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俭腹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俭腹抄
  • 程千帆著;巩本栋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7532116859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俭腹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序1

一 校雠目录辨1

二 《汉志·诗赋略》首三种分类6

三 《汉志·诗赋略》首三种分类之标准10

四 杂家为秦学说12

五 《汉志》杂赋义例说臆15

六 《史通》内外篇成书互有先后16

七 家人17

八 释“阑单”18

九 释“交牙”19

一○ 史述、史赞20

一一《史记》之取资21

一二 《三国志》魏、蜀、吴三书曾单行22

一三 文章繁简23

一四 裴荣期《语林》24

一五 裴子野有良史才24

一六 关于《史通》之疑古惑经26

一七 先秦儒家之领袖28

一八 唐代进士科举与文学的关系29

一九 唐代进士行卷对诗歌发展的影响31

二○ 行卷对古文运动的作用35

二一 行卷风尚的盛行与传奇小说的勃兴41

二二 关于古代神话43

二三 《楚辞》与中原文化45

二四 先秦哲理散文的特点47

二五 赋之名义及特征49

二六 赋之渊源51

二七 汉赋发生之社会背景53

二八 汉赋流别55

二九赋之旁衍57

三○ 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一点想法58

三一 纪传体与列传64

三二 史传文学递嬗之迹65

三三 杂传67

三四 《曹瞒传》与《法显行传》69

三五地理书72

三六八代子书之衰落73

三七 魏晋论辩文勃兴之因缘75

三八论辩文题材之分析77

三九 七言诗的发展80

四○ 唐诗的历程84

四一 宋代文学研究随想91

四二 《宋诗精选》前言98

四三 西昆派在北宋受到的两种批评102

四四 王安石诗《试院中作》与《详定试卷》104

四五谈晏几道的词105

四六柳永与宋词的新变108

四七 谈陈师道的诗110

四八谈姜夔的词《暗香》、《疏影》113

四九宋代话本的艺术特征115

五○ 宋代的笔记小说与诗话119

五一 明清的时调小曲121

五二《儒林外史》的结构123

五三 贾宝玉性格的叛逆性126

五四 人境庐诗的特色与“诗界革命”128

五五关于对联129

五六 关于文学史的编写137

五七 重叠的文学史138

五八形与神140

五九曲与直143

六○物与我145

六一 同与异148

六二小与大150

六三一与多153

六四 一多对比:人、物155

六五人与物160

六六时空162

六七布局166

六八用韵171

六九组诗173

七○ 《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一文结论177

七一 曹操《蒿里行》“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解179

七二 左思《咏史》诗的旨趣183

七三左思《咏史》诗的年代186

七四 左思《咏史》诗的渊源188

七五陶诗“少无适俗韵”韵字说190

七六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显晦193

七七 《春江花月夜》的由晦而显与诗坛风会195

七八 《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及理解之深化200

七九《春江花月夜》的被误解203

八○ 隋代诗风与《春江花月夜》206

八一 相同的题材与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一)209

八二 相同的题材与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二)212

八三 相同的题材与不相同的主题、形象、风格(三)215

八四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217

八五 雪中芭蕉219

八六 唐人边塞诗中的地理矛盾221

八七 造成唐人边塞诗地理矛盾的原因224

八八 王之涣《凉州词》中的地理问题225

八九 岳飞《满江红》词的真伪问题228

九○ 李白的两首《望庐山瀑布》233

九一 徐凝《庐山瀑布》诗被某些人推重的原因235

九二 苏轼的李(白)徐(凝)优劣论240

九三 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245

九四 饮中八仙·贺知章246

九五 饮中八仙·李琎247

九六 饮中八仙·李适之、崔宗之与苏晋249

