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 上
  • 单世联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9711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比较文化-中国、德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1.德意志历史的线索之一:反西方2

2.德意志文化的特征之一:反启蒙11

3.“特殊道路”的悲剧性29

4.现代中国的德国论说51

上篇 道路选择73

引论73

一、中国与德国:康有为的观感81

1.以“地形”论“政魂”:两种“新世界”82

2.由德国而英国:两种“君主立宪”93

3.文明与“武明”:两种文明观109

二、国家与个人:梁启超的犹豫122

1. 19世纪与20世纪123

2.卢梭、伯伦知理与梁启超1903年前后的国家论述131

3.“美游心影”、日本与德国143

4.成也“国家”,败也“国家”151

三、中国法西斯主义思潮的辨析156

1.法西斯的魔力157

2.政治人的策略166

3.“力行社”的模仿182

4.知识人的无奈193

四、“西方的没落”与中国的选择203

1.“我们应该怎么办”204

2.整体的渴望:多元与一元209

3.崇“战”尚“力”:召唤“战国文化”219

4.文化建国:以国家权威限制个人权利231

5.世纪末的回响241

五、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曲折:中国社会主义的主题244

1.作为“新西方”的社会主义245

2.“性急”的发展254

3.“自由”的想象266

4.改革尚未完成278

六、“中间道路”的左、中、右:张君劢对社会民主的求索287

1.革命与宪政:在德国与俄国之间288

2.自由与公道:在英美与德俄之间303

3.哲学与政治: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320

4.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331

七、“韦伯命题”与中国资本主义问题336

1.分析中国现代:韦伯作为不在场的存在338

2.工业东亚兴起之后:反证还是超越韦伯?346

3.回到中国自身:韦伯方法的解释力358

4.以明代海外贸易为例:韦伯命题的有效性366

5.申论375

中篇 革命论述381

引论381

八、作为革命反革命论说方式的普遍特殊390

1.两种现代叙事:中国在“普遍历史”之外391

2.从进化“公理”转向文化特殊:中国不应照搬西式革命401

3.在文化特殊中求历史“理法”:中国应当实行社会主义415

九、革命理论与历史理论432

1.分析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433

2.重建古史:国情论与规律论445

3.动员革命:生产关系与阶级斗争461

十、改造世界与改造世界观473

1.唯物辩证法是什么?474

2.辩证法的启蒙493

3.世界观的“再启蒙”508

4.启蒙的辩证法520

十一、文化政治与政治工具527

1.“我们来了”:革命与新文艺528

2.模仿苏俄:无产阶级的“五四”535

3.重心转移:农民化与工具化545

4.组织感情:建构新的政治主体552

5.民间形式:被借用的和被改造的561

6.严重冲突:纪律与自由567

7.“无产阶级”的凸显与淡出575

十二、从自由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以朱光潜为例584

1.全面批判:为什么是朱光潜?585

2.底线防守:从政治到思想到学术592

3.拯救主观:旧观点与新说明598

4.人道主义:被弘扬的和被异化的610

十三、文化转型中的青年马克思622

1.人道主义的感召623

2.人的神化、异化与改革638

3.“人道主义讨论”之后652

十四、从章太炎到顾准的反黑格尔论670

1.以多元论反进步论670

2.规律论的学术与政治685

3.以主体性补充必然性702

4.目的论的光芒与失败715

十五、“后文革”的思想动向727

1.发展理论:回到科学马克思主义729

2.“吃饭哲学”:对伯恩斯坦的再认识738

3.“一分为三”:“斗争哲学”之后的辩证法749

下篇 人文规划767

引论767

十六、转化康德的三种努力777

1.从“先验认识论”到“多元认识论”778

2.从自律道德到“以良知说本性”791

3.从审美独立到“以美育代宗教”803

十七、美学的主题及问题816

1.此康德与彼康德817

2.审美是否独立?822

3.崇高与悲剧之间829

4.艺术不只是审美834

5.批判、“模仿”与未尽之义840

十八、寻求知识与道德的平衡848

1.“可信”与“可爱”的矛盾849

2.科学与反“科学主义”的人生观861

3.文化解决与政治解决878

十九、“心学”的新“理”论:贺麟的贡献892

1.黑格尔、“体用合一”与文化普遍主义893

2.“心即理”与心学的理性化907

3.“后启蒙”与“新心学”927

二十、依儒家与超康德:牟宗三的立场与方法939

1.从“非存在”到“存在”941

2.“顺着”康德回到儒家953

3.“智的直觉”是否可能?970

二十一、人文世界的建立与黑格尔模式:唐君毅的开拓984

1.中德理想主义的根本结构985

2.由“道德自我”而文化意识997

3.哲学的目标在成教?1010

二十二、一个“人”的光辉:我们的歌德1027

1.作为方法和解释的类比:歌德是中国人?1028

2.从维特到浮士德:生命本身价值的最大肯定1038

3.“老歌德”的寂寞:政治不是命运1057

二十三、在现代性与反现代性之间:尼采的三副面孔1071

1.日神:美学理论的古典性1072

2.“偶像破坏者”:价值重估的现代性1084

3.“超人”:作为文化改造的一种方案1097

结语:德国的经验与中国的选择1117

1.歌德的智慧:文化的普遍与特殊1118

2.卢卡奇的警告:民主的“新”与“旧”1134

3.韦伯的忧思:“大国崛起”的经济与政治1149

主要参考书目1166

后记11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