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元典精神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元典精神
  • 吴世文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元典精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献辞1

导论1

一、“元典”界说1

二、“记忆”联系古与今8

三、“三”(今)对“一”(古)的创造性复归10

四、近代化进程与元典精神14

五、后发型近代化对元典精神的借重与转换18

第一章 轴心时代21

第一节 概念提出21

一、创制元典的特别阶段22

印度、中国、希腊、希伯来元典生成略表22

二、“轴心时代”定名24

第二节 历史条件26

一、高级农业文明·城邦27

二、国家制度初成·原始民主遗风28

三、专职文化人·载籍·文化传播29

第三节 元典创制者属性31

一、哲人·智者31

二、“文明思维”31

三、百科全书式32

第二章 外域元典35

第一节 印度元典35

一、吠陀36

二、佛经38

印度早期历史及元典创生过程简表39

第二节 希腊元典40

一、荷马史诗41

二、希腊群哲诸元典42

古希腊历史及元典创生过程简表46

第三节 希伯来元典47

一、《律法·先知·文集》49

二、《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50

希伯来早期历史及元典创生过程简表53

第三章 中华元典56

第一节 前元典59

一、“原始民主”与“观物取象”:氏族制时代留给元典的两大精神遗产59

二、“夏礼”与“殷礼”:元典前奏65

第二节 《诗》68

一、创作与编辑68

二、分类70

三、文学价值71

四、教化功能74

第三节 《书》76

一、“政事之纪”76

二、今、古文之分与真伪之辨77

三、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79

第四节 《礼》81

一、礼治兴起与三《礼》入经81

二、《周礼》、《仪礼》、《礼记》编次与作者时代82

三、“礼”的文化学价值83

第五节 《易》88

一、题解88

二、结构89

三、作者及时代91

四、“易道广大,无所不包”94

第六节 《春秋》96

一、官修编年国史之滥觞96

二、“笔削大义微言”的“书法”98

三、《春秋》三传99

余论:中华元典总体特质与文本传播102

第四章 中华元典创制109

第一节 元典滥觞于西周王官109

一、殷周之际的文化变革109

二、周的“维新”110

三、西周王官——元典制作之所111

第二节 从宫廷走向民间115

一、学术下移的春秋115

二、“诸子起于王官”与“诸子起于救时之弊”118

三、元典磨砺发扬的新机遇120

四、孔门师徒与六经成书的关系122

第三节 系统化及向诸子扩散129

一、百家争鸣的战国129

二、元典在战国年间的系统化130

三、“五经”非唯儒家专属,亦为道、墨、法、阴阳等诸家源头136

第四节 元典定本 经学确立139

一、秦帝国文化一统与元典厄运139

二、元典在汉代整理、阐释及经学化141

三、俗讲元典的童蒙读物之编撰144

第五章 元典题旨(一):“天人之辨”151

第一节 循天道 尚人文152

一、参照系:诸外域元典的宇宙生成论152

二、中国式宇宙论的特色157

三、《周易》的“天道生机主义”——兼议“天教”163

四、中华元典的人文精神167

第二节 远鬼神 近俗世173

一、参照系:希伯来、印度元典对彼岸的深切关注173

二、《尚书》“绝地天通”与《圣经》“巴别塔”之比较177

三、“敬鬼神而远之”179

四、《易传》、《礼记》鬼神观的人文倾向182

五、中华元典的“世俗性”184

六、中国宗教的现世化风格186

七、“人生三不朽”与“复归自然”:中国式终极关怀两走向189

第六章 元典题旨(二):通变之道194

第一节 通变易 守圜道196

一、运动与发展——人类思考的又一母题196

二、《诗》、《书》的常变观198

三、《易》之三义:简易、变易、不易201

四、“长于变”203

五、“反复之道”207

六、“变动不居”209

七、变易观的阴柔型与阳刚型214

八、乾坤定位论216

九、循环论218

第二节 追先祖 垂史范223

一、历史在诸元典系统中的不同地位223

二、法祖·生殖崇拜·孝道226

三、“古训是式”229

四、对于“藏往”的高度重视233

五、以史“资治”,以史“垂戒”235

