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会体系与国家发展 新加坡工业化的政治社会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工会体系与国家发展 新加坡工业化的政治社会学
  • 郑振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0742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工会组织-研究-新加坡;工会工作-研究-新加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会体系与国家发展 新加坡工业化的政治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探索东亚经济增长与政治发展的中间环节1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中的劳工政治:从新加坡故事到东亚经验1

第二节 研究文献的回顾与综合10

一 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劳工运动研究10

二 新加坡工运研究述评19

三 方法论与研究思路27

第三节 资料收集与研究重点30

一 资料情况30

二 研究重点31

第一章 新加坡“民主工运”的崛起33

第一节 新加坡工运传统:社会基础与政治结构34

一 新加坡社团与工会的历史渊源34

二 马来亚共产党与左翼工会37

三 劳工阵线政府的工会政策41

四 人民行动党与左翼工会44

第二节 政治斗争与工运分裂49

一 人民行动党政府“统一工运”49

二 党内斗争与新加坡职工总会(STUC)分裂52

三 “沙都”(SATU)与“职总”(NTUC)56

第三节 民主社会主义与“民主工运”61

一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63

二 新加坡的民主社会主义与“民主工运”65

小结 新加坡“民主工运”的历史意义72

第二章 全国职总工会体系的发展73

第一节 职总成为新加坡工运中心:1961~196873

第二节 职总工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80

一 工会支部层次80

二 工会总部层次82

三 职总中央层次90

四 层次间结构与功能93

第三节 职总的财务状况95

第四节 职总体系的内部整合98

一 职总研究所98

二 职总中央的集权化101

小结 职总工会体系与新加坡政治体系的关系104

第三章 1960年代前期的新加坡劳资政关系106

第一节 转口贸易的困境与工业化的启动107

一 转口贸易与失业问题107

二 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工业化110

第二节 新加坡劳资政关系的形成115

一 工业化对劳资关系的要求115

二 1959年《职工会(修正)法令》与劳工控制117

三 1960年《工业关系法令》与新加坡劳资政关系的形成120

第三节 工业仲裁法庭与新加坡劳资关系的稳定124

一 工业仲裁法庭124

二 1964年裁员判例案:强制仲裁下的劳资争议处理126

三 新加坡劳资政关系的稳定128

小结 新加坡劳资政关系的初步形成130

第四章 1960年代后期的新加坡劳资政关系132

第一节 “强国家”与“弱社会”133

一 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体制的形成133

二 “强国家”控制“弱社会”138

三 一党独大体制与新加坡工运发展143

第二节 1965年工业化共识与“民主工运”发展146

一 国家危机意识与工业化共识146

二 从“民主工运”到《工业进步宪章》150

第三节 1967~1968年劳动立法与工业关系体系的调整154

一 1967年《职工会(修正)法》156

二 1968年《雇佣法》159

三 1968年《工业关系(修正)法》164

小结 劳动立法与新加坡劳资政关系的倾斜167

第五章 走向“劳工运动现代化”170

第一节 “民主工运”的困境170

一 民主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170

二 劳工阶层的态度分化174

三 工会会员数的变化178

四 工会财政自主问题182

第二节 “工运现代化”的展开185

一 “现代化”论述与工会“新角色”185

二 蒂凡那与“劳工运动现代化”研讨会190

三 “劳工运动现代化”研讨会的主要内容193

第三节 关于“工运现代化”理念、原则与方法的调查204

一 关于“工运现代化”的理念204

二 关于“工运现代化”的基本原则206

三 关于“工运现代化”的途径方法207

小结 “工运现代化”与职总的转型209

第六章 劳资政三方代表制与新加坡国家发展211

第一节 工业关系新问题与职总的组织调整211

第二节 职总与三方代表制的发展218

一 职总与国家生产力中心220

二 职总与全国工资理事会221

第三节 三方代表制与新加坡产业升级226

一 工资增长问题227

二 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231

三 产业升级232

第四节 中央公积金、社会保障与雇员平均收入235

第五节 工业关系发展的新动力与新问题240

小结 三方代表制与新加坡国家发展244

第七章 总结 混合型统合主义在新加坡246

一 新加坡统合主义的特点246

二 国际比较中的新加坡工会体系251

三 新加坡混合型统合主义模式的内涵256

附录 新加坡工运大事记(1940~1986)258

参考文献274

后记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