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中文版 Chinese edition 1990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中文版 Chinese edition 1990
  • 孙祖训主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27744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中文版 Chinese edition 199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核物理1

1.理论核物理1

1.1 有效相互作用的Skyrme-Landau参数化1

1.2 Skyrme-Landau相互作用的核激发求和规则1

目录1

1.3 Skyrme-Landau粒子-粒子相互作用和在18O和18F中的应用2

1.4 QCD与QED的相干作用——电荷相关的单胶子交换势2

1.5 偶偶核玻色子有效电荷3

1.6 154Sm,156,158Gd和158Dy核的结构研究4

1.7 稀土变形核的E2跃迁5

1.8 八极形变的参数化6

1.11 壳效应和费米子系统的八极形变不稳定性7

1.12 八极场耦合的双能级模型7

1.13 关于163Lu的第二带交叉7

1.9 Oh对称性和四极加八极形变的参数化7

1.10 16极形变的参数化7

1.14 小形变软核87Nb的CSM分析8

1.15 高自旋态B(M1)/B(E2)的计算8

1.16 高自旋态g因子9

1.17 氘核的微观光学势9

1.18 A=40-60质量区的中子光学势及色散关系分析10

1.19 基于量子理论的双微分截面理论10

1.21 重复合粒子的形成因子计算11

1.20 对(p,n)反应双微分截面的预平衡理论计算11

1.22 在扩散模型基础上对裂变过程中暂态问题的进一步研究12

1.23 在大振幅集体运动中响应函数的研究12

1.24 核158Er的粘滞系数12

1.25 量子分子动力学和粗粒化的VUU13

1.26 585MeV p+56Fe反应中子发射及反应机制的研究13

1.27 46MeV/A 12C离子与铌相互作用中碎块质量和电荷分布的研究13

1.30 核碎裂与相变14

1.28 中等质量碎块产生与入射质量不对称依赖性的统计描述14

1.29 中能重粒子反应中重碎片的质量产额14

1.31 热的强子物质中φ介子的产生15

1.32 热核稳定性的动力学模拟16

1.33 MCM近似下相对论核核碰撞中的Intermittency-Ⅰ16

1.34 电子准弹性散射中的准粒子效应17

1.35 208Pb质子的准粒子性质18

1.36 主方程和F-P方程的信息增益解18

1.37 逆算符方法求解二维衰减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19

1.38 有色噪声引起非平衡相变20

2.实验核物理21

2.1 56,57Fe和59Co(α,d)高自旋拉长态性质的实验研究21

2.2 56Fe核5.12MeV能级性质的研究21

2.3 87Ni能级结构研究22

2.4 关于163Lu的1/2-〔541〕转动带的探讨23

2.5 175Ta转动带交叉反常现象研究24

2.6 194Pb的超形变26

2.7 强库仑耦合和库仑激发与核激发的相干研究27

2.8 57MeV152Sm(12C,12C),(12C,12C′)角分布测量28

2.9 垒下熔合反应耦合道模型的实验检验29

2.10 45Sc,107Ag,109Ag(p,n)反应研究30

2.11 辐射俘获反应31

2.12 10MeV中子与238U和209Bi作用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35

2.13 14.2MeV中子在6,7Li核上双微分截面测量36

2.14 40Ca(n,γ)反应研究37

2.15 快中子诱发238U裂变瞬发中子谱测量37

2.16 11.3MeV中子诱发238U裂变的质量分布38

2.17 90Zr(n,2n)89Zr和93Nb(n,2n)92Nb反应截面的绝对测量39