六、历史记载与历史诠释的尊严性237

第七章 元典题旨(三):“内圣”与“外王”242

第一节 重伦常 崇教化242

一、伦理型文化的生成机制244

二、维系血缘纽带的伦理观念构成文化中心环节251

第二节 觅治道 求经世257

一、“经世”与“入世”257

二、元典经世的两走向:“内圣”与“外王”262

三、秦汉以后经世精神的复杂形态267

第八章 元典题旨(四):“重民”与“尊君”274

第一节 君民之辨的左翼——民本主义274

一、德治与民本275

二、《书》、《诗》及老、孔、墨的民本思想277

三、《左传》和《孟子》对民本的阐扬285

第二节 君民之辨的右翼——尊君主义293

一、元典所见之尊君论293

二、尊君论在儒法两家的演绎298

第三节 民本与尊君的论战302

一、以“民本”制约“尊君”302

二、民本论对极端尊君论的抗争304

三、非君论与无君论:民本主义批判尊君主义的盟友311

第九章 中华元典阐释317

第一节 元典皆史317

一、元典的经院化与经学化318

二、元典在西方的“神化”与在中国的“圣化”322

三、将元典还原为历史文献的理性努力324

四、“信古”·“疑古”·“释古”329

五、经史之别与元典的超越性331

第二节 “《诗》无达诂”:元典阐释诸路向334

一、“本义”确认与“引申义”发挥——“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之辨335

二、现实评判与历史估量——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辨341

三、文本的笺释与义理的开掘——汉学与宋学之辨344

四、“引古”以“筹今”,“复古”以“新变”——元典精义的古今之辨350

第三节 出土文献:元典阐释新起点357

一、“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357

二、“二重证据法”361

三、现代出土文献丰富元典文本364

第十章 元典与“文化重演律”368

第一节 文化重演律368

一、元典精神: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源368

二、“文化重演律”界说370

三、“文化重演律”的典型范例: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372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重演律”376

一、“文化重演律”在古代中国的一般显示376

二、以“文化重演律”透视明清之际进步思潮378

三、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与欧洲文艺复兴之比较386

第三节 中国近代的“文化重演律”391

一、近代与古代文化生成环境的差异391

二、历史大螺旋与历史小螺旋394

三、中国近代新学对早期启蒙文化的“复归”397

四、近代中国“文化重演”的旨趣:激动种性、西学中源、以古证今405

五、近代中国“文化重演”现象的历史评价412

第十一章 中华元典精神的近代转换(上)419

第一节 从忧患意识到近代救亡思潮420

一、元典的忧患观420

二、忧患意识的近代转换427

第二节 从“穷变通久”到“更法 自强”434

一、元典论“穷变通久”和“自强不息”435

二、近代“更法—自强”观念的勃兴440

三、洋务派“变易”与“不易”的二重变奏443

四、维新派变易观的新进展448

第三节 从“汤武革命,顺天应人”到近代革命论453

一、中华元典的“革命”本义453

二、中国近代革命论的勃兴458

第十二章 中华元典精神的近代转换(下)464

第一节 从“华夷之辨”到民族主义464

一、元典的华夷观465

二、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468

第二节 从原始民主和民本思想到民主主义472

一、中华元典所载之原始民主对近代民主主义的启示472

二、近代民主主义与元典民本思想的近似及扞格476

三、民本思想的近代重铸481

第三节 民生思想对元典精义的借鉴488

一、元典“养民—厚生”观与近代民生主义489

二、元典的“大同—均富”观与社会主义492

结语 元典精神的现世启示495

一、高歌猛进的现代文明陷入二律背反495

二、培元固本,超克文明悖论500

参考文献510

跋5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