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煤化学与煤质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煤化学与煤质分析
  • 解维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5838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煤-应用化学;煤质分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煤化学与煤质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煤的生成1

1.1 成煤物质1

1.1.1 煤的种类和外表特征1

1.1.2 成煤的原始物质3

1.1.3 植物的有机族组成4

1.2 成煤作用过程7

1.2.1 泥炭化阶段7

1.2.2 煤化阶段10

1.3 主要成煤期与主要煤田14

1.3.1 影响成煤期的主要因素14

1.3.2 主要聚煤期和主要煤田16

2 基础煤岩学18

2.1 宏观煤岩组成18

2.1.1 宏观煤岩成分18

2.1.2 烟煤宏观煤岩类型20

2.1.3 褐煤宏观煤岩类型21

2.2 煤的显微组分22

2.2.1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22

2.2.2 煤的无机显微组分29

2.2.3 显微煤岩组分分类30

2.3 煤岩学的研究方法32

2.3.1 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离和富集33

2.3.2 煤岩分析样品的制备33

2.3.3 煤岩显微组分的反射率36

2.3.4 煤岩组分的定量方法37

2.4 煤岩学在煤炭加工利用中的应用和发展38

2.4.1 煤岩学在选煤中的应用38

2.4.2 煤岩学在煤化工中的应用39

2.4.3 煤岩学的发展40

3 煤的结构42

3.1 煤的大分子结构42

3.1.1 煤大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42

3.1.2 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42

3.1.3 基本结构单元的官能团和烷基侧链44

3.1.4 链接基本结构单元的桥键46

3.1.5 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46

3.1.6 煤分子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48

3.2 煤的结构模型49

3.2.1 煤的化学结构模型49

3.2.2 煤的物理结构模型54

3.2.3 煤结构的综合模型57

3.3 煤结构的研究方法57

4 煤样的采取与制备59

4.1 概述59

4.1.1 有关术语59

4.1.2 采样及其精密度60

4.1.3 煤样的代表性60

4.2 商品煤样的采取61

4.2.1 采样基本原则62

4.2.2 各种情况的采样63

4.2.3 全水分煤样的采取65

4.2.4 采样精密度核对65

4.3 选煤厂生产检查煤样的采取66

4.3.1 生产检查主要项目和采样一般原则66

4.3.2 采样点及采样方法67

4.3.3 自动采样机67

4.4 矿井生产煤样的采取69

4.5 煤层煤样的采取70

4.6 煤样的制备71

4.6.1 制样工序71

4.6.2 煤样的制备方法73

4.6.3 全水分煤样的制备73

4.6.4 日常生产检查煤样的制备74

4.6.5 煤样的减灰75

4.6.6 存查煤样76

5 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77

5.1 工业分析77

5.1.1 煤中的水分及其测定77

5.1.2 煤中矿物质及灰分的测定81

5.1.3 煤的挥发分及其测定88

5.1.4 固定碳含量的计算91

5.1.5 各种煤的工业分析指标范围92

5.2 煤的灰成分分析93

5.2.1 煤灰的组成93

5.2.2 煤灰中各成分的测定方法94

5.3 元素分析98

5.3.1 煤的元素组成98

5.3.2 煤中碳、氢含量的测定100

5.3.3 煤中氮含量的测定103

5.3.4 煤中硫的测定104

5.3.5 煤中氧元素的计算108

5.3.6 煤中微量元素109

5.3.7 煤中有害元素110

5.4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与基准换算112

5.4.1 煤质指标及基准的表示方法112

5.4.2 煤质分析结果的基准换算113

6 煤的一般性质114

6.1 煤的物理性质114

6.1.1 煤的密度114

6.1.2 煤的力学性质120

6.1.3 煤的磁性质126

6.1.4 煤的电性质127

6.1.5 煤的光学性质129

6.2 煤的化学性质135

6.2.1 煤的氧化性质135

6.2.2 煤的加氢137

6.2.3 煤的磺化145

6.2.4 煤的其他化学性质146

6.3 煤的物理化学性质150

6.3.1 煤的润湿性150

6.3.2 煤的润湿热151

6.3.3 煤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152

7 煤的工艺性质156

7.1 煤的发热量测定及其计算156

7.1.1 发热量的表示方法156

7.1.2 煤在大气中燃烧与在氧弹中燃烧的区别158

7.1.3 煤的发热量与煤质的关系159

7.1.4 煤发热量的估算160

7.1.5 发热量各种基准间的换算162

7.2 煤的热解和黏结成焦性质162

7.2.1 煤的热性质162

7.2.2 煤的热解164

7.2.3 煤的黏结与成焦机理169

7.3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及其评定方法175

7.3.1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175

7.3.2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的评定方法175

7.3.3 煤的各种黏结性、结焦性指标间的关系183

7.4 煤的气化与燃烧工艺性质185

7.4.1 煤灰熔融性185

7.4.2 煤灰黏度187

7.4.3 煤的结渣性188

7.4.4 气化反应性189

7.4.5 煤的着火温度191

7.5 煤的可选性192

7.5.1 煤的可选性曲线192

7.5.2 煤的可选性评定194

7.5.3 影响煤可选性的因素195

8 煤的分类和煤质评价197

8.1 煤炭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指标197

8.1.1 煤炭分类的意义197

8.1.2 煤炭分类的方法和原则197

8.1.3 煤炭分类的指标198

8.2 中国和国际煤炭分类199

8.2.1 中国煤炭的分类199

8.2.2 国际煤炭的分类212

8.2.3 国际煤炭分类标准与中国标准的异同213

8.3 煤质评价215

8.3.1 煤质评价的阶段与任务215

8.3.2 煤质评价的内容216

8.3.3 煤质评价的方法216

8.4 各种用煤对煤质的要求217

8.4.1 炼焦用煤对煤质的要求217

8.4.2 气化用煤对煤质的要求218

8.4.3 液化用煤对煤质的要求219

8.4.4 发电用煤对煤质的要求220

8.4.5 高炉喷吹用煤对煤质的要求221

8.4.6 其他用煤对煤质的要求221

参考文献2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