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
  • 王明臣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3951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视信号的模数转换1

1.1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比较1

1.1.1 模拟信号及其特点1

1.1.2 数字信号及其特点2

1.2 数字信号的产生过程2

1.2.1 数字设备系统的基本组成2

1.2.2 取样3

1.2.3 量化11

1.2.4 编码19

1.2.5 模/数转换器举例22

1.2.6 电视信号数字化的国际标准23

1.3 数/模转换27

1.3.1 数/模转换器的组成27

1.3.2 数字解码电路28

1.3.3 内插低通滤波器31

1.4 数字信号的传输接口32

1.4.1 数字信号的比特并行传输32

1.4.2 数字信号的比特串行传输与时分复用38

第2章 信源编码48

2.1 码率压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48

2.1.1 数码率与信道容量48

2.1.2 信息、信息量与信息熵49

2.1.3 图像信号的冗余52

2.1.4 码率压缩编码方式的分类57

2.1.5 码率压缩编码与解码电路的组成58

2.2.1 预测编码基本概念59

2.2 预测编码59

2.2.2 前值预测编码60

2.2.3 一维预测编码与二维预测编码62

2.2.4 三维预测编码与运动补偿65

2.3 正交变换编码67

2.3.1 正交变换编码基本原理67

2.3.2 离散傅氏变换69

2.3.3 离散余弦变换(DCT)72

2.3.4 沃尔什变换76

2.3.5 DCT系数的量化78

2.4.1 熵编码的概念81

2.4 熵编码81

2.4.2 可变字长熵编码82

2.4.3 游程编码86

2.5 小波变换编码87

2.5.1 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87

2.5.2 离散序列小波变换91

2.5.3 二维小波变换及其图像处理95

2.5.4 矢量量化与图像数据压缩100

第3章 码率压缩的标准化方案105

3.1 H.261标准方案105

3.1.1 数据容量与位率105

3.1.2 图像格式与压缩比106

3.1.3 图像数据的层次结构与复用编码108

3.1.4 H.261标准图像编、解码电路的组成109

3.2.1 JPEG标准方案的产生111

3.2.2 JPEG不可逆压缩编码方案111

3.2 JPEG标准方案111

3.2.3 JPEG可逆压缩编码方案112

3.3 MPEG-1标准方案113

3.3.1 MPEG-1标准方案的目标113

3.3.2 MPEG-1标准的格式与数据分层结构113

3.3.3 MPEG-1标准的编码电路的组成116

3.3.4 MPEG-1标准的解码电路的组成118

3.4 MPEG-2标准方案119

3.4.1 MPEG-2的处理序列119

3.4.2 MPEG-2的类和级120

3.4.3 MPEG-2的系统结构123

第4章 信道编码132

4.1 码型的选择132

4.1.1 码型选择的基本原则132

4.1.2 码型的分类及其特点133

4.1.3 二元码的种类及其特点135

4.2 误码产生的的原因及影响138

4.2.1 二元码产生误码的过程138

4.2.2 误码率与信杂比的关系138

4.2.3 定时判决脉冲时基抖动的影响142

4.2.4 眼图143

4.3 误码控制编码方式144

4.3.1 误码控制的基本概念144

4.3.2 奇偶校验编码方式150

4.3.3 里德-索洛蒙码纠错编码151

4.3.4 卷积码的纠错编码156

4.3.5 检纠突发性误码的编码方式161

第5章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165

5.1 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过程166

5.1.1 模拟高清晰度电视166

5.1.2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167

5.2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参数标准169

5.2.1 传统隔行扫描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视频参数169

5.2.2 方型像素通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视频格式170

5.3 我国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参数标准171

5.3.1 有关参数的选择171

5.3.3 编码方程174

5.3.2 数字HDTV演播室视频参数174

5.3.4 24P格式178

5.4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视频信号接口179

5.4.1 通用信号格式179

5.4.2 比特并行接口183

5.4.3 比特串行接口(SDI:Serial Digital Interface)186

第6章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190

6.1 概述190

6.2.2 ATSC的图像源格式191

6.2 ATSC数字电视系统191

6.2.1 简说191

6.2.3 ATSC的信道编码192

6.2.4 VSB接收机204

6.2.5 ATSC的总体性能208

6.3 DVB-T数字电视系统209

6.3.1 简说209

6.3.2 MPEG-2系统标准在DVC中的实施210

6.3.3 DVB-T的信道编码和调制传输210

6.4.1 简说226

6.4 日本的ISDB-T数字电视系统226

6.4.2 ISDB-T概要227

6.4.3 信道编码方式232

6.4.4 调制方式233

6.4.5 传输和复用配置控制(TMCC)241

6.4.6 接收系统242

6.4.7 补充说明243

7.1.1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模式245

7.1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中的业务信息定义245

第7章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中的业务信息245

7.1.2 业务群结构246

7.1.3 业务信息(SI)的总体结构247

7.2 业务信息表248

7.2.1 MPEG-2定义的节目特定信息(PSI)248

7.2.2 SI标准定义的业务信息249

7.2.3 业务信息表的传输250

7.3 描述符(descriptor)252

7.3.1 描述符可能应用的位置253

7.3.2 几种主要的描述符255

7.4 电子节目指南EPG261

7.4.1 EPG的功能261

7.4.2 EPG的生成261

第8章 数字电视接收263

8.1 机顶盒(Set Top Box, STB)264

8.1.1 机顶盒的基本功能及发展过程264

8.1.2 各种机顶盒的特点265

8.1.3 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系统结构267

8.1.4 软件机顶盒268

8.1.5 中间件(Middle Ware)269

8.2 数字电视广播中的条件接收270

8.2.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基础知识271

8.2.2 数字电视广播CA系统结构及原理272

8.2.3 加密原理275

8.2.4 数字电视广播中传送条件接收信息277

8.2.5 同密和多密模式278

8.2.6 软件CA平台模式281

8.2.7 CA发展方向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