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福建师范大学校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福建师范大学校史 上
  • 汪征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ISBN:978750007770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51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75页
  • 主题词:福建师范大学-校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福建师范大学校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福建优级师范学堂1

第一节 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创立1

一、从福州东文学堂到全闽师范学堂1

二、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兴建3

三、校舍建设和经费筹措5

第二节 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办学、更名与停办7

一、行政与教学管理7

二、学科与课程设置11

三、师资队伍13

四、学生概况15

五、附属中小学20

六、更名与停办21

第二章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23

第一节 福建省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的设立24

一、严重的“师荒”24

二、中学教师的检定和培训25

三、从师范专修科到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26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福建省立师专28

一、福建省立师专的诞生28

二、办学任务与指导思想30

三、学科与课程设置32

四、教学管理34

五、行政机构35

六、教师队伍35

七、学生概况36

八、经费与设备37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的福建省立师专38

一、迁校福州,艰难办学38

二、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39

三、办学规模的扩大40

四、学生运动41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福建省立师专43

一、确定新的工作方针与原则43

二、行政管理的初步改革44

三、政治理论学习45

四、教学改革46

五、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与新的群众团体46

第五节 升格改名后的福建省立师范学院48

一、升格改名与各项改革48

二、办学规模的扩大50

三、各项政治运动与社会活动52

四、并入福州大学54

第三章 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55

第一节 华南女子大学的创办56

一、教会教育与福建近代女学的兴起56

二、南省华英女书院的诞生58

三、华南女子大学的成立60

第二节 收回教育主权时期的华南女院63

一、收回教育主权运动对华南女大的影响63

二、华人主校的开始66

三、办学宗旨与教学管理68

四、立案与更名69

五、师资与学生71

六、行政管理与经费设备72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南女院73

一、迁校南平,艰难办学73

二、行政机构与教学管理76

三、抗日救亡活动78

第四节 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华南女院79

一、回迁福州,继续办学79

二、学生的社会进步活动8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改造81

四、福建省政府的接办与合并83

第四章 私立福建协和大学85

第一节 福建协大的创办86

一、筹建时期86

二、办学宗旨88

三、兴建魁岐校区89

第二节 收回教育主权时期的福建协大91

一、收回教育主权运动对福建协大的影响91

二、华人主校的开始92

三、注册立案93

四、行政机构94

五、院系建置96

六、师生与学制97

七、各种专业委员会、研究会与学生社团、图书馆等100

八、奖学金与助学事业105

九、主要课外活动106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福建协大108

一、迁校邵武,艰苦办学108

二、行政组织109

三、院系调整,“大学”正名113

四、教学与科研114

五、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118

六、奖学金与各种奖励119

七、图书馆的发展120

八、抗日救亡活动121

第四节 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福建协大123

一、回迁福州123

二、校领导的频繁更迭124

三、院系调整与招生规模126

四、图书馆建设127

五、师生的革命斗争128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改造130

七、福建省政府的接办与合并131

第五章 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133

第一节 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的创办134

一、学校的建立134

二、行政组织135

三、学制与系科136

第二节 更名福建大学与复办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137

一、更名福建大学137

二、福建大学的停办138

三、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的复办139

第三节 改办私立福建学院140

一、学院的筹办140

二、注册立案140

三、组织机构142

四、扩建校舍与院长更迭142

五、学制与系科144

六、抗战迁校与战后回迁145

七、图书馆建设146

八、附属中学147

九、停办与归并147

第六章 福建省研究院149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福建省研究院150

一、福建省研究院的创办150

二、各研究机构概况152

三、抗日救亡与进步文化活动155

第二节 抗战胜利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福建省研究院156

一、迁院福州,机构调整156

二、各研究机构概况15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研究院的撤并159

第七章 国立海疆学校160

第一节 国立海疆学校的创立161

一、创校经过161

二、组织机构与行政管理163

第二节 办学概况164

一、办学宗旨与学科设置164

二、教师与学生165

第八章 福州大学167

第一节 局部合并的初创时期167

一、福州大学的成立167

二、领导体制与机构设置169

三、合并初期的院系情况172

四、思想政治工作176

五、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178

第二节 多科性大学的发展时期179

一、从局部合并到全面合并179

二、财经学院的建立180

三、机构设置的变动及办学方针180

第三节 以师范教育为主体的转轨时期182

一、院系调整182

二、体制更迭,行政机构扩大188

三、教学改革运动189

第九章 初建时期的福建师范学院191

第一节 在院系调整中定位——向师范型高校转变191

一、在院系调整中定位更名191

二、教学改革向师范性转变193

第二节 向科学进军202

一、科研工作的广泛开展202

二、首次校科学讨论会的召开203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205

一、以学习总路线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05

二、加强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206

三、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208

第四节 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210

一、学校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存在的问题210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措施211

