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行政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学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230819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9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行政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行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共行政导论1
第一节 公共行政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界说1
一 公共行政的内涵2
二 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管理9
第二节 公共行政学的典范变迁19
一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9
二 行政管理原则的凸显25
三 法学取向的公共行政学28
四 政治学取向的公共行政学35
五 管理学取向的公共行政学37
六 经济学取向的公共行政学40
第三节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44
一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历史回溯44
二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现状评述47
三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前景展望51
第二章 公共行政组织54
第一节 公共行政组织概念的阐释54
一 公共行政组织的含义54
二 公共行政组织的特征55
三 公共行政组织的要素56
四 公共行政组织的类型57
第二节 公共行政组织结构框架的考察58
一 公共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分析59
二 公共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分析61
第三节 公共行政组织体制的一般理论62
一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62
二 层级制和职能制64
三 集权制和分权制65
第四节 跳出怪圈:公共行政机构改革66
一 公共行政机构改革意义的再认识66
二 我国公共行政机构改革历程的回溯67
三 我国公共行政组织低效与失灵问题的症结73
四 我国公共行政机构改革成效不彰的原因75
五 精简、统一、效能: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79
六 公共行政机构改革的程序和模式选择85
第三章 公共行政领导91
第一节 公共行政领导概述91
一 领导与管理:“源”同“道”不同91
二 公共行政领导的界定与类型95
三 公共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97
四 公共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与功能98
第二节 领导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100
一 领导特质理论100
二 领导行为理论101
三 领导权变理论104
四 领导魅力理论108
五 变革型领导理论110
第三节 影响领导行为的要素解析111
一 价值观:领导行为的义理之本111
二 权力:领导活动运行之基石116
三 领导行为的“角色扮演”119
第四章 公务员制度及其发展123
第一节 公务员内涵及其范畴的界定123
一 公务员含义的约定123
二 公务员范畴的比较分析124
三 我国公务员范畴的界定126
第二节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演变128
一 国家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动因128
二 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变迁130
三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137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142
一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与过程142
二 公务员管理的理论基础与运行机制146
三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153
第四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运行的问题与改革趋势155
一 我国公务员制度运行中的新老课题155
二 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趋势前瞻156
第五章 公共行政的政治维护职能159
第一节 政治维护职能的内涵与内容159
一 政治维护职能的内涵159
二 政治维护职能的内容162
第二节 西方国家政治维护职能的纵向演变163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163
二 现代化早期164
三 现代化中期167
四 后现代化时期170
第三节 我国政治维护职能的发展前瞻173
一 当前我国政治维护职能重心的转移173
二 当前我国政治维护职能的完善175
第六章 公共行政的经济职能189
第一节 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发展189
一 维护共同利益190
二 协调社会矛盾190
三 赋税预算伴生191
四 经济领域的扩张渗透191
第二节 前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192
第三节 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195
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95
二 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与配合197
第四节 确立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与现实基础198
第五节 政府管理与企业自主经营202
一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政府与企业关系202
二 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性管制和社会管理204
三 构筑我国政府企业的新型关系207
四 建立和完善新型的政企分开的投融资体制209
第六节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配置209
一 平衡经济发展210
二 制订发展计划210
三 强化经济立法211
四 优化产业布局211
五 履行二次分配责任212
六 优化竞争环境212
七 管理特殊行业和企业212
八 信息引导服务212
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13
第七章 公共行政的公共品供给职能214
第一节 公共品理论研究的历史演进214
一 公共品“源”理论的追溯215
二 系统公共品理论的提出217
三 发展中的现代公共品理论218
第二节 公共品的相关概念221
一 公共品的界定及特征221
二 公共品的识别与类型223
第三节 难以摆脱的“魔咒”:公共品的困境230
一 “公地悲剧”230
二 “搭便车”和“强制乘车”231
三 非竞争性、规避成本与排他悖论232
四 交易费用和度量成本导致的难题233
第四节 公共品供给模式的选择234
一 公共品多种供给方式存在的可能性234
二 公共品基本供给模式分析236
三 公共品供给模式的选择标准242
第五节 我国公共品供给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243
一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243
二 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248
第八章 公共行政法治253
第一节 公共行政法治的理论基石253
一 天赋人权说253
二 政治原罪说254
三 分权制衡说255
第二节 公共行政法治的历史流变与时代特质255
一 公共行政法治的含义255
二 公共行政法治的历史流变256
三 公共行政法治的时代特质259
第三节 公共行政的法治原则262
一 行政合法性原则262
二 行政合理性原则263
三 行政公正性原则264
四 行政公开原则265
五 行政责任原则266
第四节 公共行政法治的过程与具体内容267
一 行政法律规范及其创制267
二 行政法治的实现272
三 行政救济274
第九章 公共行政伦理279
第一节 公共行政伦理概述279
一 公共行政伦理的概念280