2.18 重水反应堆回路释放的高能γ射线的测量39

2.19 在80MeV Cu+q+Zn碰撞中KK-空穴的分配与NET能移40

3.1 A=51核结构和衰变数据评阶的更新42

3.核数据编评和计算42

3.2 A=197核结构和衰变数据评价43

3.3 可用于中能核数据计算的核反应理论43

3.4 中能质子去弹截面和中能中子全截面的系统学44

3.5 电子与Ti(Ⅲ),Ti(Ⅵ)和Mo(Ⅱ)的碰撞电离近似计算44

3.6 评价处理程序CRECTJ546

3.7 协方差构造和相关数据的处理46

3.8 HP激光打印机绘图软件包LAPLOT47

4.热中子散射的研究47

4.1 用中子衍射方法研究YBa2Cu3O7-δ中氧原子占位与占有率和超导电性的关系47

4.2 Y2Fe17N2·50的中子衍射研究48

4.3 YMo2Fe10-xCox的中子衍射研究50

4.4 Mo,Ta和Ag温度因子的中子粉未衍射测量51

4.5 TiNi合金的声子谱研究52

4.6 高Te超导体YBa2Cu3O6+x的高频模及其随氧含量x的变化53

4.7 广角中子散射谱仪真空样品室54

4.8 单晶体结构分析程序XTAL在CYBER-170/825机上移植55

5.冷聚变研究56

5.1 氘/固体系统异常中子的实验研究56

5.2 晶体中氘离子的库仑屏蔽问题59

6.实验技术和装置59

6.1 一个用于次级束流线的多丝正比室59

6.2 BaF2晶体性能测试60

6.3 质子极化仪的调试62

6.4 北京Q3D磁谱仪性能调试(Ⅱ)62

6.5 重离子焦面探测器的调与在束检验64

6.6 串列加速器能量刻度64

6.7 JUHU数据获取系统的移植工作65

6.8 基于VAX11/780计算机多通道多参数在线数据获取66

6.9 多球谱仪的建立67

1.1 电子束泵浦的百焦耳级的氟化氪准分子激光的研制68

强激光68

1.准分子激光68

1.2 百焦耳准分子激光电子束泵浦源工作稳定性的改善69

1.3 变阻抗线及预脉冲开关的设计与调正70

1.4 百焦耳KrF激光用的二极管实验研究71

1.5 大面积二极管束流诊断71

1.6 百焦耳Kr F准分子激光器的腔体设计和激光试验72

1.7 REF二极管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72

1.8 大口经衰减镜对248nm在不同入射角下透过率的测量73

1.9 2号强流脉冲电子加速器的进展73

1.10 大面积矩形强流电子束自磁场的研究74

1.11 量热器阵列探测器的研制75

1.12 能量沉积测量数据采集on-line系统的研制75

2.3 用光束包络方程研究自由电子激光中的折射光导现象76

2.2 变参数波振器中小信号增益公式76

2.1 线极化泼振器中的束流动力学76

2.自由电子激光76

2.4 10μm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光学谐振腔的物理设计77

电物理78

1.加速器工程和技术78

1.1 静电加速器、高压倍加器运行和改进78

1.2 HI-13串列加速器的运行和维修78

1.3 RSA电子辐照加速器工程进展79

1.4 正在建造中的CYCLONE-30回旋加速器80

1.5 PNG-6毫微秒脉冲中子发生器研制进展80

1.6 负离子源实验装置81

1.7 高亮度注入器磁聚焦系统82

1.8 高亮度注入器大厅配电及注入器控制系统84

1.9 分频预聚束器频率调谐装置84

1.11 RF源宽脉冲速调管快速保护系统85

1.10 108.3MHz高频功率源85

2.1 电子直线加速器中空间电荷束团的非线性效应86

2.2 用变分法计算行波拱型腔结构86

2.加速器物理研究86

2.3 加速器束流传输的三阶象差与人工智能89

2.4 加速器束流相空间的非线性传输90

2.5 等梯度盘荷波导段的计算90

2.6 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均方根发射度变化方程91

核探测技术92

1.探测器92

1.1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的制作92

1.2 固体气泡损伤探测器的刻度92

