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金融通史 第6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1996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金融通史 第6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1996
  • 李飞等主编;杨希天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2402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9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金融通史 第6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199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和货币制度的建立13

第一节 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14

一、 新中国金融体系建立的独特道路14

二、 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机构的建立和发展15

三、 接管改造官僚资本金融机构17

四、 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21

五、 对民族资本金融业进行整顿和改造22

六、 试办农村信用合作社28

七、 整顿原有的保险业,建立新中国保险业体系30

第二节 独立统一的货币——人民币制度的建立32

一、 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人民币制度的艰巨性32

二、 彻底肃清国民党政策发行的货币33

三、 有步骤地收回各革命根据地银行发行的货币34

四、 严禁金银计价流通和私相买卖36

五、 禁止外国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37

第二章 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努力的金融工作40

第一节 制止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41

一、 制止通货膨胀决策的制定41

二、 金融物价的初步治理42

三、 认真贯彻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45

四、 在调整工商业和贯彻“三边”方针中理顺货币流通49

五、 开始建立有计划调节货币流通制度51

第二节 运用银行信用和保险业务支持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53

一、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银行信贷政策53

二、 集中资金支持国营及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壮大55

三、 贯彻“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正确发展57

四、 配合土地改革,积极支持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60

五、 灵活运用利率杠杆,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3

六、 发展保险业务,支持国营和合作经济发展66

一、 建立独立自主的外汇管理制度69

第三节 建立新中国外汇管理制度,开展外汇业务69

二、 建立外汇指定银行的管理制度70

三、 独立自主地制定统一的人民币汇价71

四、 实行供汇与结汇制,集中外汇收入,合理使用外汇72

五、 执行人民币、外币、金银进出国境管理制度73

六、 建立新的国际清算关系73

七、 抓紧做好侨汇工作74

第三章 高度集中金融体制的形成和发展79

第一节 高度集中统一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80

一、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度集中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80

二、 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82

三、 撤销各大行政区中国人民银行区行84

四、 中国农业银行的第二次建立和撤销85

五、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建立86

六、 农村信用合作化的迅猛发展87

七、 “大跃进”中农村金融机构变革的失误89

八、 “文化大革命”对银行及信用社组织机构的冲击91

第二节 高度集中的金融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变化94

一、 建立纵向型的国家银行信贷管理体制94

二、 取消商业信用,集中信用于国家银行95

三、 建立集中管理的货币投放回笼计划制度97

四、 建立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体制98

五、 建立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制度99

六、 “一五”时期对金融管理制度的若干调整104

七、 “大跃进”中金融管理制度变革的失误及纠正107

八、 “文化大革命”对金融管理制度的冲击和拨乱反正110

第四章 计划经济时期货币和货向流通113

第一节 “一五”时期稳定货币金融的成就113

一、 发展国家工商业,充实稳定货币的物质基础113

二、 发行新人民币,完善人民币制度116

三、 1956年纠正经济工作冒进,解决货币发行过多的经验120

四、 “一五”时期对货币和货币流通问题的研究122

二、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28

一、 “大跃进”引发了大失调128

第二节 对“大跃进”造成严重通货膨胀的治理128

三、 “西楼方针”进一步贯彻落实经济调整130

四、 “银行工作六条”的提出和贯彻131

五、 采取必要措施,回笼过多货币133

六、 经济调整取得成效,货币恢复稳定136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对货币稳定的冲击和以后的整顿137

一、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冲击和稳定货币的努力137

二、 对“三个突破”的纠正138

三、 《财政金融问题汇报题纲》的提出和受挫139

四、 “文化大革命”后期货币问题上的错误理论140

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货币流通的整顿140

六、 计划经济时期货币流通情况回顾141

第五章 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金融业务145

第一节 信贷资金的集聚和利率、结算制度的变化145

一、 信贷基金和存款管理145

二、 城乡居民储蓄业务变化150

三、 利率体系和利率水平的变化156

四、 银行转账结算的统一和发展160

第二节 农村信贷业务的发展166

一、 农业信贷管理制度的演变166

二、 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支持农业合作化168

三、 发放各种农业贷款,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169

四、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业务发展172

第三节 工商信贷业务的发展变化174

一、 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体制和银行工商信贷制度、原则的变革174

二、 银行信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促进180

三、 银行信贷对国营工商业发展的支持182

第四节 统一经营的国际金融业务188

一、 中国银行成为外汇专业银行188

二、 国际结算方式的演变189

三、 抓紧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191

四、 从支持建立远洋船队起步的外汇贷款194

五、 周恩来、陈云推动国际经济、金融调研196

六、 计划经济时期的外汇收支情况197

第五节 保险事业从发展走向萎缩198

一、“一五”时期保险事业的发展198

二、“大跃进”后保险事业走向萎缩200

第六章 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和完善205

第一节 稳步渐进的经济、金融改革206

一、 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经济金融改革206

二、 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指引下的经济金融改革209

三、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金融体制改革213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216

