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
  • 杨树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220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942页
  • 文件大小:208MB
  • 文件页数:963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中国-汉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刘乃昌1

序二&李炳海2

前言1

绪论1

一、研究汉代文化的目的1

二、关于汉代主体文化5

三、汉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9

四、研究汉代文化的基本方法12

第一编 汉代文化特色综述19

第一章 鲜明的封建大一统特色19

第一节 封建大一统文化产生的政治前提19

第二节 汉代封建大一统文化的主要特征22

第二章 恢弘豪迈的大汉气象37

第一节 盛世强大的国力37

第二节 发扬蹈厉的时代精神42

第三章 文化主流经学化49

第一节 儒学经学化49

第二节 经学系统化53

第三节 经学成为治国的主导思想64

第四节 经学成为教化的根本67

第四章 文化的综合与整合74

第一节 多种类型文化的综合75

第二节 主体文化的渐趋独立80

第三节 不同流派文化的整合83

第四节 不同地域文化的整合87

第五章 开放与创新96

第一节 汉文化的传播与吸纳96

第二节 汉文化的继承与创新101

第六章 系统的辩证思维111

第一节 传统的宏观思维111

第二节 汉代天人关系的思辨116

第三节 对立统一的思维123

第四节 汉易中思维方式的价值134

第二编 “自觉”创新的文学149

第一章 汉代文学特色总述149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始于汉151

第二节 超迈往古的汉代文学164

第二章 汉代散文:大一统兴衰的“晴雨表”170

第一节 西汉初中期的散文170

第二节 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散文181

第三节 东汉中后期的散文189

第三章 汉赋:“润色鸿业”的盛世之音199

第一节 多种文体交融的产物199

第二节 歌颂大一统的鸿笔丽辞205

第三节 赋由散体化向诗体化的回归214

第四章 汉诗:诗史上革故鼎新的标志218

第一节 诗骚体的余绪220

第二节 乐府诗的兴盛227

第三节 文人五、七言诗的产生与发展235

第五章 汉代传记:中国历史文学之巅254

第一节 传记文学的兴起254

第二节 历史实录与艺术创作的统一258

第三节 自觉塑造典型人物形象275

第四节 堪与《史记》比肩的传记文学巨著——《汉书》292

第六章 汉代小说与戏剧:中国文学新葩299

第一节 小说的兴起与汉人的小说观念300

第二节 汉代子史故事类小说306

第三节 汉代神怪故事类小说318

第四节 汉代的戏剧331

第七章 汉代文学批评:“文学自觉”意识的显示339

第一节 诗乐教典——《乐记》与《毛诗序》339

第二节 由屈原及其作品引起的文学论争347

第三节 一位赋家的艺术反思354

第四节 一位思想家的文学主张360

第三编 堪为圭?的史学369

第一章 汉代史学特色总述369

第一节 历史意识及史学的高度发展370

第二节 体例完备的汉代史学374

第二章 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司马迁383

第一节 司马迁的史官家世与著史生平384

第二节 司马迁的进步史学思想397

第三节 司马迁的著史动机419

第三章 《史记》的体例及叙述历史的方法429

第一节 《史记》的体例430

第二节 司马迁对史料的选择441

第三节 《史记》纪传体人物的特征452

第四节 《史记》纪传体的构思465

第五节 《史记》纪传体的史评史论479

第四章 汉初史家与《史记》补续486

第一节 汉初史家及《楚汉春秋》486

第二节 《史记》的补续499

第三节 中国史学史的雏形506

第五章 纪传体断代史的形成511

第一节 纪传体断代史的开创者班固511

第二节 《汉书》的主导思想及体例特点516

第三节 《汉书》与《史记》之比较532

第四节 官修本朝纪传体断代史——《东观汉记》543

第六章 编年体断代史的问世558

第一节 《汉纪》的作者559

第二节 《汉纪》的编撰与体例561

第三节 《汉纪》的特点565

第七章 中国文献源流演变史研究的开端581

第一节 开创中国目录学的《别录》、《七略》582

第二节 开创中国史志目录的《汉书·艺文志》592

第四编 伦理为宗的哲学599

第一章 汉代哲学特色总述599

第一节 汉代哲学的主要流派599

第二节 汉代伦理哲学的整合与经学化611

第二章 诸子复苏与自然哲学的盛行618

第一节 儒家学说的迅速复苏与创新特点618

第二节 诸子之学的总结与综合627

第三节 《黄老帛书》及汉初黄老之学636

第四节 自然哲学理论的另一辉煌著述——《淮南子》648

第三章 伦理哲学取得经学独尊地位662

第一节 以伦理为核心的大一统哲学系统的建立663

第二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668

第三节 董仲舒伦理学中的宗教色彩677

第四章 对传统伦理哲学的捍卫与发展687

第一节 刘歆对传统伦理哲学的捍卫689

第二节 扬雄创建新伦理哲学体系的尝试695

第五章 宗教哲学与经学神学化708

第一节 谶纬宗教神学的泛滥709

第二节 经学宗教神学法典化716

第六章 新的自然哲学对宗教哲学的批判724

第一节 王充的元气自然论725

第二节 王充“重效验”的认识论735

第三节 王充的自然宿命论740

第七章 宗教哲学的衰落与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748

第一节 神学经学与谶纬迷信的衰落748

第二节 以民为本的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755

第五编 汉代文化基本特色形成的原因769

第一章 连续不断的中华文脉769

第一节 古老的华夏文明770

第二节 特殊的主体文化的载体774

第三节 紧承“轴心时代”辉煌文化之绪783

第二章 独特的中国社会形态发展的结果791

第一节 最初社会形态及其主要文化791

第二节 中西早期文化的差异797

第三节 中西古代社会不同的发展形态801

第三章 深厚的文化积累810

第一节 理性自觉的时代提供了理性精神810

第二节 汉代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815

第三节 汉代文化兴盛的文学底蕴822

第四章 先进的史官文化832

第一节 历史悠久的史官建制832

第二节 早熟的历史意识840

第三节 早熟的历史意识下的文学发展851

第五章 汉代文化创作者新的价值观860

第一节 中国文人阶层的形成860

第二节 汉代文人的历史使命感870

第三节 皇权专制下文人的悲哀879

第六章 大一统文化确立的政治、经济基础887

第一节 大一统专制对文化的特殊需求887

第二节 大一统文化确立的政治基础895

第三节 大一统文化确立的经济基础905

第七章 大一统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916

第一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916

第二节 汉代各地域民族文化大融合926

主要参考文献935

后记9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