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美术史 古典美学思想与优秀作品赏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维,林建群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31842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美术史 古典美学思想与优秀作品赏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1
顾恺之画论1
谢赫《古画品录》1
张怀瓘《画断》、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王维《画山水诀》、张彦远《历代名画记》2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邓椿《画继》3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米芾《画史》、黄休复《益州名画录》3
《宣和画谱》、董逌《广川画跋》、苏轼《东坡题跋》3
郭熙《林泉高致集》、韩拙《山水纯全集》4
倪瓒绘画美学思想4
夏文彦《图绘宝鉴》、汤垕《画鉴》、黄公望《写山水诀》、王绎《写像秘诀》6
董其昌及其绘画理论6
中国古代人物画理论7
中国古代山水花鸟画理论8
中国古代人物画10
(战国)楚墓帛画《人物龙凤图》10
(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10
(西汉)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彩绘帛画11
(东汉)武梁祠西王母、历史故事、车骑画像石12
(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12
(东汉)舞乐杂技画像砖13
(东汉)《车骑出行图》14
(唐)《宾客图》14
(唐)《执扇宫女图》14
(唐)《宫女图》15
(北魏)《摩柯萨棰舍身饲虎图》15
(西魏)《东王公》16
(元)永乐宫壁画《朝元图》17
(元)《钟离权度吕洞宾图》18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19
(东晋)颐恺之《女史箴图》20
(唐)阎立本《步辇图》21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22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22
(唐)张萱《捣练图》23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24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25
(唐)韩干《牧马图》26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27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30
(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33
(宋)赵佶《听琴图》34
(宋)李唐《采微图》35
(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36
(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37
(宋)李嵩《货郎图》37
(宋)梁楷《泼墨仙人图》38
(宋)梁楷《六祖劈竹图》38
(元)王绎《杨竹西小像》38
(明)唐寅《秋风纨扇图》39
(明)曾鲸《王时敏小像》40
(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卷》40
中国古代山水绘画42
(隋)展子虔《游春图》42
(五代后梁)荆浩《匡庐图》43
(五代后周)李成、王晓《读碑窠石图》44
(五代后梁)关仝《关山行旅图》44
(五代)董源《潇湘图》45
(五代)巨然《秋山问道图》46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47
(宋)范宽《雪景寒林图》48
(宋)郭熙《早春图》49
(宋)郭熙《窠石平远图》49
(宋)王诜《渔村小雪图》50
(宋)郭忠恕《雪霁江行图》51
(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52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53
(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54
(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图》55
(宋)马远《踏歌图》55
(宋)李迪《风雨归牧图》56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57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59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60
(元)倪瓒《渔庄秋霁图》61
(元)吴镇《渔父图》62
(元)王蒙《青卞隐居图》63
(元)朱德润《林下鸣琴图》63
(明)沈周《庐山高图》64
(明)王履《华山图》64
(明)文徵明《兰亭修楔图》65
(清)王时敏《仙山楼阁图》66
(明)唐寅《落霞孤鹜图》66
(清)朱耷《秋林亭子图》67
(清)石涛《山水清音图》67
(清)龚贤《夏山过雨图》68
中国古代动物、花鸟画70
(唐)韩晃《五牛图》70
(宋)陈容《云龙图》71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71
