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动力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学动力论
  • 李森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119902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学动力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教学动力问题的由来2

第二节 教学动力论的研究对象4

一、教学动力的概念4

二、教学动力论的研究对象6

第三节 教学动力论的研究方法7

一、教学动力论研究坚持的方法论原则7

二、教学动力论的研究方法10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内容摘要14

一、本书研究思路14

二、本书内容摘要16

第二章 教学动力的本质与特征19

第一节 教学动力研究的众家之说20

一、社会学视角:教学存在动力论21

二、心理学视角:学习动机论·情感动力论·心理内部矛盾论21

三、系统科学视角:教学系统动力结构论·教学双方耦联论24

四、矛盾论视角:教学基本矛盾论26

五、认识论视角:教学认识动力论27

第二节 教学动力研究的反思28

一、关于教学存在动力论的分析28

二、关于心理学视角的教学动力论的分析29

三、关于系统科学视角的教学动力论的分析30

四、关于教学基本矛盾论的分析31

五、关于教学认识动力论的分析32

一、教学过程中的诸种矛盾关系33

第三节 教学动力的本质33

二、诸种动力相关的运动35

三、教学动力相关概念辨析40

四、教学动力的本质45

第四节 教学动力的特征50

一、方向性50

二、动态性51

三、转化性52

四、层次性52

五、强度性54

六、多样性55

七、差异性55

第三章 教学动力的立论基点57

一、我国古代人性论与教学动力58

第一节 历史上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58

二、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63

第二节 动机心理学与教学动力68

一、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与教学动力69

二、勒温的场论与教学动力71

三、韦纳的归因论与教学动力73

第三节 系统科学与教学动力75

一、控制论与教学动力76

二、信息论与教学动力77

三、系统论与教学动力78

四、自组织理论与教学动力79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教学动力的重要理论基础81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81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教学动力的重要理论基础85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教学动力的立论基点86

一、认识的基本问题:来源、路线及过程86

二、认识产生与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91

第四章 教学动力的类型与功能93

第一节 教学动力的类型94

一、已有的教学动力分类研究94

二、教学动力分类新说101

第二节 教学动力的功能111

一、启动功能111

二、维持和强化功能111

三、导向功能113

四、激活功能113

五、愉悦功能115

第五章 教学动力的来源与生成机制118

第一节 教学动力的来源119

一、来源于教学主体自身120

二、来源于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22

三、来源于教学本身125

四、来源于社会系统128

第二节 教学动力的生成机制130

一、合理目标是教学主体进行教育性交往活动的终极原因和启动器130

二、主体活动既是教学过程运行的起点,又是教学过程运行与发展的动力源泉133

三、关系协调放大和加强合理目标向主体活动发出的动力信号,是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的深刻原因137

四、教学改革是教学过程运行与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直接动力141

第一节 影响教师教的动力形成的因素146

一、教师的素质146

第六章 激发与强化教学动力的实践策略(上)146

二、教师的需要与动机147

三、教师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和学校管理制度148

第二节 激发与强化教师教的动力的实践策略148

一、提高教师素质的策略149

二、激发与强化教师工作动机的策略152

三、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155

第七章 激发与强化教学动力的实践策略(下)157

第一节 影响学生学习动力形成的因素158

一、教学组织形式158

二、教学各要素、各环节159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激励159

一、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在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作用160

二、现代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强化163

三、进一步改进班级教学制,为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创造有利条件166

第三节 教学要素激励175

一、教学目标激励175

二、课程教材激励178

三、教学方法激励178

四、教学评价激励186

五、教学环境激励188

六、教师形象激励190

七、学生自我激励192

结束语196

主要参考文献199

附录208

后记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