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佃贵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834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中医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医学发展概况1
二、中医学的学科性质4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5
四、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7
上篇 基础理论9
第一章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9
第一节 阴阳学说9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9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0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1
第二节 五行学说13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13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4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6
第三节 精气学说18
一、精气的基本概念18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9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9
第四节 阴阳、五行、精气三学说的相互关系21
第二章 藏象23
第一节 脏腑23
一、五脏23
二、六腑32
三、奇恒之府33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34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神38
一、精38
二、气38
三、血40
四、津液40
五、神41
六、精、气、血、津液、神的相互关系42
第三章 经络44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组成44
一、经络的概念44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44
第二节 十二经脉45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45
二、十二正经的走向、交接及分布规律46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及流注次序47
第三节 奇经八脉48
一、奇经八脉的含义48
二、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区别与联系48
三、奇经八脉的功能48
第四节 经络的功能与作用49
一、经络的功能与作用49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49
第四章 病因病机51
第一节 病因51
一、概述51
二、六淫51
三、内伤七情54
四、其他因素55
第二节 病机57
一、病机的含义57
二、常见病机58
第五章 诊法62
第一节 望诊62
一、望全身情况62
二、望局部情况64
三、望舌64
四、望排泄物66
五、望小儿指纹67
第二节 闻诊67
一、闻声音67
二、嗅气味68
第三节 问诊68
一、问一般情况68
二、问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68
三、问起病69
四、问现在症状69
第四节 切诊71
一、脉诊71
二、按诊74
第六章 辨证75
第一节 八纲辨证75
一、表里75
二、寒热76
三、虚实78
四、阴阳79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79
第二节 脏腑辨证80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80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82
三、脾与胃病辨证84
四、肝与胆病辨证87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89
六、脏腑兼病辨证91
第三节 气、血、痰、瘀辨证94
一、气病辨证94
二、血病辨证95
三、气血同病辨证96
四、痰饮辨证96
五、瘀血辨证97
第七章 预防与治则99
第一节 预防99
一、未病先防99
二、既病防变100
第二节 治则100
一、治则的含义100
二、治则的内容100
第三节 治法104
一、治法的含义104
二、治疗八法104
第八章 中药106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106
一、中药的采集106
二、中药的炮制106
三、中药的性能107
四、中药的用法109
第二节 常用中药110
一、解表药110
二、清热药114
三、泻下药122
四、祛风湿药123
五、芳香化湿药125
六、利水渗湿药127
七、温里药129
八、理气药130
九、化痰止咳平喘药132
十、止血药135
十一、活血化瘀药137
十二、平肝熄风药141
十三、安神药143
十四、收涩药144
十五、补益药146
十六、开窍药154
十七、消食药154
十八、驱虫药156
十九、催吐药156
二十、外用药156
第九章 方剂157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157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157
二、方剂的剂型158
三、方剂与治法160
第二节 常用方剂160
一、解表剂160
二、治风剂163
三、祛湿剂165
四、清热剂167
五、和解剂170
六、泻下剂171
七、消导剂172
八、化痰止咳剂173
九、温里剂174
十、理气剂175
十一、理血剂175
十二、补益剂177
十三、安神剂180
十四、开窍剂181
十五、固涩剂183
十六、驱虫剂185
十七、痈疡剂186
第十章 针灸学188
第一节 针灸的基本知识188
一、针法188
二、灸法193
第二节 腧穴195
一、取穴法195
二、十四经穴196
三、经外奇穴210
第三节 其他针法212
一、三棱针213
二、皮肤针213
三、皮内针214
四、耳针215
第四节 针灸治疗总则224
一、治则224
二、特定穴位的应用224
下篇 临床各科227
第十一章 内科病证227
一、感冒227
二、咳嗽229
三、肺痈231
四、哮证232
五、喘证234
六、血证235
七、心悸239
八、胸痹241
九、不寐243
十、郁证245
十一、癫狂246
十二、痫证248
十三、胃痛249
十四、呕吐251
十五、泄泻252
十六、痢疾254
十七、腹痛256
十八、便秘257
十九、胁痛259
二十、黄疸260
二十一、积聚262
二十二、臌胀263
二十三、头痛265
二十四、眩晕268
二十五、中风269
二十六、腰痛272
二十七、水肿273
二十八、淋证275
二十九、消渴277
三十、痹证279
三十一、痿证281
三十二、内伤发热282
第十二章 外科病证285
一、痈286
二、疖287
三、疔288
四、乳痈288
五、乳癖290
六、瘰疬291
七、缠腰火丹292
八、湿疮293
九、白疕294
十、瘾疹295
十一、粉刺296
十二、油风297
十三、精癃298
十四、精浊299
十五、臁疮300
十六、脱疽301
第十三章 妇科病证304
一、月经先期304
二、月经后期306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307
四、月经过多308
五、月经过少308
六、痛经309
七、闭经311
八、崩漏312
九、带下病313
十、妊娠恶阻314
十一、妊娠腹痛315
十二、胎漏、胎动不安316
十三、堕胎、小产、滑胎317
十四、妊娠肿胀318
十五、难产319
十六、产后恶露不绝319
十七、产后发热320
十八、产后身痛321
十九、缺乳322
二十、不孕症323
二十一、阴痒324
第十四章 儿科病证325
一、肺炎喘嗽326
二、厌食328
三、惊风329
四、水痘331
五、痄腮332
六、紫癜334
七、遗尿335
八、夜啼(夜惊)337
九、疳证339
方剂汇编341
主要参考书目351
热门推荐
- 3591773.html
- 1368618.html
- 2334188.html
- 1363915.html
- 3567046.html
- 864419.html
- 2135763.html
- 2409727.html
- 1617611.html
- 2406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79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3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5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0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4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6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2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2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