(宋)黄居宷《山鹧棘雀图》72
(宋)崔白《禽兔图》73
(宋)崔白《寒雀图》73
(宋)赵昌《写生蛱蝶图》74
(宋)文同《墨竹图》75
(宋)赵佶《芙蓉锦鸡图》75
(宋)佚名《出水芙蓉图》76
(宋)李嵩《花篮图》76
(宋)王冕《墨梅图》77
(明)徐渭《墨葡萄》78
(明)徐渭《牡丹蕉石图》79
(清)朱耷《荷花水鸟图》79
(清)恽寿平《落花游鱼图》80
(清)郑燮《风竹图》80
中国古代书法篆刻82
(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82
(西周)大盂鼎铭文82
(东周)石鼓文83
(秦)秦诏版84
(商周)安阳出土铜玺84
(战国)日庚都萃车马84
(秦)泰山刻石85
(西汉)马王堆帛书86
(汉)武威《仪礼》简87
(东汉)熹平石经88
(东汉)张迁碑88
(东汉)曹全碑89
(西汉)文帝行玺印89
(汉)皇后之玺印90
(汉)琅邪相印章90
(汉)杨威将军章91
(三国魏)宣示表91
(西晋)平复帖92
(三国)急就章92
(东晋)兰亭序93
(东晋)中秋帖94
(东晋)伯远帖94
(北魏)张猛龙碑95
(北朝)泰山经石峪《金刚经》95
(晋)刘龙三套印96
(隋)真草千字文97
(唐)孔子庙堂碑97
(唐)九成宫醴泉铭98
(唐)雁塔圣教序99
(唐)信行禅师碑99
(唐)书谱100
(唐)古诗四帖101
(唐)李思训碑101
(唐)祭侄季明文稿102
(唐)颜家庙碑103
(唐)自叙帖104
(唐)玄秘塔碑104
(五代)神仙起居法105
(唐)中书省之印105
(北宋)自书诗106
(北宋)黄州寒食诗帖107
(北宋)诸上座帖107
(北宋)苕溪诗帖108
(南宋)自书诗帖108
(元)吴兴赋109
(南宋)汪氏报本庵记109
(元)苏轼海棠诗卷110
(元)心经111
(元)真镜庵募缘疏卷111
(元)王元章氏印113
(明)游七星岩诗113
(明)急就章113
(明)致元和札114
(明)七言律诗115
(明)临王羲之书115
(明)送李愿归盘谷序116
(明)七言律诗116
(明)喜雨诗117
(明)深得酒仙三昧118
(明)文彭之印118
(清)自作五律119
(明)竹篱茅舍119
(清)七言律诗120
(清)录禹王碑文120
(清)唐诗集句121
(清)七言联122
(清)八言联122
(清)会稽赵之谦印信长寿印123
(清)破荷亭印123
(清)梁麟章印124
(新石器时代)兽形红陶壶125
(新石器时代)陶人头125
中国古代雕塑125
(商代后期至西周初)青铜人头像126
(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楚墓漆绘木俑126
(秦)秦始皇陵兵马俑127
(西汉)乐舞百戏陶俑群130
(东汉)击鼓说唱俑130
(西晋)对坐书吏俑131
(南北朝)高髻女俑131
(隋)彩绘女立俑132
(唐)女立俑132
(唐)参军戏俑132
(唐)三彩釉骆驼133
(唐)骆驼载舞乐俑133
(金至元间)陶杂剧俑134
(唐)骆驼载乐俑134
(东汉)石兽135
(汉代)霍去病墓雕刻:马踏匈奴135
(汉代)霍去病墓雕刻:卧马136
(汉代)霍去病墓雕刻:跃马136
(汉代)霍去病墓雕刻:伏虎137
(汉代)霍去病墓雕刻:卧牛138
(南北朝)梁武帝萧衍修陵天禄138
(南北朝)陈文帝陈倩永宁陵麒麟139
(南北朝)梁吴平忠侯萧景墓前石狮139
(南北朝)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狮及神道柱140
(隋)安济桥浮雕140
(唐)“昭陵六骏”之一:青骓141
(唐)“昭陵六骏”之一:飒露紫及丘行恭像141
(唐)乾陵翼马142
(唐)乾陵蹲狮143
(唐)顺陵雄狮143
(北魏)云冈石窟释迦坐像144
(西魏)菩萨与比丘尼立像144
(北魏)童男、童女供养像145
(北魏)宾阳中洞释迦坐像146
(唐)奉先寺巨型造像之146
(唐)奉先寺巨型造像之二147
(唐)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坐像148
(唐)奉先寺右侧之弟子像、菩萨像148
(唐)菩萨立像149
(唐)奉先寺左侧之力士像、天王像149
(唐)迦叶、菩萨、天王150
(唐)迦叶立像151
(唐)菩萨头像151
(唐)乐山大佛152
(唐)鉴真坐像152
(唐)修定寺塔雕刻153
(宋)女供养人像153
(宋)晋祠侍女群像154
(宋)晋祠侍女立像之一155
(宋)晋祠侍女立像之二155
(宋)养鸡女156
(辽)菩萨像156
(清)注茶半托迦罗汉157
(明)山西大同九龙壁浮雕157
(清)波暗提婆尊者158
(清)老子骑牛158
(清)梁山聚义159
(清)大阿福160
(清)张明山:渔樵问答160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61
(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彩陶涡纹曲腹盆161
(新石器时代)人头形器口彩陶瓶161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璇涡纹双耳尖底瓶162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彩陶三件162
(新石器时代)乌家窑类型彩陶钵163
(西晋)青瓷羊形器164
(新石器时代)半山类型壶164
(新石器时代)锯齿菱格纹彩陶罐164
(三国)青瓷熊形灯165
(南朝)青瓷大莲花尊165
(唐)青瓷龙柄凤头壶165
(隋—唐)白瓷兽耳瓶166
(唐)白瓷贴花高足钵166
(唐)唐三彩贴花龙耳瓶166
(唐)唐三彩宝相花盘167
(宋)汝窑青瓷盘167
(宋)龙泉窑三足炉167
(宋)钧窑三足洗168
(宋)黑釉雕剔花卉罐168
(清)清代瓷器四件169
(元)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瓶169
(元)青花瓷器二件169
(清)江苏宜兴紫砂壶171
(商)玉龙、玉虎171
(西汉)金镂玉衣172
(清)“桐荫仕女图”玉饰172
(商)“司母戊”方鼎173
(商代后期)人面纹方鼎173