2.1 微机插板式多路定标器93

2.2 三路定标器数据获取与数据处理系统93

2.测量装置93

2.3 油田测井深度通道子系统94

2.4 缓发中子测铀装置的控制与测量设备和自动辐照、剥壳、测量装置的控制设备的研制95

2.5 木材微密度仪测量控制系统96

3.仪器仪表96

3.1 EJ364-89电压幅度甄别器特性与测试方法96

3.2 数字化脉冲发生器96

3.3 系列数字温度显示(SWZ)调节(SWT)仪的开发97

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计算机及其应用和应用软件98

1.应用数学98

1.1 有界凸介质中迁移算子的谱98

1.2 含中心球黑体的球对称介质中单能迁移问题的实本征值的代数指标98

1.3 非均匀球对称介质中迁移算子特征值的代数指标98

1.4 一般非均匀介质中迁移问题的本征值的指标98

2.1 非线性约束混合物实验中的组分影响计算99

2.计算数学99

1.5 具有积边界条件的非均匀球对称介质迁移方程的可解性99

1.6 某类逼近理论中几类算子列的关系99

2.2 自由电子激光物理单粒子直接模拟理论计算100

2.3 注量率衰减修正因子计算的直接蒙特卡罗方法101

2.4 MULCAT程序的开发101

3.计算机及其应用102

3.1 Cyber 170/825计算机维护及开发102

3.2 VAX-11/780计算机的运行和改进102

3.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及应用103

3.4 IBM-PC/XT与NECPC8801B微机资源共享通讯系统的研制104

3.5 单片机开发与应用104

3.6 KENO-Ⅳ常见几何体的三维图形显示的初步研究105

3.7 钠回路参数的微型计算机监测系统105

3.8 工业下水中弱γ射线在线监测与事故分析微机系统106

3.9 氚在材料中的渗透参数自动测量与数据处理微机系统107

3.11 四路关联参数测量系统108

3.10 X射线木材微密度测量仪108

3.12 FCCI模拟系统巡检和实时显示109

4.计算机应用软件109

4.1 油田测井系统软件包110

4.2 科技成果国家密级划分评价系统软件的建立110

4.3 用于核电软件产品库的管理程序系统110

放射化学、放射化工及分析化学112

1.放射化学112

1.1 亚硝酸钠还原Pu(Ⅵ)至Pu(Ⅳ)的研究112

1.2 碳酸肼的制备及其在降解TBP溶剂洗涤中性能的研究112

1.3 从核燃料中分离高纯Pu用于燃耗测定113

1.4 冠醚萃取法分离铀同位素的研究113

1.5 辐照后元件溶解液中Nd,Sm的分离与燃耗测定114

1.6 核燃料后处理中氚的行为116

1.7 秦山核电站考验元件燃耗的辐照史校正计算117

1.8 秦山核电站考验组件单棒燃耗测量118

1.9 用γ解谱法破坏性测定秦山核电站考验元件燃耗119

1.10 硝酸中钼和锆的沉淀行为研究120

1.11 γ能谱及实验数据绘图程序121

1.12 核保障非破坏性分析研究进展121

2.放射性废物处理122

2.1 废物玻璃配方混料回归优化设计研究Ⅱ.废物玻璃组分对化学稳定性的影响122

2.2 “钕代铀废液”固化用基础玻璃配方的研制123

2.3 821厂高放废液固化用基础玻璃配方的研制124

2.4 玻璃固化体冲击试验研究125

2.5 钚污染废水处理实验室研究126

2.6 锕系元素在膨润土和矿物上的吸附128

2.7 锝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研究128

2.8 低放废水蒸残液水泥固化配方研究129

2.9 化学泥浆的输送与计量研究130

2.11 回填材料添加剂对锝和碘阻滞能力的研究131

2.10 GC-12/9B硼硅酸盐模拟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在模拟处置条件下的浸出行为研究131

2.12 Pu(Ⅵ)在模拟地下水中还原行为的研究132

3.分析化学133

3.1 模拟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样品中主、次化学成份的WDXRF法测定133

