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实用印刷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车茂丰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ISBN:754271996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987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1047页
- 主题词:标准规范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实用印刷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印前篇3
第一章 印前技术演进概述3
一、印前技术的演进3
(一)印前技术的演进3
(二)印前技术的发展前景4
二、印前工艺流程5
第二章 印前技术的基本原理8
一、文字、图像和图形8
(一)文字8
(二)图像8
(三)图形9
(四)图像与图形的区别9
二、颜色空间10
(一)光与色10
(二)光源10
(三)颜色空间13
三、色彩管理15
(一)色彩管理的定义16
(二)色彩管理的原理17
(三)特征参数描述文件的创建18
(四)色彩管理系统19
四、数字成像24
(一)图像数字化24
(二)图像分辨率27
(三)网点29
(四)加网技术31
第三章 印前系统的构成36
一、输入设备36
(一)图形的输入工具37
(二)扫描仪39
(三)数字照相机42
(四)视频捕获卡43
(五)光学字符识别43
(六)照片光盘(Photo CD)44
二、计算机45
三、软件系统46
(一)系统软件47
(二)应用软件47
四、输出设备49
(一)电子文件输出设备49
(二)激光印字机50
(三)彩色打印机52
(四)激光照排机53
(五)直接制版系统60
(六)数字印刷机60
五、系统的管理61
(一)设备的管理61
(二)文件的管理61
(三)文件格式63
一、图像扫描技术70
(一)扫描仪的校准70
第四章 图像处理70
(二)图像扫描设置73
(三)源图像的评估75
(四)扫描图像的调整80
二、矢量图像的处理87
(一)图形的创建88
(二)图形的变形88
(三)图形对象的颜色89
(四)对象的布尔运算92
(五)对象的输入和输出94
三、光栅图像处理96
(一)图像的修正96
(二)颜色校正101
(三)层次校正105
(四)图像分色与输出109
第五章 页面编排123
一、字体和字体管理123
(一)字体123
(二)字体的大小125
(三)计算机字形技术126
(四)字体管理128
二、页面设计128
(一)页面设计128
(二)页面参数设置130
(三)颜色设置134
三、组版135
(一)使用排式135
(二)设置主页面137
(三)合订出版物138
四、陷印处理141
(一)陷印原理141
(二)图像软件的陷印处理142
(三)排版软件的陷印处理143
五、图文输出146
(一)页面描述语言146
(二)光栅图像处理149
(三)输出方法152
第六章 打样161
一、打样的目的161
(一)打样的目的161
(二)打样的检查要求162
二、机械打样162
(一)机械打样的工艺概述163
(二)机械打样的质量要求165
(一)数字打样系统167
三、数字打样167
(二)数字打样的工艺概述168
第七章 印版的制作171
一、传统制版172
(一)平版制版172
(二)凹版制版176
(三)柔性版制版177
(四)丝网版制版179
(一)平版CTP183
二、计算机直接制版183
(二)凹版CTP189
(三)柔性版CTP190
(四)丝网版CTP191
印刷篇195
第一章 平版印刷195
一、平版印刷基本原理196
(一)油水不相溶原理196
(二)润湿、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原理197
(三)平版印刷的工序原则200
(四)平版印刷的工艺关键201
二、光色理论在印刷中的运用210
(一)光色理论在印刷中的地位210
(二)三原色油墨的色彩测定214
(三)对三原色油墨色彩的评价221
(四)彩色印刷中色彩的形成225
(五)色彩的辨别233
(六)色序分析238
(七)色彩逼真的条件239
三、平版胶印机的基本结构及主要附属机构241
(一)单张纸平版胶印机241
(二)卷筒纸平版胶印机251
(三)安装、调试及保养263
(四)平版胶印印刷机的发展趋势268
(五)平版胶印机结构改进的趋向268
(一)印刷压力的基础知识270
四、包衬与印刷压力270
(二)印刷压力的计算276
(三)印刷压力的测定279
(四)包衬材料的作用和选择284
(五)速差、滑移与压缩量的分配294
五、油墨的传递和转移296
(一)传递过程及故障296
(二)墨层的分配与转移306
(三)油墨传递时的着墨率与叠印率310
二、丝网印刷技术312
六、印迹的干燥、光泽和牢度316
(一)印迹干燥的基本概念317
(二)印迹光泽的概念及相关因素324
(三)印迹牢度的基本概念及相应措施327
(一)决定印版耐印力的相关因素328
七、印版耐印力328
(二)平版印版的质量鉴别和提高耐印力的措施332
八、套印准确342
(一)套印准确的基本概念343
(二)印版装拉和图文尺寸的变化345
(三)滚筒衬垫增减对图文周向尺寸变化的影响350
(四)橡皮布形变与印迹图文尺寸的变化353
(五)纸张剥离张力与形变355
(六)咬牙咬力和交接对套印的影响357
