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地方自治·行政秩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家·地方自治·行政秩序
  • 萧文生著 著
  •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986255001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家·地方自治·行政秩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1

第一章 地方自治团体之自主组织权3

壹、前言4

贰、地方自治为宪法所保障之制度5

一、地方自治之意义5

二、地方自治之制度性保障6

叁、自主组织权12

一、自主组织权之意义12

二、自主组织权之范围14

三、自主组织权之内容14

四、自主组织权之限制17

肆、我国现行法制之检讨24

一、地方制度法24

二、地方行政机关组织准则31

三、其他法律规定32

伍、结语34

第二章 地方自治团体协力合作法制化之研究35

壹、前言36

贰、自主组织权37

一、自主组织权之意义37

二、自主组织权之内容38

三、自主组织权之限制40

叁、我国地方自治团体协力合作的法律规定42

一、地方制度法42

二、专业法律46

肆、协力合作之形式47

一、行政法人47

二、行政契约50

三、其他方式51

伍、结语52

第三章 地方自治之监督53

壹、前言54

贰、地方自治监督之意义与种类55

一、地方自治监督之意义55

二、地方自治监督之种类56

叁、地方自治监督之功能60

肆、地方自治监督之机关61

伍、地方自治监督之原则64

一、公益原则64

二、便宜(权变)原则65

三、补充性原则67

四、比例原则68

陆、地方自治监督之措施69

一、概说69

二、法律监督之监督措施69

三、专业监督之监督措施75

柒、地方自治监督之界限75

捌、地方自治监督措施之救济途径77

一、声请大法官解释77

二、行政争讼80

第四章 地方自治团体民选公职人员之监督——解职与停职83

壹、前言84

贰、地方自治监督之本质85

一、地方自治监督之意义与功能85

二、地方自治监督之原则89

三、地方自治监督之界限94

叁、地方自治团体民选公职人员职务之解除95

一、地方自治团体民选公职人员解职规定之演变96

二、解除职务之意义及本质99

三、解除职务规定之适用103

肆、地方自治团体民选公职人员职务之停止106

一、地方自治团体民选公职人员停职规定之演变106

二、停止职务之意义及本质108

三、停止职务规定之适用115

四、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第117条规定之停止职务或职权118

伍、结语119

第二篇121

第一章 行政处分程序瑕疵之法律效果123

壹、前言124

贰、程序瑕疵之意义及类型124

一、程序瑕疵之意义124

二、程序瑕疵之类型125

叁、程序瑕疵之法律效果133

一、不生效力135

二、违法无效136

三、违法有效138

肆、程序瑕疵之救济142

一、无效行政处分之救济142

二、违法(有效)行政处分之救济143

三、行政机关之抗辩权146

四、对行政机关程序行为不服之救济149

伍、结语152

第二章 自法律观点论私人参与公共任务之执行——以受委讬行使公权力之人为中心153

壹、前言155

贰、私人参与公共任务之依据及问题156

一、事实上之重要性156

二、私人参与执行公共任务之意义及理由156

三、国家与社会之区分163

四、现行法制之不足165

叁、私人参与执行公共任务之形式166

一、概论166

二、权限参与——受委讬行使公权力之人或团体166

三、组织参与168

四、程序参与171

五、任务参与173

肆、受委讬行使公权力之人或团体175

一、意义176

二、范围及理由177

三、与其他相近形式之区分179

四、受讬者资格之限制180

五、限制及界限184

六、法律效果187

七、受讬者与委讬者间之关系190

伍、国家在私人参与公共任务执行时之责任(担保责任)191

一、合格私人之挑选191

二、监督责任192

三、第三人权益之保护193

四、评估及学习责任194

五、国家有效的其他选择195

陆、结语195

第三章 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620号判决——公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实现199

壹、前言200

贰、事实200

叁、判决要旨201

一、台北高等行政法院201

二、最高行政法院201

肆、判决评析202

一、公法上不当得利请求权之意义及类型202

二、行政程序法第127条204

三、判决评释209

伍、结语217

第四章 行政契约书面方式之意义——评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0年度第3845号判决219

壹、前言220

贰、案例事实220

叁、判决要旨221

肆、判决评析222

一、德国法上的规定223

二、我国法上的规定231

三、结语235

第五章 论当事入协力义务——以行政执行制度为例237

壹、前言238

贰、人民在行政决定程序中之地位239

一、人民参与行政决定程序之意义239

二、人民参与行政(国家)决定程序之发展240

三、人民参与行政决定程序之性质与功能242

四、协力义务之引进及演变247

叁、当事人之协力义务251

一、当事人协力义务规定之类型251

二、当事人协力义务之标的255

三、当事人协力义务之性质及拘束力256

四、当事人协力义务之界限259

五、违反当事人协力义务产生之法律效果259

肆、行政执行法之当事人协力义务262

一、大法官释字第588号解释及行政执行法之修法262

二、行政执行法上一般的当事人协力义务265

三、真实具结义务(替代宣誓之保证)267

伍、结语274

第六章 职权调查主义、当事人协力义务与举证责任275

壹、前言276

贰、职权调査主义——以行政程序法第36条为中心276

一、规范目的276

二、应调查之事实278

三、调查证据行为之法律性质279

四、调查证据之义务279

五、当事人及第三人之参与280

六、证据评价281

七、举证责任285

叁、当事人协力义务289

一、当事人协力义务规定之类型290

二、当事人协力义务之标的294

三、当事人协力义务之性质及拘束力294

四、当事人协力义务之界限297

五、违反当事人协力义务产生之法律效果298

肆、当事人协力义务与举证责任300

伍、结语303

第七章 诉愿法修正评析305

壹、前言306

贰、新诉愿法重点介绍307

一、落实诉愿程序为行政自我审査之机制307

二、扩大诉愿主体之范围308

三、诉愿审议委员会组织及功能之强化308

四、诉愿程序之简化309

五、强化诉愿人(程序上)之权利310

六、情况决定之引进311

七、强化地方自治之保障312

八、强化言词辩论程序之功能313

九、行政处分概念之厘清313

叁、诉愿程序之特性314

一、诉愿程序之性质315

二、诉愿程序之适用范围318

肆、新诉愿法内容之商榷323

一、第一章 总则324

二、第二章 诉愿审议委员会325

三、第三章 诉愿程序326

四、第四章 再审程序332

伍、结语333

第八章 执行完毕与已消灭行政处分之救济335

壹、前言336

贰、执行完毕行政处分之救济338

一、违法行政处分之救济体系338

二、提起撤销诉讼后行政处分才执行完毕之救济339

三、提起撤销诉讼前行政处分已执行完毕之救济345

四、其他行政行为执行完毕之救济347

叁、已消灭行政处分之救济347

一、行政处分消灭(失效)之意义348

二、提起撤销诉讼前行政处分已消灭之救济350

三、提起撤销诉讼后行政处分才消灭之救济351

肆、结语359

第九章 德国环境责任法361

壹、前言362

贰、立法背景及制定过程363

叁、环境责任法之任务及功能365

一、漏洞补充及法续造功能365

二、损害衡平功能366

三、预防功能367

四、实践引起损害者负责原则368

五、补充秩序法上环境保护之措施369

肆、环境责任法重要内容简介370

一、责任构成要件370

二、因果关系之证明376

三、多数损害原因时之责任归属379

四、赔偿范围381

五、资讯请求权382

六、责任保险制度386

七、其他规定390

伍、结语391

索引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