二 公共行政伦理的范畴281
三 公共行政伦理的地位和作用283
第二节 公共行政伦理的价值诉求285
一 公共行政伦理的终极价值追求:公平公正285
二 公共行政伦理的基础价值追求:廉洁286
三 公共行政伦理的市场价值追求:效率287
四 公共行政伦理的主体价值追求:品端288
第三节 我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建设289
一 我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289
二 我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框架体系291
三 我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294
第四节 公务员伦理建设296
一 公务员职业道德概述296
二 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297
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298
第十章 公共行政监督301
第一节 公共行政监督的理论基础301
一 西方国家的公共监督理论301
二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公共监督理论306
三 中国共产党的公共监督理论307
第二节 我国公共行政监督的实践分析309
一 我国公共监督体制的缺陷309
二 建立权力制约机制的实践意义312
第三节 重塑公共监督体系314
一 公共监督的监控体系314
二 公共监督的网络体系316
第四节 构筑有效的公共监督机制323
一 起始监督机制323
二 过程制约机制324
三 经济监督机制326
四 法治监督机制327
五 自我约束机制328
第十一章 政府公共财政329
第一节 公共财政的理论回顾329
一 市场经济呼唤公共财政329
二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形成与演进330
三 学者对公共财政的研究:中外比较331
第二节 公共财政活动边界与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333
一 公共财政活动的边界333
二 公共财政职能的界定335
第三节 公共财政收入336
一 公共收入的形式336
二 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337
三 加速费税改革进程339
第四节 公共财政支出340
一 公共支出结构341
二 政府支出的绩效342
三 政府采购与我国政府的实践344
第五节 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346
一 明确财政的公共性质346
二 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347
三 明确社会对财政的需要347
四 解决财政错位问题348
五 建立政府干预型公共财政348
第十二章 公共行政新方式350
第一节 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350
一 目标管理的历史由来350
二 目标管理的意蕴351
三 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352
四 目标管理的适用性考量358
第二节 公共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359
一 公共部门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359
二 PDCA循环:公共部门全面质量管理的程序361
三 公共部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364
第三节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372
一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一般理论372
二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376
三 公共部门应用战略管理的效应382
第十三章 电子政务384
第一节 电子政务概述384
一 电子政务的内涵384
二 电子政务的技术框架和内容386
三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388
第二节 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政府管理创新392
一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392
二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397
第三节 电子政务与新公共管理399
一 公共服务的强化399
二 组织结构的革新401
三 权力结构的调整402
四 信息流动机制的转变402
第十四章 政府绩效评估404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估导引404
一 政府绩效评估兴起、发展的机遇404
二 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内涵和理念407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估的类型、程序和方法411
一 政府绩效评估的类型411
二 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程序413
三 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416
第三节 政府绩效评估的困境及其排解420
一 政府绩效评估面临的多重困境420
二 改进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途径424
第十五章 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430
第一节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动因分析430
一 公共行政改革的国际背景430
二 当代政府的财政、管理和信任危机436
三 官僚制的绝对理性和内在矛盾442
第二节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理论基础447
一 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失败论447
二 交易成本理论与政府组织结构的设计450
三 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共管理主体的确立453
四 管理主义与公共行政理论的融通性457
第三节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目标趋向463
一 调控替代直接提供服务463
二 由强化干预转变为放担子、卸包袱464
三 由重投入、重规章转移到重产出、重结果465
四 人事管理制度由僵化转向灵活465
五 由官僚政治需要转变为顾客需要466
第四节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模式比较467
一 市场、参与、灵活、解制政府模式的要素分析467
二 市场、参与、灵活、解制型政府的异同比较475
第五节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战略与策略476
一 围绕目标和角色定位的组织流程设计476
二 有序竞争和绩效管理的行为诱因478
三 顾客“以足投票”的责任回溯机制480
四 权力下移和还权于社区的控制体系483
五 重塑异于官僚制的新型组织文化483
主要参考文献488
后记496
热门推荐
- 1347791.html
- 3318556.html
- 2141261.html
- 32511.html
- 695065.html
- 1870332.html
- 1550668.html
- 811060.html
- 1640044.html
- 3611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7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5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0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8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30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7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2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00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1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