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研究
  • 胡可先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5491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36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653页
  • 主题词:文学史-研究-中国-唐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关系研究的价值与意义1

二本课题的学术依据2

三学术史的回顾5

四整体构想与主要论题8

五材料问题15

六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17

第一节武周时期的政治背景与文学环境22

一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22

二降低士族威望27

三政治与文学中心的东移30

四《三教珠英》的编纂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33

五从“北门学士”到“珠英学士”34

六文化环境从儒学化到文学化40

第二节武则天的身世及其文学活动43

一武则天的身世43

二武则天的文学活动50

第三节武周时期的文学群体59

一珠英文士集团60

二方外十友65

三文章四友69

第四节武周时期的文学新体76

一陈拾遗体76

二沈宋体79

三新歌行体84

四刘知幾史传体88

五吴富体92

第五节武周革命与初唐京洛文学101

一学士诗人群体102

二文学中心的地位与作用110

三陈子昂的再检讨115

四唐初京洛文学演进的总体趋势126

第一节安史之乱与社会转型140

一政治转型140

二体制转型143

三文化转型146

第二节安史之乱与文学转型152

一文人的爱国之情与书生之气152

二文学重心的多元化161

三诗风的转变182

第三节安史之乱与王维202

一安史之乱前后王维的行踪202

二唐人与后人对王维陷乱看法的异同205

三安史之乱中任伪职人员的考察207

四王维陷乱后的心态分析213

第四节安史之乱与李白216

一安史之乱前后李白的行踪217

二安史之乱前后李白心态的变化219

三安史之乱前后李白、高适与杜甫的交谊和疏离224

四安史之乱前后李白诗风的重大变化230

第五节安史之乱与杜甫234

一安史之乱前后杜甫的行踪236

二安史之乱与杜甫“诗史”精神239

三安史之乱与唐代乐府诗的巨大变化245

第一节永贞革新的历史背景250

一宦官专权250

二藩镇割据253

三皇位内禅255

第二节永贞革新的党派分野258

一以东南文士为中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258

二永贞革新的党派分野268

第三节永贞革新的过程与功过287

一永贞革新的过程和八司马的结局287

二永贞革新的功过296

第四节永贞革新与元和新变301

一永贞革新:中唐前后期文学的分界线301

二元和之风尚怪311

第五节论元和体318

一元、白之元和体319

二中唐的元和体321

第六节永贞革新与南方文学的发展326

一刘、柳与元和文学326

二刘、柳与南方文学329

第七节从《永贞行》到《柳子厚墓志铭》342

一《永贞行》及其相关问题343

二《柳子厚墓志铭》探微351

三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学术论争362

第一节牛李党争与中晚唐文学研究的历史回顾373

一牛李党争的起因与性质373

二牛李党争与中晚唐文学的关系379

三中晚唐重要文学家所受党争的影响383

第二节释“八关十六子”390

一“八关十六子”的身份390

二李逢吉与“八关十六子”395

三“八关十六子”所策划的两个重要事件398

四史料的检讨401

五朋党的特点与“八关十六子”形成的渊源407

第三节牛李党争与文学关系的总体认识413

一牛李党争的起因:元和三年科场案413

二牛李党争与文学的总体关系416

第四节牛李党争与文人关系的个案分析425

一李商隐与牛李党争425

二杜牧大和九年至开成二年行迹与牛李党争442

第五节从新出土《李郃墓志铭》看宦官专权背景下的牛李党争451

一从《李郃墓志铭》谈起451

二大和二年制科与牛李党争455

三党争、科举与文学461

第六节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诗笺证466

一笺证468

二申论485

第一节甘露之变的过程及文学的反映495

一甘露之变的过程495

二甘露之变的文学反映499

第二节甘露之变与晚唐文士的遭遇及心态504

一甘露之变中罹祸者及其文学情况504

二甘露之变与文士全身远祸的心态513

三《重有感》与《请王涯等罪名表》521

第三节甘露之变与中晚唐历史事件528

一甘露之变与永贞革新528

二甘露之变与牛李党争534

三甘露之变与宋申锡事件550

第四节申论561

第一节未世文学的蜕变567

一文学重心的转移567

二文人地位的下降570

第二节乱世情怀的表现573

一避乱退隐:唐末文人的人生选择573

二战乱写实:唐末诗歌的重要主题578

第三节投身起义的诗人皮日休583

一皮日休的身世及参加黄巢起义情况583

二皮日休的创作情况584

三皮日休的死因588

第四节由唐入五代的诗人韦庄592

一黄巢起义前后韦庄的行踪592

二韦庄诗所表现的唐末社会图景594

三《秦妇吟》:唐末社会的一曲挽歌606

四韦庄入蜀后的情况619

引用书目621

后记6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