(商)鸮尊173
(商)四羊尊174
(西周)毛公鼎174
(东周)莲鹤方壶175
(春秋)越王勾践剑175
(西周)利簋175
(战国)曾侯乙编钟176
(战国)螭梁盉176
(战国中晚期)错金云纹犀尊177
(战国中晚期)龙凤金银错方案177
(战国)银首人俑灯178
(战国)十五连盏树形铜灯178
(西汉)长信宫灯179
(西汉)错金银博山炉179
(西汉)竹节薰炉179
(西汉)牛虎形案180
(西汉)骑士贮贝器180
(东汉)青铜奔马181
(战国中晚期)错金银虎噬鹿屏风插座181
(西汉)漆锺、漆鼎和漆耳杯、漆盒182
(战国)虎座鸟形鼓架182
(明)剔红牡丹纹盖碗183
(明)黑漆描金云龙纹药柜183
(战国)龙凤纹绣衾和龙、凤、虎纹绣罗单衣183
(西汉)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绣品184
(唐)飞鸟团花锦185
(南宋)《缂丝莲塘乳鸭图》绣品185
(明)顾绣《宋元名迹册·洗马图》186
(清)《极乐世界织锦图》186
(唐)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筹筒187
(唐)刻花金碗187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和金匙187
(大理)银镶珠金翅鸟188
(清)金嵌珠天球188
(明)掐丝珐琅勾莲花花觚189
(明)掐丝珐琅玉壶春瓶189
(明)金铀翠嵌宝石凤冠189
(明)明式家具椅子190
(明)黄花梨嵌椭木宝座190
(明)黄花梨五屏风式龙凤纹镜台191
(明)软螺钿镶嵌《园林仕女图》六曲屏风191
(清)紫檀多宝塔192
北京故宫193
河北赵县安济桥193
北京怀柔县黄花城长城193
中国古代建筑193
北京天安门194
北京故宫午门195
北京故宫太和门196
北京故宫太和殿196
北京故宫中和殿、保和殿197
北京故宫保和殿北面御路197
北京故宫乾清宫197
紫禁城角楼198
北京故宫皇极殿旁的垂花门198
北京故宫太和殿藻井199
北京故宫乾清门前金缸199
建筑彩画: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200
北京天坛圜丘坛201
北京天坛201
北京天坛皇穹宇202
北京天坛皇穹宇天花203
北京天坛回音壁203
北京天坛祈年殿203
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204
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205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205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206
曲阜孔庙大成殿蟠龙石柱206
天津市蓟县独乐寺观音阁207
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207
河北承德普乐寺208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208
河北承德须弥福寿之庙209
广东陈家祠堂大堂脊饰209
广东陈家祠堂前座墙饰210
西藏拉萨大昭寺与布达拉宫211
山西浑源县悬空寺212
山东历城县神通寺四门塔212
河北正定县广惠寺花塔213
山西应县木塔213
浙江杭州六合塔214
江苏苏州云岩寺塔214
河南开封祐国寺塔215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215
上海龙华塔215
福建泉州开元寺镇国塔216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216
陕西西安大雁塔217
陕西西安小雁塔217
北京北海公园白塔218
北京天宁寺塔218
北京妙应寺白塔219
云南景洪飞龙白塔219
江苏苏州拙政园“小飞虹”220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220
江苏苏州留园曲溪楼220
江苏苏州留园冠云峰221
江苏苏州西园湖心亭221
苏州环秀山庄假山222
江苏苏州网师圆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222
江苏苏州网师园殿春簃223
江苏无锡寄畅园224
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和佛香阁224
北京颐和园长廊224
北京颐和园自鱼藻轩西望玉泉山225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225
北京圆明园西洋楼遗迹225
北京北海公园五龙亭226
杭州西湖“我心相印”亭与“三潭印月”226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227
江苏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和莲性寺白塔227
苏州古典园林的漏窗228
安徽黟县际联村民居229
北京四合院建筑229
福建民居230
附录 中国历代美术经典论述232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的特点232
商周雕塑的艺术特色232
《人物龙凤图画》和《人物御龙图》所代表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232
秦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233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与山东临沂金雀山出土的帛画内容和艺术的比较234
画像石、画像砖主要分布的地区及其内容和艺术成就234