3.2 色层分离-水平式ICP-AES测定4N荧光级Eu2O3中14种稀土元素134

3.3 氧化钪中和高纯氧化钪中15种稀土元素的测定134

3.4 石油亚矾-硫氰酸铵萃取色层分离-水平式ICP-AES法测定高纯氧化钇中14个稀土杂质135

3.5 化学分离富集-水平式ICP-AES法测定高纯氧化钇中的六种非稀土杂质元素136

3.6 f区元素与邻苯二酚天然衍生物——肾上腺素的溶液化学研究Ⅰ.三价镧系离子Nd(Ⅲ),Gd(Ⅲ),Tm(Ⅲ)与肾上腺素的配合物研究136

3.7 f区元素与邻苯二酚天然衍生物——肾上腺素的溶液化学研究Ⅱ,四价锕系离子U(Ⅳ),Th(Ⅳ)与肾上腺素的配合物研究137

3.8 N,N′,N″-三(2,3-二羟基-5-磺酸基苯甲酰)-1,5,10-三氮杂癸烷U(Ⅳ),U(Ⅵ)体系的溶液化学研究138

3.9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人血清中载脂蛋白A-1的测定140

3.10 火花源质谱法定量测定高纯Y2O3,Eu2O3和Sc2O3基体中稀土和非稀土元素140

3.11 光导纤维-电导传感器用于及时在线同时分析铀和硝酸141

3.12 分光光度-电导法联合测定铀及硝酸的浓度142

3.14 我院五种放射性废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分析144

3.13 ICP-AES法直接测定高纯Eu2O3中14种稀土元素144

3.15 一种基于测量初始响应速率的光导纤维锕系元素传感器145

3.16 ICP-AES方法同时直接测定氧化钇中稀土和部分非稀土杂质元素146

3.17 萃取色谱分离ICP-AES法测定高纯氧化钪中的痕量杂质元素147

3.18 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测定金属钠中的杂质镉149

3.19 CL-TBP萃取色层分离-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氧化钇中痕量非稀土杂质元素149

3.20 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高纯氧化钇中痕量非稀土杂质元素150

3.21 稀土快速分析能谱技术研究与应用150

3.22 环境食品中90Sr快速测定151

3.23 光导纤维分光光度计152

4.其它153

4.1 准液膜装置中组合式挡板-电极组件的研制153

4.2 氧化锆管生产工艺研究154

4.3 从含241Am的放射性废水中回收金、银的工艺研究155

1.1 心血池显像剂99mTc-DTPA-HSA的研制156

1.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研制156

放射性同位素156

1.2 肿瘤内辐射治疗用90Y玻璃微球(90Y-GMS)研制157

1.3 骨肿瘤治疗剂90Y-EDTMP的研制159

1.4 99Mo-99Tc发生器洗脱液中99Tc/99mTc的比值160

1.5 裂变99Mo生产工艺研究的进展162

1.6 放射性胶体硅酸钇(90Y)注射液的制备163

2.标记化合物和放免分析药盒的研制164

2.1 元素35S和35S-硫脲的制备164

2.2 高比度氚标记玉米赤霉酮的制备164

2.3 14C-1,6-666的合成及其分析164

2.4 〔3H-1〕甘油的合成165

2.5 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和分离纯化〔α-32P〕dCTP,〔α-32P〕UTP,〔α-32P〕ATP165

2.6 碘标记PTH1-34稳定性的测定166

2.7 血清TSH免疫放射性分析试剂盒的研制166

2.8 磁性法滤纸干血片TSHIRMA试剂盒研制167

2.10 磁性三碘甲腺原氨酸放射免疫药盒(M-T3RIA kit)药盒的研制168

2.9 磁性法滤纸干血片T4RIA试剂盒的研制168

2.11 CIAE HBSAg固相放免药盒与Abbott公司药盒的对照结果169

2.12 HBsAg·IgM复合物固相放免药盒的研制170

2.13 磁性分离剂在放免分析药盒中的应用171

2.14 磁性游离T3,T4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制备(FT?,FT?RIA kit)171

2.15 磁性固相甲状腺素放射免疫药盒(M-T4RIA kit)的研制172

2.16 固相T4RIA药盒的研制172

2.17 SPRIA T3药盒的研制172

2.18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的研制173

2.19 羊抗T3抗血清的制备173

2.20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提纯及抗血清的制备173

2.22 α-微球蛋白的提纯及抗血清制备174

2.23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e抗体(Anti-HBe)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174

