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权利规范的转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常健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720103389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7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权利与义务 道德规范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权利规范的转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篇 权利规范与经济体制7
第一章 权利、权利规范与权利意识7
第一节 权利7
一、“权利”一词的起源、用法和翻译7
二、中西学者对权利概念的各种不同界定11
三、权利的哲学规定:权利是社会以肯定的规范方式对主体自由的限制19
第二节 权利规范33
一、权利的构成要素及权利的分类34
二、权利规范的结构37
三、权利规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40
第三节 权利意识42
一、权利意识的特征43
二、权利意识与权利规范45
三、权利意识形态47
第二章 权利规范的正义性48
第一节 正义的绝对性:普遍形式还是现实内容?50
一、普罗泰戈拉对绝对正义的否定50
二、柏拉图的正义理念论50
三、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的普遍形式与现实内容的区分51
四、罗马怀疑论者对绝对正义的攻击55
一、西塞罗的自然法理论56
第二节 正义的客观基础:神圣的还是世俗的?56
二、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学正义论59
三、格老秀斯对自然法的非神学解释64
四、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65
第三节 正义的世俗基础:自然的还是社会的?74
一、卢梭的社会正义论74
二、休谟的结果正义论77
三、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正义论82
第四节 正义的社会根据:绝对理性还是经验后果?87
一、康德的先验正义论88
二、诺齐克的自由主义正义论92
三、罗尔斯的平等主义正义论95
第五节 本书的观点:权利规范的历史正义论105
一、权利规范正义性的形式要求:同一尺度107
二、权利规范正义性的内容要求:消解冲突110
三、权利规范正义原则的整体性114
四、权利规范正义原则的历史性115
五、正义原则与正义的判定原则117
第三章 经济体制与权利规范120
第一节 生产的技术方式与社会经济体制121
第二节 经济体制与经济权利规范129
第三节 经济权利规范与政治权利规范133
第四节 社会权利规范的整合138
第二篇 不同经济体制下的权利规范147
第四章 历史上的不同经济体制及其权利规范147
第一节 狩猎采集时代的经济体制与权利规范147
一、狩猎采集时代生产的技术方式和共济经济体制148
二、同享共担的经济权利规范152
三、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规范156
第二节 农牧生产的技术方式及其对经济体制和权利规范的要求162
一、农牧时代生产的技术方式162
二、农牧时代的经济体制168
三、农牧时代的经济体制对权利规范的要求170
一、统一配定的经济体制172
第三节 统一配定的经济体制及其权利规范172
二、在统一配定土地的经济体制下权利规范的总体特征178
三、经济权利规范180
四、政治权利规范185
五、社会权利规范187
第四节 层级分封的经济体制及其权利规范190
一、层级分封的经济体制190
二、在层级分封经济体制下权利规范的总体特征192
三、经济权利规范196
四、政治权利规范199
五、社会权利规范200
一、自由交易的经济体制201
第五节 自由交易的经济体制及其权利规范201
二、在自由交易经济体制下权利规范的总体特征210
三、经济权利规范211
四、政治权利规范216
五、社会权利规范221
第六节 农牧时代三种经济体制及其权利规范的比较225
一、农牧时代权利规范的共同点:等级特权225
二、农牧时代各种权利规范间的差异226
三、自由交易的经济体制及其权利规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28
第五章 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权利规范232
第一节 工商时代的生产技术方式232
一、专业分工的普遍化233
二、经济交换的普遍化235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类型和发展239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39
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242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类型244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权利规范249
一、经济权利规范249
二、政治权利规范256
三、社会权利规范262
第四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权利意识发展268
一、近代西方自由权利意识的兴起269
二、近代西方权利平等意识的兴起274
第五节 市场经济社会的权利规范和权利意识的国际化279
一、从公民权利意识到人权意识279
二、国际社会的人权立法283
三、国际人权保护机构的建立288
四、国际人权运动292
第六章 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权利规范296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类型和发展296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96
二、计划经济的发展阶段300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不同类型302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规范307
一、经济权利规范307
二、政治权利规范312
三、社会保障权利315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意识317
一、对自由意识的抑制317
二、平等地享受全面的社会保障的意识320
第一节 中国近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自发形成323
一、中国从农牧经济时代向工商经济时代的缓慢过渡323
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经济体制和权利规范的转变323
第三篇 中国当代权利规范的转型323
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自发形成330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权利意识的转变332
一、中国自明代以来平权意识的发展332
二、个人自由权利意识336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权利规范的形成345
一、晚清末年的权利立法345
二、辛亥革命后的权利立法347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权利立法350
一、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据352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352
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类型355
三、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变化358
第五节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利规范的实际转变360
一、关于所有权改造的争论360
二、对财产所有权的改造364
三、对个人自由权的限制367
四、建立普遍的社会保障体制370
第六节 强化新权利意识形态的各种运动374
一、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74
二、1957年的“反右斗争”376
三、60年代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77
四、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378
第一节 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381
第八章 中国当代经济体制和权利规范的转型381
一、计划经济体制是否能够比市场经济更能促进经济发展?382
二、计划经济体制能否满足平等分配的正义理想?386
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规范和正义原则相容?389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权利规范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396
一、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396
二、共同致富与社会主义的关系401
三、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的关系404
第三节 中国权利规范转变的实际策略405
一、从外扩到内改407
二、从农村到城市408
三、从经营权到所有权410
第四节 权利规范转型过程中的正义问题414
一、新权利规范的正义性问题414
二、过渡性权利规范的正义性问题416
三、体制变革代价的正义性问题418
第九章 各领域权利规范的具体变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19
第一节 权利规范与社会生活变化的总体趋势419
第二节 经济权利规范的转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422
一、经济权利规范的转变趋势422
二、个人的经济行为方式的转变:由听命转向自主424
三、主体间经济联系方式的转变:由政府安排转向主体间的合约426
四、经济风险承担方式的转变:由国家承担转向个人承担428
第三节 政治权利规范的转变及其对政治权力的制约431
一、政治权利规范的变化趋势431
二、政治权利规范的变化对政治生活方式的影响434
第四节 社会权利规范的转变及其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437
一、从组织化生存到社会化生存437
二、对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441
三、个人的独立与个人的责任443
第五节 文化权利规范的变化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447
一、大众传播媒介:由纵向单向度传播到横向多向度交流447
二、教育:由统一制造到个性化培养450
三、文学艺术:由标准化、共性化到个性化453
四、价值观念和信仰:由严格排他到宽容和对话454
第六节 权利规范的转变与权利的司法保护方式的转变456
一、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由官治到法治456
二、法律的形态:从公法主导到私法优先457
三、法律的产生、解释和实施方式:程序化与公开化460
四、权利司法保护的国际化:加入国际人权公约462
第七节 权利规范的转变与道德意识的转变463
一、相对于个人权利的道德义务463
二、以个人自由权利为界限的道德评判464
三、道德约束方式的相对化466
四、道德失范与道德代沟467
参考文献470
热门推荐
- 230461.html
- 660552.html
- 685657.html
- 623355.html
- 2661476.html
- 2255031.html
- 969313.html
- 381472.html
- 1764680.html
- 154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7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0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41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8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6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5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4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