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旅游地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旅游地学导论
  • 庞桂珍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94115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旅游地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旅游地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旅游地学的内涵1

一、旅游地学问题的提出及其概念1

二、旅游地学的特点3

第二节 旅游地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旅游业中的作用4

一、旅游地学与地理学的关系4

二、旅游地学与地质学的关系5

三、旅游地学与旅游学的关系5

四、旅游地学与人文学科的关系5

五、旅游地学在旅游业中的作用5

第三节 旅游地学的学科构架6

一、旅游地学研究的对象6

二、旅游地学研究的任务7

三、旅游地学资源的分类7

四、旅游地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9

第四节 旅游地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9

一、旅游地学的历史9

二、旅游地学的今天10

三、旅游地学的未来11

第二章 旅游地学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13

第一节 地球的结构13

一、内部结构13

二、外部结构16

三、地球表面结构的控景规律17

第二节 地球的物质20

一、矿物20

二、岩石23

三、矿床26

四、地球物质的地学景观属性28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30

一、内动力地质作用31

二、外动力地质作用33

三、内外地质作用的造景功能37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38

一、地层与地层层序39

二、生物与生物层序40

三、地球演化历史与地质年代表41

四、地壳演化的地学景观记录42

第三章 旅游地学资源的成因及分类46

第一节 旅游地学资源的分类及特性46

一、旅游资源的一般特性46

二、旅游资源的地学特性47

第二节 矿物、观赏石旅游地学资源49

一、矿物晶体的美学利用49

二、观赏石的概念与分类51

第三节 岩石旅游地学资源54

一、花岗岩与旅游地学资源54

二、火山岩与旅游地学资源55

三、变质岩与旅游地学资源56

四、砂岩与旅游地学资源57

五、石灰岩与旅游地学资源58

六、砾岩与旅游地学资源59

第四节 地质构造旅游地学资源59

一、断层与旅游地学资源59

二、节理与旅游地学资源60

三、褶皱与旅游地学资源61

第五节 黄土旅游地学资源62

一、黄土地貌与旅游地学资源62

二、黄土高原与旅游地学资源62

三、黄土盆地与旅游地学资源63

四、黄河河谷地貌与旅游地学资源64

五、黄土地与华夏文明64

第六节 砾漠、沙漠、沙丘旅游地学资源66

一、砾漠地学景观66

二、沙漠地学景观66

三、沙丘地学景观特征67

四、风蚀地貌地学景观68

第七节 水体旅游地学资源69

一、河流与旅游地学资源69

二、湖白与旅游地学资源71

三、海岸带与旅游地学资源72

四、名泉与旅游地学资源73

五、瀑布与旅游地学资源76

第八节 冰川与旅游地学资源78

一、冰川的形成78

二、冰川的分类78

三、冰川地貌与旅游地学资源79

四、冰水地质作用及其产物79

五、中国现代冰川的分布与景观特征80

第九节 地质灾害与旅游地学资源80

一、地震与旅游地学资源80

二、崩塌、滑坡与旅游地学资源81

三、泥石流与旅游地学资源82

四、地裂缝与旅游地学资源85

第四章 人文旅游资源的旅游地学特征89

第一节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地学特征89

一、历史文化资源的区域性及旅游地学环境特征89

二、古人类遗址的旅游地学特征90

第二节 园林建筑及其工程景观的地学特征93

一、悠久的造园历史93

二、写意山水型的民族特色94

三、寓情于景95

四、虽由人做,宛自天成95

五、引人入胜的造景手段96

第三节 古陵墓资源的地学特征97

一、风化松散土、黄土地貌古陵墓97

二、基岩山地古陵墓98

第四节 宗教文化景观的旅游地学特征99

一、宗教文化分布的地域特征99

二、石窟文化的旅游地学特征100

三、名山、名寺的旅游地学资源101

第五节 民族风俗的旅游地学特征109

一、民族性、阶层性、时代性109

二、原始性与神秘性110

三、实用性和地区性112

四、传承性、融合性、变革性113

第五章 中国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征114

第一节 中国地质地层地貌的概况114

一、地层岩石区域分布特征114

二、地质构造区域划分及特征117

三、地形地貌区域发育特征120

四、中国地质演化历程123

第二节 中国地貌类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征126

一、山脉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征126

二、高原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征128

三、盆地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征131

四、平原与丘陵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征133

五、河流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征137

第三节 中国地质类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性140

一、矿物、岩石类(观赏石)旅游地学资源分布规律及特征140

二、古生物、古人类及地质遗迹类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征141

三、地质构造遗迹类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征145

四、地质灾害类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征147

第四节 中国旅游地学资源的组合分布特征149

一、块、带镶嵌的区域分布特征149

二、地貌与地质相交的组合分布特征150

三、自然地学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的组合分布特征151

第六章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地学特征154