2.21 胰高血糖素抗血清的制备174

2.24 去TSH激素血清的制备175

3.放射源和质量控制175

3.1 用质子轰击58Ni制备57Co175

3.2 核电站启动中子源棒的制造工艺研究176

3.3 204Tl大面积标准源的制备177

3.4 241Am骨密度测定仪用源的制备177

3.5 氚-铒β辐射源的制备178

3.6 241Am火警源生产线组建178

3.7 125I放射性活度的直接测量179

3.8 99mTc-d,l-HM-PAO的放射化学纯度测定180

3.9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dl-HMPAO药盒181

3.10 红外光谱法测定d,l-HM-PAO含量181

3.11 放射性同位素产品A型货包的检测182

3.12 核电厂启动中子源棒用密封中子源的安全质量等级检验182

3.13 210Po原料靶量热计183

3.14 241Am火警源表面α粒子输出率相对测量装置184

1.核技术分析185

1.1 质子激发X射线(PIXE)分析脑脊液185

核技术应用185

1.2 脑移植手术中微量元素作用初探187

1.3 PIXE分析稀土元素方法学188

1.4 高纯稀土元素试剂中杂质的PIXE分析190

1.5 用微分扰动角关联方法研究高Te超导体BiPbSrCaCuO的微观机理191

1.6 高Tc超导薄膜的质子辐照效应193

1.7 中子活化分析法研究缺铁性贫血儿童膳食的铁吸收率193

1.8 IAEA标样乳清IAEA-155中的磷及其它24种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194

1.9 IAEA海底沉积物SD-M-2/TM取样代表性的研究195

2.核孔膜的研究195

2.1 核径迹重孔几率的理论计算及计算机模拟195

2.2 用核孔膜净化油田注水的研究196

2.3 新核孔膜材料PVCC的蚀刻方法197

3.1 聚乙烯膜预辐照接枝亲水单体合成渗透蒸发分离膜的研究198

3.辐照技术198

3.2 云木香的γ辐射研究199

4.质谱学应用研究199

4.1 AMS的129I标准样品199

4.2 锯齿形阳极位置灵敏电离室的研制200

4.3 铁锰结核中的痕量10Be核素的测定201

4.4 铁锰结核中10Be测定的粒子鉴别技术202

4.5 静电偏转器高压的数字显示装置203

4.6 硼酸中10B的质谱测定203

4.7 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量浓缩铀反应堆元件料液剩余铀含量204

4.8 用重同位素比值法测量反应堆元件的燃耗204

反应堆科学与技术206

1.反应堆运行与控制206

1.1 重水反应堆的运行概况206

1.3 研究性重水反应堆辐射监测207

1.2 HWRR重水浓度的落滴法测定207

1.4 游泳池反应堆(SPR)的运行情况208

1.5 SPR-Ⅱ型功率自动调节系统的研制209

1.6 游泳池反应堆(SRR)事故水泵自启动逻辑线路的改进209

1.7 游泳池反应堆辐射监测210

1.8 原型微堆运行情况211

1.9 零功率堆中子水平自适应调节的前期研究211

1.10 操纵台人因工程设计水平的模糊综合评定212

2.反应堆设计212

2.1 快堆安全设计概要212

2.2 FFR主冷却系统的概念设计213

2.3 FFR实验快堆堆芯物理概念设计213

2.4 FFR实验快堆模型的设计与制造214

2.5 重水零功率堆顶部屏蔽的设计214

3.1 液态金属钠热工水力试验装置215

3.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215

2.6 MNSR-300型纯水生产装置的设计、安装和初调215

3.2 钠冷快堆自然特性实验研究进展216

3.3 实验快堆热工流体力学瞬态分析216

3.4 MELT-Ⅲ/MOD1计算程序217

3.5 实验快堆非裂变区温度场计算程序217

3.6 多孔体数值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217

3.7 等温线和速度场绘图程序的编制及应用218

3.8 01LM型互感式钠液位传感器的研制218

3.9 钠沸腾噪声探测研究进展219

3.10 钠沸腾识别220

3.11 钠沸腾低频信号的探测研究221

3.12 钠沸腾声噪声探测222

3.13 高压瞬态综合试验装置的建造223

3.14 水中弥散流膜态沸腾传热研究——实验和模型分析223

3.16 棒束瞬态临界热流密度(CHF)的试验研究224

3.15 两相临界流试验研究224

3.17 棒束再淹没传热试验研究225

3.18 THAS-PC1反应堆热工水力微机程序226

3.19 安全壳热工水力分析程序的开发研究226

3.20 RELAP5/MOD2传热传质模型分析227

3.21 MHWRR工艺管综合水力试验227