第五节 学院初具规模213

一、学校领导机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213

二、学校规模的扩大215

第十章 在曲折中探索、发展的福建师范学院216

第一节 开展一系列政治运动216

一、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216

二、“交心”运动217

三、“大跃进”运动218

四、“拔白旗、插红旗”运动219

五、反“右倾”运动220

六、“五反”运动221

七、职工社会主义自我教育运动222

八、职工“四清”运动222

九、职工“两反”运动22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福建师范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223

一、中国共产党福建师范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任务223

二、党代会关于清华大学宁“左”勿“右”错误的讨论224

第三节 教育革命226

一、教学整改226

二、教育大革命226

三、反右倾,鼓干劲,继续开展教育革命230

四、贯彻“高校六十条”,实施教学改革232

第四节 科研活动236

一、学术活动236

二、科研机构237

第五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239

一、甄别工作239

二、提定职称和调整工资239

三、加强师资培养240

四、关心群众生活,搞好后勤服务工作241

五、加强统战工作,密切合作共事241

第六节 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242

一、加强党的领导242

二、“左”的思想影响下的思想政治工作244

第七节 学校规模的扩大246

一、学校规模逐步发展246

二、办学条件逐步改善247

第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爆发与福建师范学院停办248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爆发与红卫兵运动兴起248

