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车镇凹陷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车镇凹陷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 李晓清,丘东洲,林承焰等著 著
  • 出版社: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62155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坳陷-油气藏-形成-研究-济阳市;坳陷-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济阳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车镇凹陷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3

第一章 潜山油气藏勘探与研究概况3

第一节 相关概念3

一、潜山3

二、潜山油气藏3

第二节 勘探现状4

一、国外勘探现状4

二、国内勘探现状5

三、研究区勘探历程5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8

一、研究现状8

二、发展趋势9

第二章 潜山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思路与方法10

第一节 研究思路10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10

第二篇 潜山形成地质基础13

第三章 沉积特征与演化13

第一节 地层发育13

一、结晶基底14

二、沉积基底14

三、沉积盖层19

第二节 古生界层序地层19

一、有关概念19

二、层序划分20

三、层序界面及标志22

四、体系域及其特征23

第三节 古生界沉积相及其演化24

一、早古生代沉积相及古地理24

二、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气候32

第四章 构造特征及演化35

第一节 区域构造背景35

第二节 构造格架35

一、前古近系地震反射特征36

二、断裂体系40

三、构造单元划分48

第三节 构造演化及构造样式49

一、构造演化阶段49

二、构造样式53

第三篇 潜山油气藏形成基本条件第五章 油气源——潜山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59

第一节 烃源岩时空分布59

一、沙四上亚段烃源岩59

二、沙三段烃源岩59

三、沙一段烃源岩60

第二节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61

一、有机质丰度61

二、有机质类型64

三、有机质的成熟度65

四、生排烃强度67

第三节 油气源对比69

一、烃源岩生物标记化合物69

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71

第六章 储集岩——潜山油气储集空间78

第一节 储集岩沉积环境78

一、太古界—馒头组78

二、凤山组—冶里-亮甲山组78

三、下马家沟组78

四、上马家沟组—八陡组78

第二节 储集岩岩石学与成岩作用79

一、储集岩岩石学特征79

二、储集岩成岩作用79

三、成岩史与成岩阶段82

第三节 储集空间特征84

一、储集空间类型84

二、储集空间组合87

第四节 储集空间发育控制因素88

一、孔隙发育控制因素88

二、裂缝发育控制因素89

三、岩溶发育控制因素90

第五节 潜山储层测井地质特征92

一、测井质量及曲线标准化93

二、测井元划分95

三、测井地质特征107

第六节 裂缝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与数值模拟128

一、裂缝发育特征128

二、裂缝形成机制137

三、裂缝数值模拟141

第七节 潜山储层地质模型153

一、套尔河油田储层地质模型153

二、车古53潜山储层地质模型156

三、富台油田储层地质模型157

四、车西潜山储层地质综合模型161

第八节 潜山储层形成机制161

一、岩溶作用是下古生界储层的首要成因机制161

二、岩性和断裂作用决定内幕储层的形成与发育162

第九节 潜山储集层分布与预测163

一、储集层分布规律163

二、储集层预测166

第七章 封盖岩——潜山油气藏形成保存必备条件169

第一节 封盖层特征169

一、盖层宏观特征169

二、盖层微观特征171

第二节 生储盖配置关系172

一、自生自储自盖型172

二、下生上储上盖型172

三、上生下储自盖型176

四、新生古储上盖型176

第八章 圈闭——潜山油气聚集条件178

第一节 圈闭形态与类型178

一、潜山分类178

二、圈闭类型179

第二节 圈闭有效性181

一、圈闭有效性181

二、潜山圈闭有效性181

第四篇 油气运聚机理研究185

第九章 油气运移聚集185

第一节 地层流体压力确定185

一、应用实测压力确定地层流体压力185

二、应用声波时差确定地层流体压力187

第二节 异常高压与油气运聚189

一、异常高压控制油气区域运聚189

二、古近系超压与古生界常压配置是潜山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190

三、异常高压增强沙三段封盖能力,改善储层储集物性190

第三节 流体势与油气运聚192

一、流体势分析192

二、油气运聚方向192

第十章 油气输导体系195

第一节 输导体系类型195

一、断裂输导体195

二、不整合面输导体197

三、连通砂体输导层201

四、构造脊输导体系202

第二节 油气运移通道组合及分布203

一、断层-不整合面组合203

二、砂体-断层组合203

三、砂体-不整合面组合204

四、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组合204

五、潜山油气成藏输导体系分布205

第十一章 潜山油气藏形成过程206

第一节 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间206

一、圈闭形成时间是油气成藏最早时间206

二、主力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为油气成藏时间下限206

三、油藏饱和压力与油气成藏时间207

四、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油气充注成藏期次和时间207

五、油气成藏期次规律211

第二节 车西洼陷油气成藏事件与关键时刻211

一、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事件与关键时刻211

二、南部缓坡带油气成藏事件与关键时刻212

第三节 油气成藏组合213

一、陡坡带油气成藏组合213

二、洼陷带油气成藏组合213

三、缓坡带油气成藏组合213

第五篇 潜山油气藏类型与油气分布规律第十二章 潜山油气藏类型217

第一节 分类原则——潜山成因机制与潜山储层结构217

第二节 潜山油气藏分类方案217

第三节 车西地区潜山油气藏分类描述219

一、断块滑脱型潜山油气藏219

二、翘倾断块型潜山油气藏219

三、不整合-地层层状储层潜山油气藏221

第十三章 潜山油气分布规律与成藏模式222

第一节 典型潜山油气藏解剖222

一、富台油田222

二、套尔河油田224

第二节 车西洼陷油气分布规律226

一、油气平面分布特征226

二、油气纵向分布特征228

第三节 油气聚集控制因素229

一、构造背景控制油气的平面聚集229

二、区域盖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230

三、圈源距离对油气成藏的影响230

四、构造与储层的配置控制潜山油气成藏230

五、油气输导体系是研究区潜山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231

第四节 油气富集高产条件231

一、烃源岩与潜山储层的接触232

二、储集层发育状况232

三、油气藏高度233

四、原油性质233

第五节 油气成藏模式233

一、陡坡带潜山油气成藏模式233

二、缓坡带潜山油气成藏模式234

第六篇 潜山油气藏评价与预测237

第十四章 有利勘探目标分析237

第一节 北部二台阶潜山带237

一、车古28圈闭237

二、车61圈闭238

三、大古69圈闭238

第二节 南部斜坡潜山带239

一、车5南潜山圈闭240

二、车古4翘倾断块型潜山圈闭240

三、车古54翘倾断块型潜山圈闭242

四、车古55南地层-不整合型潜山圈闭242

第十五章 潜山圈闭综合评价243

第一节 圈闭评价方法243

一、风险概率法243

二、模糊评判法244

三、专家系统法244

四、人工神经网络法244

五、加权平均法244

第二节 对发现的潜山圈闭根据成藏条件进行综合评价244

结论与认识247

参考文献2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