(七)纸张伸缩与套印准确的关系359
(八)纸张的调湿处理364
(九)车间温、湿度的控制365
九、印刷质量检测366
(一)印刷质量的概念及内容366
(二)印刷质量测控条的分类和功能367
(三)评判印刷质量的客观标准375
(四)印刷质量测控的现状和展望397
十、印刷弊病分析400
(一)套印不准401
(二)糊版402
(三)浮脏403
(四)花版403
(五)颠倒404
(六)拼版错404
(七)斑点墨皮404
(八)印迹不牢405
(九)不干405
(十)重影406
(十一)鬼影(幻影)406
(十二)水迹406
(十三)弓皱406
(十四)拉毛、掉粉、剥纸407
(十五)破损408
(十七)折角409
(十八)擦伤409
(十九)色差409
(十六)吸墨纸未干409
(二十)规格不准410
(二十一)顺、倒毛411
(二十二)背面粘脏411
(二十三)条痕411
(二十四)逆套印(或混色)412
(二十五)打空滚412
(二十六)油迹412
(二十七)印半张412
(二十八)漏印413
(二十九)透印413
(三十)断笔缺画413
(三十五)堆墨414
(三十四)静电414
(三十二)紧边414
(三十一)荷叶边414
(三十三)卷曲414
(三十六)不下墨415
(三十七)白破415
(三十八)墨破415
(三十九)双张415
(四十)空张415
(四十一)断纸415
(四十五)飞墨416
(四十六)回粘416
(四十三)闷车(轧停)416
(四十四)龟纹416
(四十二)歪斜416
(四十七)油墨的早期干燥417
(四十八)不上墨(不着墨)417
(四十九)印不上417
(五十)装版错417
(一)高网线印刷418
(五十一)印迹模糊418
(五十二)甩角418
十一、高保真印刷418
(二)调频网印刷419
(三)六色(七色、八色)印刷420
十二、无水平版印刷421
(一)原理421
(二)无水平版421
(三)无水平印的工艺要点422
(四)机上制版的无水平版胶印机实例423
(五)无水平版油墨的基本要求424
(六)无水平印的优点424
(一)原理425
一、基本原理及工艺425
第六章 凹版印刷425
(三)凹版印刷工艺流程及操作426
(二)工艺特点426
二、凹版印刷机的基本结构及主要附属机构433
(一)凹版印刷机的分类433
(二)机组式凹版印刷机主要特点434
(三)机组式凹版印刷机的结构434
三、凹版印刷机的改进和发展440
四、凹版印刷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441
(一)堵版441
(二)小网点印不足442
(三)实地粗糙442
(四)套印不准443
(五)刀丝444
(七)色差445
(六)脏污445
(八)导向辊粘脏447
第三章 柔性版印刷448
一、柔性版印刷的特点449
二、柔性版印刷技术发展重点452
三、我国柔性版印刷工业发展历程及今后趋势454
四、柔性版印刷工艺457
(一)柔性版印刷的三大材料457
(二)柔性版印刷工艺461
(三)柔性版印刷技术467
(四)柔性版印刷质量检测和分析477
(九)回粘477
五、柔性版印刷机484
(一)柔性版印刷机的分类484
(二)放卷和定量送纸单元490
(三)柔性版印刷机印刷单元494
(四)连线印后加工装置502
第四章 丝网印刷510
一、丝网印刷概述510
(一)丝网印刷名称及定义510
(二)丝网印刷的特点及应用范围510
(一)印刷前的准备512
(二)印刷过程520
(一)丝网印刷机523
三、丝网印刷设备523
(二)丝网印刷的辅助设备527
四、丝网印刷特殊应用示例534
(一)标牌印刷534
(二)织物印刷536
(三)硅酸盐制品用转移贴花纸印刷543
(四)电路和薄膜开关印刷546
(五)纸类包装装潢产品的丝网印刷552
印后篇563
第一章 书刊装订工艺563
一、书刊装订工艺概论563
(一)书刊装订工艺的演进563
(二)书刊印刷产品的分类及书籍的结构564
(三)书刊装订方法及主要的工艺流程566
二、平装工艺及设备567
(一)裁切567
(二)折页571
(三)配页583
(四)订书591
(五)包封面603
(六)平装书籍装订联动线610
三、骑马订工艺及设备615
(一)骑马订的装订方式615
(二)骑马订书机615
(三)骑马订书质量要求618
(四)骑马订书机头的工作过程618
(五)铁丝钉书机常见故障620
(一)精装书籍的形式621
四、精装工艺及设备621
(二)书芯制作624
(三)书壳制作630
(四)上书壳636
(五)精装书刊生产线641
六、书刊装订材料645
(一)书壳材料和封面材料645
(二)环衬材料652
(三)贴背材料653
(四)缝订材料654
(五)胶粘材料655
(一)书刊的包装659
六、书刊的包装659
(二)书刊产品的封签、运输及保管662
第二章 印刷品印后加工663
一、覆膜663
(一)覆膜设备663
(二)覆膜工艺669
(三)印刷对覆膜的影响673
(四)常见故障675
(五)故障处理办法675
二、上光677
(一)上光涂料677
(二)上光工艺678
(三)上光设备679
(四)常见故障及处理685
三、电化铝烫印686
(一)电化铝箔材的结构687
(二)电化铝箔材的分类及特点687
(三)烫印版制作687
(四)电化铝烫印设备687
(五)电化铝烫印工艺688
(六)常见故障及处理691
四、凹凸压印692
(一)凹凸压印版的制作693
(二)凹凸压印工艺694
(三)常见故障及处理696
(一)模压原理697
五、模切与压痕697
(二)模切压痕版的制作698
(三)模切压痕设备699
(四)模切压痕工艺703
(五)常见故障及处理705