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要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235
中国书法艺术从原始到秦汉时代发展的历程236
顾恺之的年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贡献237
《古画品录》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意义238
中国佛教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原因以及佛教艺术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238
十六国至北朝时期的中国三大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23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碑刻作品及其风格特色240
王羲之的主要书法作品及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地位240
唐代美术在其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发展特点241
唐代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242
隋唐时期的重要山水画家及其艺术创作的风格特点243
唐代敦煌石窟艺术与南北朝时期艺术相比较中的发展和变化244
唐代陵墓雕刻的重要作品及其艺术成就245
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山水画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245
隋唐五代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246
五代重要人物画家和作品247
徐熙、黄筌花鸟画的不同风格及对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影响247
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248
宋代“院画”花鸟画的艺术成就249
“南宋四家”的创作与南宋山水画艺术的发展250
两宋时期出现的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以及他们的艺术主张250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评述宋代人物风俗画的发展251
赵孟頫绘画的艺术成就和理论见解对文人画艺术发展的影响252
“元四家”的生平、创作和艺术成就253
元代永乐宫壁画的艺术成就及影响255
宋代“书法四家”和元代赵孟頫的书法艺术256
“浙派”重要画家的艺术成就256
“吴门画派”的形成、发展及艺术特色257
徐渭花鸟画的创作对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的贡献258
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59
八大山人的生平及艺术成就260
石涛的生平、艺术经历及其艺术创作、艺术理论对中国绘画发展的影响261
“清六家”的师承和艺术追求,以及“清六家”艺术风格的异同及其对中国绘画的影响261
清代宫廷绘画活动的情况,以及外来画家的宫廷创作活动对其影响263
“扬州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艺术倾向264
“上海画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艺术创作成就265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的艺术成就266
明代书籍版画的发展概况267
清代木版年画的发展面貌及艺术特色267
以“四合院”为例的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特点268
明代中期书法艺术的“吴门三家”和明代后期陈淳、徐渭、董其昌的书法艺术269
清代碑学的兴起和“西泠八家”的篆刻艺术269
参考文献271
热门推荐
- 2354167.html
- 2241468.html
- 1063219.html
- 3495846.html
- 3136569.html
- 3262538.html
- 259100.html
- 1404219.html
- 2081201.html
- 2283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9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1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66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5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3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3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8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60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44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7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