一、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履行中央银行职能216

二、 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进一步转换219

三、 外汇管理专门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220

四、 中央银行的职能进一步法律化222

一、 国家专业银行的分设223

第三节 国有银行体制的演变223

二、 政策性银行的设立227

三、 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化229

四、 《商业银行法》的颁布230

第四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和发展231

一、 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的建立231

二、 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和发展232

三、 城市合作银行从试点到逐步推广235

第五节 城乡信用合作社的发展237

一、 城市信用合作社的诞生和发展237

二、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241

第六节 侨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和发展245

一、 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的设立245

二、 侨资、外资银行营业机构的增多246

三、 侨资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增加248

四、 侨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法规的逐步健全248

一、 信托投资机构的曲折发展249

第七节 信托投资机构和证券机构的建立和发展249

二、 证券经营机构和证券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252

第八节 保险机构的恢复、发展和改革253

一、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恢复和改革253

二、 其他保险机构的建立和发展255

三、 《保险法》的颁布255

第九节 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256

一、 金融租赁公司的起步256

二、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258

三、 典当业的几度沉浮259

四、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和整顿261

五、 严禁私人办“钱庄”及各种融资“聚会”263

第十节 海外中资金融事业的发展265

一、 海外中资银行机构发展的新阶段265

二、 海外中资保险机构的建立与发展266

一、 货币流通范围问题研究268

第七章 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和金融运行情况268

第一节 货币政策和货币流通问题的探索268

二、 货币政策目标问题研究269

三、 关于坚持稳定货币政策的争论271

第二节 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三次改革272

一、 帝行信贷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计划管理体制272

二、 实行“实贷实存”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273

三、 实行“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275

第三节 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277

一、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277

二、 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和改进277

第四节 1979-1996年金融运行状况280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稳定货币的成就286

一、 对“洋跃进”引起通货膨胀的治理286

二、 1984年的宏观经济失控及治理中的曲折288

三、 1988年明显的通货膨胀及两年治理整顿288

四、 1992年第四季度开始的通货膨胀及其“软着陆”289

第八章 银行信用改革和业务发展293

第一节 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拓展294

一、 运用经济方法组织存款294

二、 城乡储蓄存款急剧上升296

三、 金融债券的发行299

四、 信用卡业务的发展301

五、 银行资本金变化301

一、 突破禁区,发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303

第二节 工商信贷改革和业务发展变化303

二、 支持科技进步,发放科技贷款306

三、 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后银行信贷的变化307

四、 工业高速增长中的工业流动资金贷款311

五、 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中的商业信贷314

六、 新兴的房地产金融业务320

七、 银行信贷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措施323

八、 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信用的引导和监管325

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327

第三节 政策性信贷业务的开展327

一、 国家开发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327

三、 中国进出口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328

第四节 农村信用改革和业务发展变化329

一、 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为主线,端正农村信贷方向329

二、 银行信贷支持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331

三、 以丰富“米袋子”、“菜篮子”为重点,全面支持农、副、牧、渔、林的发展333

四、 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发展334

五、 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加速农村富裕进程335

六、 配合“扶贫工程”,帮助农村脱贫致富336

第五节 利率体系和利率管理体制改革339

一、 1979-1984年的利率改革339

二、 1985-1990年的利率改革340

三、 1991-1996年的利率改革341

四、 改革开放后利率工作中几个问题344

一、 以票据为主体的结算制度的推行345

第六节 支付结算制度的全面改革345

二、 严格结算纪律,提高结算效率350

三、 《票据法》的颁布351

第九章 不断扩大的金融对外开放354

第一节 国际金融合作关系的全方位进展355

一、 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355

二、 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席位356

三、 中国加入“非行集团”357

四、 中国加入亚洲开发银行358

五、 中国加入国际清算银行359

六、 中国加入东南亚新澳中央银行组织360

七、 中国与欧洲投资银行建立关系360

八、 各国有专业银行参加了有关的国际金融组织360

九、 中国金融界扩大对外金融往来361

第二节 迅速发展的国际金融业务362

一、 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362

二、 外汇存款业务飞跃发展365

三、 外汇信贷业务的巨大成就366

第三节 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外汇管理体制368

一、 1979-1993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368

二、 实现经济项目下人民币有条件可兑换的体制改革376

三、 实现人民币经济项目下完全可兑换379

第四节 集中统一的外债管理383

一、 借用外债的发展历程383

二、 借用外债的立法和管理体制391

三、 走向规范化的外汇担保管理394

第五节 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变化情况397

一、 日益扩大的国际收支397

二、 国际储备资产管理体制变化400

三、 外汇、黄金储备规模的变化401

第六节 香港回归后的金融定位405

一、 《基本法》在香港回归后的金融方面的法律规定405

二、 处理中国内地和香港两地金融关系应遵循的七项原则406

第十章 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408

第一节 金融同业拆借市场的产生和发展410

一、 同业拆借市场的产生和发展410

二、 同业拆借市场发展中的曲折411

三、 同业拆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14

第二节 票据承兑贴现及再贴现市场的产生和发展415

一、 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产生415

二、 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发展416

第三节 国债(国内债券)市场的逐步形成418

一、 国债发行市场的恢复和发展418

二、 国债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421

第四节 企业债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426

一、 企业债券市场的产生426

二、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的曲折427

第五节 股票市场的产生和发展428

一、 股票市场的产生和迅速发展428

二、 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两所”和“两网”433

三、 国家管理证券市场的机构435

四、 上市股票发行政策和方式436

五、 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变化437

第六节 投资基金市场440

一、 投资基金市场的发端440

二、 涉外基金市场441

第七节 外汇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442

一、 外汇调剂市场的形成和发展442

二、 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的建立447

第八节 保险市场的恢复和快速发展449

一、 国内保险业务的恢复(1979-1983)449

二、 保险业务的全面发展(1984-1990)452

三、 保险业务走向多样化市场化(1990-1996)456

大事记463

主要参考书492

后记4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