九七 饮中八仙·李白250

九八 饮中八仙·张旭与焦遂252

九九 杜甫《饮中八仙歌》的作年253

一○○ 《饮中八仙歌》的艺术创造性256

一○一 夭矫多姿与自然合度257

一○二 与徐哲东先生论昌黎《南山》诗记260

一○三 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264

一○四 韩愈以文为诗的范围270

一○五 韩愈以文为诗的内容273

一○六 韩愈诗在北宋的影响278

一○七 关于以议论为诗283

一○八《长恨歌》与《圆圆曲》287

一○九 玉溪诗《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说289

一一○ 《复堂词序》试释293

一一一说“斜阳冉冉春无极”的旧评299

一一二诗的旧与新304

一一三 《杜诗镜铨》批抄选307

一一四 说宋祁《落花》诗309

一一五 说梅尧臣《悼亡》三首311

一一六 说李觏《忆钱塘江》313

一一七 说王安石《明妃曲》二首314

一一八 说释道潜《临平道中》317

一一九说秦观《春日》318

一二○ 说陈师道《怀远》319

一二一说刘子翚《汴京杂诗》321

一二二说岳飞《池州翠微亭》323

一二三说毛珝《甲午江行》324

一二四 说叶绍翁《游园不值》325

一二五读《倾盖集》所见327

一二六王以铸《城西诗草》330

一二八宋谋场《柳条春半楼诗稿》331

一二七 吕剑《青萍结绿轩诗存》331

一二九荒芜《纸壁斋诗选》332

一三○ 孙玄常《瓠落斋诗词钞》332

一三一 陈次园《朝彻楼诗词稿》333

一三二 陈迩冬《十步廊韵语》333

一三三 舒芜《天问楼诗》334

一三四 聂绀弩《咄堂诗》335

一三五善戏谑兮,不为虐兮336

一三六 文学研究应“感”字当头341

一三七 文学作品是理论批评的土壤342

一三八从小说本身抽象出理论来345

一三九文学研究的两点论348

一四○ 文艺批评形式的多样化352

一四一应当借鉴国外汉学研究成果353

一四二 关于新方法问题355

一四三 古籍整理应坚持的两个原则356

一四四 关于古书今译的方式357

一四五 关于古书今译的个性359

一四六 学术研究的“敌情观念”360

一四七 学术研究的创新361

一四八学术研究的基本功363

一四九学术研究中的三对矛盾364

一五○ 学术研究的两个阶段366

一五一 学术研究效果的检验368

一五二应当重视学术论文的写作369

一五三 大师的意义371

一五四詹詹录372

一五五读《老》378

一五六 读《庄》七首378

一五七 校《楚辞》毕辄题其后379

一五八 甲申九月钞《咏怀诗》二家注成偶效其体九首379

一五九戏为九绝句380

一六○ 石禅适自台赴敦煌枉道过存出示见怀新作381

奉酬六首兼寄仲华381

一六一 重禹寄示绀弩二集因题其端382

一六二题《倾盖集》二首382

一六四 记苏诗讲义尾383

一六三 破角诗一首效梅宛陵体383

一六五《珍庐诗稿》序384

一六六 跋爰居阁《秋日杂诗》385

一六七 《友杳庵遗集》跋387

一六八 书批校张青在刊本李注王荆公诗后387

一六九《涉江诗稿》跋388

一七○ 《涉江词稿目录》后记389

一七一 《林散之书画集》弁言390

一七二吴白匋先生诗词集序391

一七三 跋集杜句为联赠绀弩392

一七四 吴兴沈先生手书词稿四种跋392

一七五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日译本序393

一七六 《梦秋词》手稿题辞394

一七八《金陵风景词选》序395

一七七 题张汉怡治印395

一七九《纪念陈寅恪先生诞生百年学术论文集》396

所载拙文后记396

一八○ 为品镇题范曾画《宋江浔阳楼题反诗》396

一八一 马得画《惊梦图》为敦勇题397

一八二重修瞻园记397

一八三 跋为临海市郑广文纪念馆书杜诗398

一八四 《赵少咸先生遗著》序399

一八五圭翁杂忆400

一八六 王闿运与袁世凯402

一八七 读《蠲戏斋诗》杂记403

一八八《〈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序405

一八九琐记汉寿易氏与寒家世谊406

一九○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君墓表409

一九一《中国文言小说史》序410

一九二 南京大学教授陈君墓碑411

一九三 《阳湖文派研究》序412

一九四 《史通》三家评校撮录题记414

一九五《清人别集总目》序415

一九六黄季刚老师最后一堂课和最后一首诗416

一九七 大师之大418

一九八“留连金凤”与“花天酒地”423

一九九黄季刚和吴瞿安老师及其他427

二○ ○ 有恒斋求学记431

二○一闲堂自述434

编后记 巩本栋4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