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本意识形态批评分析及其翻译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志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400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文学-翻译-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本意识形态批评分析及其翻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的研究对象2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意义7
第三节 选题的研究方法10
第四节 本书的组织架构13
第二章 翻译的意识形态维度研究概略16
第一节 翻译的意识形态维度研究的兴起16
一 描述翻译、翻译规范与意识形态研究17
二 翻译操控派与意识形态研究21
第二节 翻译的意识形态维度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概念24
一 意识形态概念的混杂性24
二 意识形态作用的二元划分和消极社会功能的夸大28
第三节 翻译的意识形态维度研究中的视角选择33
一 翻译文本的选择33
二 翻译策略的选择35
三 语言外部与内部研究视角的选择36
第四节 小结38
第三章 文本意识形态批评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论架构40
第一节 CDA和深度解释学视阈下的语言和意识形态41
一 语言学中的权力和意识形态研究:从缺失到核心42
二 意识形态分析:从直觉描述到内部结构研究45
三 意识形态概念:定位和不足47
第二节 CDA的意识形态分析模式54
一 批评语言学的文本分析重点55
二 社会文化途径的话语三维模型56
三 CDA方法论架构的不足58
第三节 深度解释学的意识形态分析层面61
一 社会历史分析61
二 形式或话语分析62
三 解释/再解释63
四 深度解释学方法论架构的不足65
第四节 意识形态运行模式和整体原则65
一 深度解释学的意识形态运行模式和建构谋略66
二 社会认知途径的扬内抑外整体原则67
三 文本意识形态批评分析的意识形态模式和谋略68
第五节 文本意识形态的批评分析解释方法论架构70
一 架构的三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70
二 意识形态翻译与翻译意识形态73
第六节 小结76
第四章 分类系统的意识形态与翻译78
第一节 分类系统的意识形态意义理据79
一 分类系统和思维79
二 分类的自然基础和常识化81
三 分类和控制84
第二节 分类系统中的意识形态建构谋略85
一 过度词化86
二 重新词化88
三 偏向化命名89
第三节 分类的意识形态意义与翻译91
一 不对称权力关系性质的改变93
二 意识形态建构谋略的整合99
第四节 小结102
第五章 及物性系统的意识形态与翻译105
第一节 及物性过程及其意识形态意义潜势来源106
一 物质过程106
二 心理过程107
三 关系过程108
第二节 语言过程的选择与意识形态意义的编织108
一 过程的选择108
二 参与者的选择112
第三节 语态的选择与意识形态意义的建构114
一 英汉语被动语态的过程小句结构114
二 被动语态使用的动态性115
三 参与者的隐现及其意识形态意义116
第四节 语言过程和现实的错位与翻译119
一 语义角色的隐现119
二 信息焦点的转移125
第五节 小结129
第六章 情态系统的意识形态与翻译131
第一节 情态的意识形态意义理据132
一 情态与控制132
二 “归一性”和磋商空间133
三 情态表达手段的拓展134
第二节 情态与意识形态意义的建构135
一 情态与知识/权力基础135
二 情态的主/客观取向与权力138
三 情态、视点与人际关系140
第三节 情态的意识形态意义与翻译145
一 命题情态的意识形态意义翻译146
二 人际关系的建构与意识形态意义的翻译150
第四节 小结153
第七章 转换系统的意识形态与翻译154
第一节 现实关系的隐喻表达155
一 词汇层的隐喻化转换156
二 语法层的隐喻化转换158
第二节 转换的意识形态运行模式和谋略160
一 转换与语境161
二 虚饰化和具体化163
三 作为过程和结果的转换164
第三节 名物化的意识形态意义建构167
一 掩饰施动者的问题角色168
二 操控社会和文化焦点169
三 知识和观点的常识化170
第四节 名物化意识形态意义潜势的翻译170
一 英汉语名物化形式差异171
二 名物化意识形态意义潜势的翻译173
第五节 小结177
第八章 结语179
参考文献185
致谢203
CONTENTS204
热门推荐
- 3693684.html
- 860497.html
- 861066.html
- 3566577.html
- 1466895.html
- 3152582.html
- 3794447.html
- 486060.html
- 640141.html
- 29511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0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9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8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6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5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7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93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48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3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