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地理学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市地理学发展研究
  • 姜乃力,张婷婷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08587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城市地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地理学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城市的概念1

第一节 城市的成长1

一、何谓城市1

二、城市的产生与发展3

三、城市时代9

第二节 城市的特征10

一、城市景观的特征——主客体的双重性10

二、城市功能的特征——经济高度密集11

三、城乡结合的特征——城乡一体化14

案例1—1新常态下中国城乡一体化格局与趋势15

第三节 城市区域的划定17

案例1—2以行政区域为标准划定城市的实例——法国情况18

案例1—3以城市实体为标准划定的城市区域(其一)——美国大都市统计地区情况18

案例1—4以城市实体为标准划定的城市区域(其二)——日本人口集中地区(DID)的情况19

案例1—5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19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21

第一节 何谓城市地理学21

一、城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21

二、城市地理学的分析视角22

三、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2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24

一、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24

二、近年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趋势29

三、日本的城市地理学研究32

四、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研究38

第三章 城市发展的环境47

第一节 城市的区位47

一、何谓区位47

二、城市区位的特点48

三、城市区位影响因素49

案例3—1城市的区位因素与城市兴衰51

第二节 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52

一、地形、地质环境52

二、气候环境53

三、水文环境56

第三节 城市的社会经济地理环境58

一、自然资源对城市的影响58

二、区域社会经济地理背景对城市的影响59

第四节 城市的信息环境60

一、信息向城市集中60

二、办公机构向郊区分散62

三、远程办公的进展62

四、城市的智能化63

案例3—2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发展的新动力63

第五节 城市的生态环境64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内涵64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65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及调控68

第四章 城市化及其理论71

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71

一、何谓城市化71

二、城市化研究视角72

三、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分类73

案例4—1城市化的研究实例——大城市近郊的土地利用变化74

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76

一、城市化的影响因素77

二、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81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82

一、城市化的类型82

二、城市化的测度85

案例4—2中国的城市化水平86

案例4—3中国台湾的城市化88

第五章 城市化的进程与实践90

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阶段论90

一、第Ⅰ阶段:城市化(Urbanization)91

二、第Ⅱ阶段:郊区化(Sub urbanization)91

三、第Ⅲ阶段:逆城市化(Counter Urbanization)92

四、第Ⅳ阶段: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92

第二节 城市地域的扩大94

一、城市地域扩大阶段94

二、影响城市地域扩大的主要因素97

第三节 世界城市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00

一、世界城市化现状100

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105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的实践107

案例5—1新中国户籍制度沿革108

一、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109

二、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113

三、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114

四、中国城市化模式117

五、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课题120

案例5—2中国城市化三阶段并存121

案例5—3以城市群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121

第六章 城市系统124

第一节 城市系统的概念124

一、国家级城市系统125

二、大区域性城市系统125

三、日常的城市系统126

第二节 城市系统的分析126

一、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126

二、城市金字塔127

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128

四、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132

案例6—1中心地理论应用研究——城市系统的成长139

案例6—2基于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及行政原则下的中国各都市圈中心地理论模型141

第七章 城市功能与都市圈144

第一节 城市功能144

一、商业功能144

二、工业功能144

三、服务功能145

四、行政功能145

五、其他功能146

第二节 城市的分类146

一、城市分类的目的146

二、城市功能分类方法147

案例7—1广州市城市功能选择与培育159

第三节 都市圈161

一、都市圈的概念162

二、都市圈的拟定164

专题:城市化地域空间表现形式170

案例7—2中国城市群研究172

第八章 城市的内部结构175

第一节 城市内部结构的概念175

第二节 城市内部结构模式176

一、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176

二、扇形模式177

三、多核心模式179

专题:中心商务区(CBD)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180

四、三地带模式188

五、从地租判断土地利用模式189

六、地价分布模式190

七、人口密度分布模式191

案例8—1从土地利用看日本城市空间的构成192

第三节 城市社会空间分析193

一、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概念193

二、城市社会空间分析的常用方法194

三、城市社会空间分析实例195

第九章 城市空间感应与居民的行为199

第一节 城市空间感应199

一、城市空间的知觉研究199

二、城市空间的学习200

三、意象地图(Mental Map)201

四、语言的形象206

五、研究城市空间感应的作用207

第二节 城市居民的行为207

一、行为空间207

二、日常行为208

三、城市人口移动211

第三节 时间地理学213

一、时空间路径与棱镜216

二、时空制约条件217

三、时间地理学的应用218

案例9—1时间地理学的最新应用研究219

第十章 城市问题221

第一节 城市环境问题221

一、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221

二、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222

三、加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224

第二节 城市交通问题225

一、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225

二、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227

三、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230

案例10—1绿色出行——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之路232

第三节 城市灾害234

一、城市灾害类型234

二、城市灾害的特点236

三、城市综合减灾思路239

专题:历年国际减灾日主题241

第十一章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244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244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念244

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244

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245

第二节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特点246

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247

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247

第三节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248

一、城市规划管理249

二、城市规划设计249

三、城市交通管理249

四、城市地下管线管理250

五、城市水资源管理与配置应用250

六、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50

七、房地产领域的应用251

八、政府决策支持方面的应用251

案例11—1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251

第十二章 城市形态与城市规划254

第一节 城市形态254

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254

二、城市形态类型256

专题: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258

第二节 城市规划概述258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258

二、欧美城市规划的进展260

三、西方制订城市规划的方法262

第三节 城市规划理论264

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265

二、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论”266

三、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267

四、《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268

五、可持续发展思想269

第四节 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272

一、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沿革272

二、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278

案例12—1依法保护北京市的历史文化282

案例12—2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285

参考文献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