3.22 MHWRR工艺管振动实验研究228

3.23 高粘度低流速流体在矩形流道内的传热228

2.24 变压器类产品温度场计算软件包的开发229

4.反应堆物理研究229

4.1 FFR实验快堆控制棒等效价值的计算229

4.2 FFR实验快堆从初始芯部到平衡芯部的过渡230

4.3 FUMA——二维燃料管理程序230

4.4 二维快堆微扰程序PERT-V的开发和实用化230

4.7 广东核电站源项计算231

4.6 FFR实验快堆动态参数计算231

4.5 三维六角形几何粗网节块程序中的扰动计算231

4.8 压水堆堆芯燃料管理的计算程序232

4.9 动力堆核材料衡算管理方法与PRMAS软件系统232

4.10 重水零功率堆的堆芯栅格布置分析234

4.11 重水零功率堆的临界水位和水位系数235

4.12 重水零功率堆物理设计计算程序的微机化工作236

4.13 微堆零功率物理实验的进展236

4.14 反应堆物理计算微机程序LERD 2D237

4.15 裂变气体轴向迁移的方程和程序研究237

4.16 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反应堆功率的研究238

4.17 关于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反应堆内中子注量率的修正公式238

4.18 用固体径迹探测器测定无限薄裂变源有效原子数240

4.19 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零功率反应堆大厅中氡的浓度240

5.2 秦山核电厂事故审评分析241

5.反应堆安全分析241

5.1 FFR实验快堆安全分析计算中的反馈参数241

5.3 秦山核电厂严重事故下的源项与缓释措施242

5.4 事故放射性后果分析程序的开发研究242

5.5 RELAP5程序的开发研究243

5.6 压水堆核电厂事故处置对策设想243

5.7 秦山核电厂模拟实验回路的静力分析244

5.8 秦山核电厂应急运行规程(EOP)的准备244

5.9 300MWe压水堆环路和安注系统的改进及其在事故中的缓解效果245

5.10 RELAP4/MOD7与FRAP-T6的联系、改进及其应用245

5.11 燃料元件程序中不确定度分析方法的发展及改进246

5.12 广东核电站概率安全评价一级分析工作246

5.13 广东核电站第二级概率安全分析247

5.14 广东核电站化容系统可靠性分析和Seal LOCA导致堆芯熔化的重要性248

5.15 广东核电站安全壳事件树分析249

5.17 核电站一回路泄漏检测技术的研究250

5.16 游泳池反应堆安全分析报告250

5.18 DF-Ⅵ快中子零功率反应堆安全分析报告251

5.19 微堆零功率装置安全分析报告251

5.20 ξ共因失效分析模型和防御对策效率计算方法252

5.21 DES失效数据收集系统252

5.22 RELAP5/MOD2传热模型的评价253

5.23 SSYST-3程序的开发及应用253

5.24 筹建核电工程数据库254

6.反应堆燃料与材料研究254

6.1 快堆燃料组件模拟件的研制254

6.2 UO2辐照重结构试验模拟装置的设计255

6.3 UO2辐照重结构试验模拟装置热中子注量率的测量256

6.4 快堆燃料元件破损探测系统研究进展256

6.5 钠冷快堆不锈钢包壳管与裂变产物的相容性研究257

6.7 快堆材料高温钠质量迁移实验回路258

6.6 高温钠腐蚀回路258

6.9 小泄漏钠水反应试验装置的研制259

6.8 钠水反应实验研究259

6.10 小泄漏钠水反应漏孔扩展行为的研究——漏孔制作方法260

6.11 落锤式安全排放装置的研制260

6.12 力学性能钠回路261

6.13 快堆材料试验回路的静力分析261

6.14 综合钠净化回路的静力分析262

6.15 快堆FFR栅板联箱温度场、变形及应力分析262

6.16 实验快堆B4C吸收体的技术要求263

6.17 半自动熔炼射铸装置的设计263

6.18 用感应熔炼射铸工艺制备U-10Zr合金264

6.19 铀-钚-锆燃料合金力学性能模型265

6.20 U-10Zr燃料合金差热分析266

6.22 微型圆盘弯曲试验机及其试验方法的研究267

6.21 Ti 316不锈钢的蠕变断裂性能267

6.23 秦山核电厂考验元件二氧化铀燃料芯块辐照前后气孔尺寸分布的变化269

6.24 秦山核电厂大气环境对材料的腐蚀研究269

6.25 Incoloy-800管在高浓介质中的应力腐蚀研究270

6.26 燃料棒锆包壳管表面岛形麻点检验分析271

6.27 PWR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和主管道的应力腐蚀破裂研究271

6.28 PWR核电站严重事故工况下的放射性碘化学和安全喷淋272

6.29 PWR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淤渣化学清洗工艺研究——化学清洗剂的选择273