六、对裱卡纸706
(一)对裱卡纸的分类706
(二)对裱卡纸工艺流程707
(三)裱薄纸(150g以下)工艺流程707
(四)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707
(二)粘盒工艺流程708
(三)常见故障及处理708
七、粘盒708
(一)粘盒方式708
附录篇713
附录一 技术术语713
一、印刷技术术语713
二、文字排版术语715
三、图像制版术语717
四、凸版印刷术语723
五、平版印刷术语725
六、凹版印刷术语729
七、孔版印刷术语732
八、特种印刷术语735
九、印后加工术语737
一、照相排字成像要求742
附录二 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742
二、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743
(一)印刷定位系统743
(二)参数与测试方式747
(三)胶印763
三、书刊印刷与装订777
(一)书刊印刷产品分类777
(二)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779
(三)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780
(四)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787
(五)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精装792
(六)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平装800
(七)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骑马钉装806
四、平版装潢印刷品809
五、凸版装潢印刷品816
六、凹版装潢印刷品823
七、报纸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829
(一)报纸829
(二)彩色报纸831
八、柔性版装潢印刷品832
九、凹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836
十、印后加工纸基印刷品上光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839
十一、中国标准书号(ISBN部分)条码841
附录三 原辅材料844
一、常用纸张844
(一)新闻纸844
(二)胶印书刊纸850
(三)胶版印刷纸857
(四)单面胶版印刷纸862
(五)胶版印刷涂布纸865
(六)中、小学教科书用纸871
(七)凹版印刷纸876
(八)字典纸880
(九)铸涂纸883
(十)单面涂布白纸板889
(十一)铸涂白纸板894
(十二)白卡纸900
(十三)米卡纸903
(十四)瓦楞纸板906
(一)铅印彩色油墨910
二、油墨910
(二)胶印轮转油墨(黑)912
(三)胶印树脂油墨915
(四)胶印亮光油墨918
(五)胶版金属油墨920
(六)凹版复合塑料薄膜油墨924
(七)平版印铁油墨931
(八)软管滚涂油墨935
三、版材938
(一)阳图型PS版938
(二)阴图型PS版943
四、电化铝烫印箔950
一、纸张国际标准957
附录四 有关参考资料957
二、我国出版印刷用纸的标准定量959
三、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960
四、纸张重量与令数换算表961
五、纸令速算计算公式964
六、印刷常用纸张厚度表964
七、印刷常用纸张名称及用途965
八、印刷常用计量单位及名词简介966
九、书刊背脊厚度计算表968
十、书刊页数、开数、印张关系速查表970
十一、32开本书刊印刷用纸计算表972
十二、书刊页码、印张、字数速查表974
十三、计量单位表977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986
热门推荐
- 918658.html
- 3448767.html
- 1145322.html
- 2670524.html
- 776903.html
- 1005299.html
- 432867.html
- 3174244.html
- 126594.html
- 3464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9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3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9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54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8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1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4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9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