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美判断与艺术假定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审美判断与艺术假定性
  • 张德林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7532109437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文艺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审美判断与艺术假定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文艺的本体特征与审美判断1

第一节文学的本体特征与社会意识形态属性1

一、文学是什么?1

二、对文学的历时态考察与共时态考察2

三、批评两种流行观点6

第二节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7

一、两种思维性质的一致性7

二、两种思维的特点和区别性12

第三节内容与形式25

一、内容与形式的哲学内涵25

二、内容与形式的文学内涵26

三、内容和形式的相对性与相互转化29

四、各种文艺门类对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要求32

第二章文艺的创作实践与审美判断38

第一节时代主旋律与艺术多样化38

第二节阳刚美与阴柔美42

一、从“太阳文学”与“月亮文学”说起42

二、我们既重视创作中的阳刚美,也提倡风格的多样化44

三、当代小说中有体现阳刚美的力作47

四、关于阳刚美与阴柔美的融合50

第三节感情倾向与艺术创造52

一、感情:文学的生命52

二、感情呈示的不同形态55

三、关于“非人格化”61

一、新人形象与“二为”方向68

第四节关于新人形象68

二、提倡塑造新人形象不同于鼓吹“高大全”、“三突出”71

三、关于“非英雄化”与性格的多面性72

四、创作与评论导向74

第五节关于“审丑”77

一、审丑能否代替审美77

二、文学艺术中的丑不同于生活中的丑79

三、“化丑为美”的关键在于创作主体的审美导向82

第六节关于“性文学”的两个艺术参照系84

一、关于小说性描写的两种不同观点85

二、现实主义小说性描写的审美特征之一:鲜明的意向性86

三、现实主义小说性描写的审美特征之二:性描写是人物典型性格描写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91

四、现实主义小说性描写的审美特征之三:含而不露,掌握艺术的分寸感93

五、关于小说性描写两个不同艺术参照系的比较97

第三章艺术假定性——环境、情境、人物设计与审美判断101

第一节艺术想象与假定性情境设计101

一、艺术的假定形式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101

二、再现性想象与假定性情境设计105

三、表现性想象与假定性情境设计115

第二节环境与人物119

一、环境的内涵119

二、环境与人物的双向同构121

三、性格核心的多种表现形态与环境的随机性与动态化128

第三节为人物而设计环境138

一、人物与环境是种双向交流的动态结构138

二、人物对环境的投影与环境对人物的投影139

三、陌生环境与人物性格火花144

四、特异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多面性150

一、从“在清水里泡三次”说起155

第四节非常态情境与人物心态设计155

二、一次实际体验156

三、在非常态情境中的人物的常态行动157

四、在非常态情境中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160

五、情境设计与性格开掘,不能背离艺术真实性163

第五节强化性格与情境设计164

一、在严峻的情境、尖锐的态势中强化性格164

二、设计独特情境,多角度地强化性格169

第六节情境设计的艺术凝聚力173

一、从契诃夫、茨威格的创作经验谈起173

二、场景设计的高密度分子结构175

三、在内、外宇宙交叉点上设计场景181

一、人的意识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形态188

第七节人物意识流动的深层次结构188

二、“自由联想”和人物的心理定势192

三、新时期小说中人物意识流动深层次描绘的四种方式195

第八节内心视象与艺术创造201

一、内心视象与艺术假定性201

二、内心视象的特点203

三、内心视象的表现形态205

第九节“自我”与“非我”208

一、“灵魂的探索”208

二、“自我”与“非我”的辩证关系209

三、设身处地,推己及人210

四、从“安娜之死”看“自我”与“非我”211

第一节关于现实主义创作美学特征的思考218

一、“在全部赤裸和真实中来再现生活”218

第四章现实主义文学审美判断218

二、人物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双向同构、对位效应221

三、现实主义创作的三大艺术功能223

四、现实主义的客观描绘与作家主体性体现225

五、现实主义不是一种自我封闭体系,它也在发展变化234

第二节“生活流”: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一种表现形态241

一、“生活流”——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反映社会和人生命运241

二、“生活流”是创作主体艺术地把握世界的一种观念和方式241

三、“生活流”与“意识流”244

四、从“生活流”创作看生活与艺术的辩证关系245

五、“生活流”创作的三个艺术特征246

第五章艺术表现方法与审美判断255

第一节叙述视角255

一、问题的提出255

二、外视角的艺术功能256

三、内视角的艺术功能258

四、内外视角的交叉互补267

第二节情节淡化272

一、“情节淡化”是新时期小说走向世界的标志吗?273

二、在小说与散文交叉状态中出现的“情节淡化”274

三、“情节淡化”是否扬弃了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276

四、现代派式的“情节淡化”,虽可备此一格,但评价不宜过高281

第三节典型化282

一、典型化与类型化283

二、典型化与个性化286

三、典型化:共性与个性两极分化中的统一289

四、典型化:以少总多、形神兼备、虚实相生292

第四节陌生化与奇特美295

后记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