第一节 国家地质公园的由来154

一、国家地质公园的历史154

二、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目的与意义155

第二节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与分类158

一、中国地质公园分布概况158

二、中国境内的世界地质公园159

三、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地学分类168

四、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前景182

第三节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地学观赏价值与旅游价值183

一、国家地质公园核心景观地质遗迹特点与自然属性183

二、国家地质公园的观赏价值184

三、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价值186

第七章 旅游地学的审美与实践188

第一节 旅游的审美历程及心理过程188

一、旅游地学审美的认识过程188

二、旅游地学审美的情感过程192

第二节 旅游地学景观美的构成与特征197

一、旅游地学景观美的构成197

二、旅游地学景观美的特征198

第三节 旅游地学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嵌合与交融202

一、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文化景观202

二、为风景增添异彩的神话传说和地方习俗204

第四节 旅游地学景观观赏方法与实践205

一、旅游地学景观观赏方法205

二、观赏的距离207

三、观赏的角度209

四、观赏的时机211

五、旅游地学探险213

第八章 旅游地学资源调查与评价217

第一节 旅游地学资源调查217

一、旅游地学资源调查的意义217

二、旅游地学资源调查的原则218

三、旅游地学资源调查的类型和内容218

四、旅游地学资源调查的程序与方法221

第二节 旅游地学资源评价222

一、旅游地学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222

二、旅游地学资源评价的程序与内容223

三、旅游地学资源评价的方法225

四、旅游地学资源评价的关键问题232

第三节 旅游地学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的表述234

一、旅游地学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成果表述234

二、旅游地学资源的可视化235

第四节 旅游地学资源调查与评价案例236

案例一:陕西延川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学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236

案例二: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学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240

第九章 旅游地学资源开发与规划244

第一节 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的理论基础244

一、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的本质244

二、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的目的245

三、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的特点245

四、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的原则247

第二节 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的内容和分类248

一、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的内容248

二、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的分类252

三、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的模式253

第三节 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的方法257

一、制定规划的目标258

二、资料调查与现场调研258

三、旅游地学资源规划编制的要求与方案260

第四节 案例分析——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264

一、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地学资源开发规划的地质背景、资源赋存状况264

二、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地学资源开发条件266

三、总体规划依据和原则266

四、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空间布局268

第十章 旅游地学资源的保护与管理272

第一节 旅游地学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72

一、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关系272

二、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冲突关系274

第二节 旅游地学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277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277

二、生态环境理论281

第三节 旅游地学环境监测与管理283

一、旅游地学环境监测283

二、旅游地学环境管理287

第四节 旅游地学环境管理保护手段291

一、旅游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291

二、旅游环境管理的行政手段292

三、旅游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292

四、旅游环境管理的规划手段293

五、旅游环境管理的宣传教育手段295

六、旅游环境管理的科技手段297

第五节 旅游地学景区的环境管理298

一、旅游地学景区旅游行为引导与管理298

二、旅游地学景区经营行为管理299

三、旅游地学景区的安全管理303

主要参考文献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