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牟宗三疏解儒家人性论之探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牟宗三疏解儒家人性论之探讨
  • 林庆彰主编;孙效智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254806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7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1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牟宗三疏解儒家人性论之探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牟宗三疏解儒家人性论之进路7

第一节 实践优位的立场9

(一)传统思想的实践优位性9

(二)论知识进路不相契於人性论之探讨——以孟告「生之谓性」之辩说明10

1.「生之谓性」章辨正10

2.论「生之谓性」之广义疏解11

3.论以知识进路探讨人性有所不契12

(三)实践优位立场的确立13

1.论实践进路探诗人性之适切性13

2.附释泛道德反知主义之疑14

3.实践优位立场的确立15

第二节 论牟宗三对人性普遍性之反省与肯定15

(一)对人性普遍性之消极说明16

1.普遍性非由归纳普遍化而来16

2.普遍性非由智测论证而来16

(二)对人性普遍性之积极说明17

1.孟子「心所同然」与象山「心同理同」之启示17

2.中庸「天命之谓性」之启发17

3.对内容真理之具体的普遍性之反省18

4.论人性的普遍性需在实践中亲证19

第三节 「一心开二门」之终极洞识20

第二章 天命之谓性——论人性根源之自立他立23

第一节「天命之谓性」的「天」、「命」、与「性」23

(一)天23

1.天作为一虚位字23

2.羲和之天、自然者天24

3.超越之位格天24

4.超越之形上实体天26

5.浑通理气之超越限定者天26

(二)命28

1.「命令义」的命29

2.「流行义」的命29

3.「命限义」的命29

(三)性29

1.二分之性:结构之性、创造之性29

2.三层之性:生物本能、气质之性、义理之性30

3.综论气与性31

第二节 天命之谓性32

(一)普人物地泛论「天命之谓性」32

(二)「天命之谓性」之人性论底疏解33

(三)综论「天命之谓性」34

第三节 论人性根源之自立与他立35

(一)人性根源上的他立35

(二)人性根源上的自立36

第三章 率性之谓道——论人性之自律他律39

第一节 论人之真实主体性与人性各面40

(一)人性内涵之总持各面40

1.才性、气性40

2.认知主体性41

3.道德主体性42

4.综论人性之总持各面43

(二)论道德主体性即人之真实主体性44

(三)论道德主体性与人性其它各面之关系45

1.道德主体性为气性之本体46

2.道德主体辩证的开显为认知主体46

第二节 论人性之善恶48

(一)何谓人性善恶问题49

(二)论人性中之善端——内在道德性50

(三)论人性中之根恶51

第三节 自律与他律53

(一)自律、他律之两层意义54

(二)论动机的自律是真正的道德动机54

(三)论法则的自律是道德律的本质56

1.从孟告义内义外之辩论仁义内在56

2.从朱陆穷理即理之不同论道德的自律性57

3.论康德的意志自律自立法性59

(四)对自律与他律之终极反省:圆教一本之自他一如60

第四章 修道之谓教——论实现人性之自力他力63

第一节 依己之自力:逆觉工夫65

(一)孔孟的践仁尽心65

(二)五峰、蕺山之逆觉、慎独66

1.五峰之逆觉工夫67

2.蕺山慎独之学67

(三)象山阳明之一心朗现69

1.象山之立本工夫69

2.阳明之致良知70

第二节 依他之自力:顺取工夫71

第三节 论工夫中的他力72

(一)论道德实践中本质性他力之不可能73

(二)论道德实践中辅助性他力之价值74

第四节 综论自力他力74

第五章 天道性命相贯通79

第一节 论性之两路规定——「天道性命相贯通」根源义地探讨80

第二节 自他同本一源——道德的形上学之证立83

(一)「道德的形上学」释义83

1.道德底形上学(metaphysics of morals)84

2.形上学的道德学(metaphysical ethics)84

3.道德的神学(moral theology)84

4.神学的道德学(theological ethics)84

5.道德的形上学(moral metaphysics)85

(二)道德的形上学之证立进路85

(三)道德的形上学之证立86

1.自由无限心(无限智心)之证立86

2.智的直觉之证立88

3.两层存有论之完成91

第三节 自他圆盈一如——天道性命相贯通之圆善境93

(一)纯善境——圆善境之最高条件之探讨95

1.现实人生永难企及95

2.圣贤祖先之纯善境96

3.纯善境界圆顿之终可及96

(二)圆善境——自他圆盈一如之终极境98

1.论康德之福德一致98

2.对康德圆善论之批判99

3.儒家圆教模型下之圆善论100

第六章 结论103

参考书目113

附录117

附录一 就阳明学要旨略论新儒家哲学复兴之契机117

附录二 论朱陆异同与会通131

附录三 论朱王异同1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