6.30 PWR核电站蒸汽发生器停堆湿保养工况联氨的缓蚀作用273

6.31 压水堆堆水化学与材料相容性的研究274

6.32 事故工况下燃料包壳与水蒸汽反应的研究274

6.33 单试样卸载斜率法测J1c275

6.34 燃料元件安全审评程序开发及应用276

6.35 安全壳的极限承载能力和氢爆可能性的工程预测方法276

6.37 500℃316L不锈钢α粒子辐照起泡277

6.36 带电粒子辐照500℃下316L不锈钢的实验研究277

6.38 氚在316L不锈钢表面镀TiC和TiN+TiC膜中的扩散渗透行为278

6.39 Bi(Pb)-Sr-Ca-Cu-O超导体35MeV质子的辐照效应278

6.40 YBaCuO超导体35MeV质子的辐照效应279

6.41 矢水事故下燃料棒鼓胀和爆破行为的研究(进展报告)279

6.42 碘引起辐照后Zr-4包壳管的应力腐蚀280

6.43 99Mo-Tc管状铀靶的研制280

6.44 Zr-4合金堆外热物理性能的测量研究280

6.45 堆内材料热物性参数数据库的研究进展282

6.46 MATPRO-11微机版282

6.47 示波冲击机自动实验装置的设计282

6.48 国产压力壳钢辐照效应的计算283

6.49 截面制样方法284

6.50 氢分析实验室污染事故的处理284

7.2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直拉硅单晶中子嬗变掺杂技术研究286

7.1 探测器级特高阻硅单晶中子嬗变掺杂技术研究286

7.反应堆辐照技术应用及其它286

7.3 辐照改色宝石的放射活性分析287

7.4 钼锝靶件设计287

7.5 用于串列加速器的带电粒子辐照靶室288

7.6 增量法测定在役电离室的绝缘289

7.7 耐热型钨铼热电偶铠装补偿导线的研制290

7.8 试验数据图形绘制程序的编制290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291

一、电离辐射与工业毒物监测291

1.个人剂量监测291

2.本院环境监测292

3.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监测297

二、辐射防护与环境影响评价299

1.原子能院外照射个人剂量的统计分析与评价(1959—1989)299

3.快中子堆燃料元件预研究实验室改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300

2.原子能院周围地区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报告300

5.DF-Ⅵ快中子零功率临界装置环境影响报告书301

4.游泳池反应堆和重水反应堆的环境影响评价301

6.101弱放废水贮罐系统查漏结果302

7.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典型居民住宅的室内氡浓度调查及其所致剂量的估算302

8.秦山核电厂反应堆启动中子源运输的安全分析报告及环境影响报告书303

9.上海市微型堆设计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304

10.全国燃煤电厂气载流出物所致居民集体有效剂量当量的估计305

三、辐射防护监测技术305

1.核设施气态流出物监测技术研究305

2.空气中131I取样与测量方法研究306

3.用于环境监测的X,γ辐射高剂量率仪307

4.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有效剂量当量和器官剂量当量307

5.防中子辐射材料的应用研究308

6.就地测量环境放射性核素的HPGeγ谱仪的刻度及应用308

9.油田用γ射线报警仪309

7.周围剂量当量计和定向剂量当量计的实验研究309

8.固体径迹探测器在氡监测中的应用309

10.核动力堆一回路水中裂变产物的联合分析310

11.环境介质中90Sr和137Cs的联合分析310

四、核设施应急响应研究311

1.核设施事故对策研究311

2.原子能院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系统数据实时获取及数据库管理程序313

五、医学防护314

1.原子能院放射工作人员恶性肿瘤死亡调查314

附录315

1.1990年我院国际交往情况315

2.1990年我院举行的学术报告会320

3.1990年我院在中文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和著作目录322

4.1990年我院在外文书刊上发表的文章目录334

5.1990年获奖项目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