一、斗“黑帮”浪潮与党组织瘫痪248

二、红卫兵“破四旧”与革命大串连250

第二节 群众组织对立与革命“大联合”、“三结合”252

一、“夺权”行动与群众组织对立252

二、“复课闹革命”与革命“大联合”255

三、“革命委员会”成立257

第三节 “斗、批、改”运动260

一、清理阶级队伍运动260

二、整党建党运动263

三、“一打三反”运动265

四、干部、教师下放劳动与毕业生分配267

第四节 福建师范学院停办269

一、福建师院停办269

二、师院图书馆幸存271

第十二章 福建师范大学的成立275

第一节 福建师大的成立面临重重困难275

一、校舍奇缺275

二、人员不足280

三、设备匮乏283

第二节 筹建工作受到“左”的思想干扰284

一、“批林批孔”运动284

二、教育革命运动288

三、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295

四、反资产阶级派性运动296

五、“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298

第三节 学校筹建工作全面展开299

一、建立学校领导机构和党的组织299

二、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新体制303

三、初步改善办学条件306

四、加强学校管理308

五、恢复成人教育和附属学校309

第十三章 “拨乱反正”时期的福建师大311

第一节 肃清左倾思想影响,加快学校工作重点转移311

一、深入揭批“四人帮”311

二、开展真理标准讨论312

第二节 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纠正冤假错案314

一、纠正冤假错案314

二、开展知识分子工作检查318

第三节 教学、科研工作的恢复与发展320

一、教学工作320

二、科研工作326

三、为教学、科研提供后勤保障329

第四节 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329

一、党的建设329

二、思想政治工作333

第五节 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340

一、聘请外籍教师340

二、出国派遣工作342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福建师大344

第一节 继续深入拨乱反正344

一、彻底否定“文革”的整党思想教育344

二、清查“三种人”,纯洁教职工队伍347

三、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348

第二节 拉开全面改革序幕349

一、改革学校管理体制350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352

三、改革人事管理制度355

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359

五、改革科研管理制度365

六、改革后勤管理制度369

七、完善民主管理制度373

第三节 迈出交流合作步伐382

一、同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382

二、同国内高师院校的交流合作388

第十五章 进入九十年代进一步深化改革中的福建师大390

第一节 校领导体制变革390

一、校长负责制的试行390

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恢复391

三、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更替组成394

第二节 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校内管理体制改革395

一、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启动395

二、《福建师范大学综合改革纲要》的制定496

三、深化教学科研改革499

四、扩大对外开放408

五、办学条件的改善410

第三节 福建师大的第一次校庆活动412

一、隆重、简朴的85周年校庆活动412

二、85周年校庆活动的成效413

第十六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福建师大418

第一节 学校改革发展的新目标418

一、确立两大奋斗目标,探讨办学特色418

二、出台《改革与发展“九五”规划》等各项改革、发展方案420

三、主要发展指标的制订和调整421

第二节 学科建设的崭新突破423

一、获得6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423

二、博士点及“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零的突破425

三、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的布局、措施和成效426

第三节 教学科研工作的新起点429

一、首届教学工作会议和首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429

二、出台加强教学工作的系列措施,教风学风不断好转430

三、师范招生工作实现三个“百分之百”432

四、第一、二次科研工作会议433

五、实现或突破科研主要发展指标435

第四节 办学模式的新拓展436

一、四个学院相继成立436

二、优化师范专业,发展非师范专业437

三、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438

四、开展校内外联合办学,拓展对外交流439

第五节 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新举措441

一、高扬主旋律,启动文明校园建设,建立全员德育体系441

二、出台、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443

三、三支队伍一起抓,师资队伍建设的多项倾斜政策444

四、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民主办学446

第六节 后勤保障出现新气象447

一、首次后勤工作会议和后勤改革447

二、住房改革初见成效,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449

三、多渠道筹资办学,财政困难得到缓解450

第十七章 科教兴国新形势下的福建师大452

第一节 学校的新一轮创业453

一、校第四次党代会453

二、《面向21世纪改革发展计划》和《改革与发展“十五”计划》455

三、推进新一轮创业的工作部署457

第二节 加强学科建设459

一、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进展459

二、“博士后流动站”零的突破和发展,新获多个“国家基地”及其他全国性基地、中心461

三、“211”重点学科建设的策略、措施和新的成就462

第三节 深化教学改革463

一、进一步加强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463

二、教学工作获多项全国性奖项,学风明显好转466

三、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创佳绩468

第四节 强化科研工作469

一、举办科技节和科研工作会议,强化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469

二、进一步深化科研改革,加强、完善科研管理、考核机制471

三、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获重要进展472

第五节 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475

一、认真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加强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475

二、全方位进行文明学校建设477

三、大力推进工会、教代会、校务公开和送温暖工作479

四、深化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480

五、师资队伍建设大发展482

第六节 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对外交流484

一、办学的新机遇、新增长点,学校规模的大发展484

二、规划新校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486

三、90周年校庆,对外合作交流487

四、积极开源节流,改革财务管理制度,财政总收入大幅增长488

第十八章 跨入新世纪的福建师大489

第一节 继承发展,理念创新,百年老校确立发展新目标489

一、发展目标提法的演变489

二、新世纪学校发展目标的正式确立490

三、学校更名工作492

第二节 强化措施,重点投入,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494

一、加强领导和管理,牢固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494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496

三、聚集人才,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建设497

四、强化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498

第三节 教学改革,育人为本,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539

一、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严把质量关539

二、改善教学条件,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平台541

三、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542

四、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544

五、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平台545

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547

七、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548

八、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549

九、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551

十、开展评建创优工作,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552

第四节 鼓励创新,服务社会,科研成果彰显学术实力553

一、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553

二、科研成果和科研获奖554

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556

四、产学研工作558

五、学术交流活动560

六、科研管理工作561

第五节 超常措施,强校战略,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567

一、坚持“内育外引”原则,大力推动人才强校战略567

二、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师生员工办实事的力度不断加大571

三、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579

第六节 开拓视野,外引资源,对外开放办学空前活跃586

一、境外学生工作586

二、教育交流与合作589

三、汉语国际推广工作591

四、校庆工作和校友联络工作594

五、与高校和社会的联系595

第七节 办学条件与服务体系596

一、校区的拓展596

二、旗山校区图书馆建设取得进展599

三、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601

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继续深化604

五、体育场馆与设施建设605

六、学校产业发展与财务工作会议的召开607

第八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建思政工作明显加强609

一、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609

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611

三、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推进614

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616

五、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富有特色619

六、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623

七、民主政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625

八、“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627

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628

第十九章 回顾与展望:积百年跬步,至千里之行633

一、百年回眸633

二、新的机遇,新的挑战6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