考辨67

二“形”、“名”相分70

三“名法”与“正名”74

第四节 公孙龙“离坚白”哲学思想发微81

一 公孙龙及《公孙龙子》考辨81

二“名”与“实”86

三“白马非马”89

四“离坚白”94

五“二无一”100

六“物”与“指”105

第三章 比较视域下名家与各家哲学的关系112

第一节 名家与儒家比较研究112

一 名家四子与儒家的关系112

二 荀子对名家思想的双重态度115

三 儒名“正名”思想之差异118

第二节 从庄惠之争看道家与名家思想的异同121

一“道”、“物”与存在之争122

二“知”、“乐”与认知之争125

三“齐物”、“合同”与方法之争127

四“逍遥”、“泛爱”与人生观之争129

五 从庄惠之争看道家与名家的异同131

第三节 名家与后期墨家的訾应132

一“名”、“实”之争133

二“离”、“盈”,之间135

三“同”、“异”之辩140

第四节 名家与法家比较研究145

一 法家“刑名”思想之内涵145

二 名家思想对法家的影响148

三 名法两家“正名”思想的异同151

第四章 现代哲学视域下的名家哲学问题154

第一节 名、实二元存在论154

一 概念与实在155

二 现实与潜在157

三 个体与共相158

四名、实共存160

第二节 主客二元的认识论162

一 认识的主体意识163

二 从感官经验到理性思辨165

三 思想的客观性168

第三节 理性思辨的方法论170

一察、辩的复合方法论170

二“两可”,的辩证思维173

三 抽象概念分析法175

第四节 分析的语言哲学178

一 对语言问题的自觉178

二 名的符号特征180

三 语言与意义183

第五章 名家哲学的理论特质与历史命运188

第一节 名家哲学的理论特质188

一 反常识的怀疑论立场188

二 非伦理、非实用的外在超越性190

三 重“知”、求“真”的客观主义立场192

四 重“分”的理性思维方法194

第二节 名家哲学的历史命运196

一 名家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96

二 名家哲学消亡的原因197

三 名家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199

参考文献201

后记2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