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范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范式
  • 孙英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5585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文化-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范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缘起:概念、争论与立场10

第一节 大众文化的研究定义12

一、“狭义”的文化:理解的起点12

二、大众社会与大众:作为社会基础15

三、文化工业:作为生产途径23

四、大众文化的研究定义28

第二节 文献回顾:“批判主义”与“平民主义”32

一、“批判主义”的立场33

二、“平民主义”的立场39

一、“中观研究”的立场47

第三节 针对“传受关系”的传播学视角47

二、“传受关系”与研究范式55

第二章 系统视野的研究设计61

第一节 系统理论与传播研究62

一、系统的整体性原则62

二、传播系统的主要关系65

第二节 对大众传播模式的借鉴70

一、从组科姆模式到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71

二、赖利的“社会系统模式”75

三、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76

第三节 “理想类型”的研究框架78

一、一种“理想类型”79

二、“一体化学科方法”的启示83

第三章 需要与认同——作为核心概念87

第一节 需要的定义88

一、需要与受众需要89

二、需要、需求与欲望95

第二节 认同的定义99

一、什么是认同?100

二、“Who am I?”102

三、关于社会认同107

一、需要:文化传播的动因111

第三节 作为核心概念的基础111

二、认同:理解消费的一种途径115

第四章 商品化——资本与需要之间119

第一节 文化与受众的商品化121

一、大众文化成为商品121

二、“影子劳动”:受众的商品化129

第二节 需要的生产135

一、受众:需要的“合作生产者”136

二、理论回顾:“意义”的生产141

第三节 需要的控制148

一、“把关”与“说服”系统149

二、技术的影响154

第五章 社会互动——群体和阶层的影响161

第一节 互动、群体与传播163

一、互动与传播163

二、群体的一致性167

第二节 个体行为的群体影响173

一、参考群体:个体行为的样本174

二、受众细分、意见领袖与“认同框架”177

第三节 群体与认同188

一、青少年群体:认同的塑造189

二、性别群体:认同的利用194

三、民族群体:认同的差异202

第四节 社会分层——受众行为的社会影响209

一、阶级与阶层209

二、“中间阶层”与大众文化214

三、需要、认同与阶层差异219

第六章 空间化——基于全球化背景229

第一节 全球化:资本的“最小空间化”231

一、全球化:空间化的特殊形式231

二、技术和资本的推动力235

第二节 空间化:制度和空间的延伸240

一、企业合并:一种制度延伸241

二、跨国文化工业:一种空间延伸250

三、美国的“空间化”优势256

第七章 空间化——基于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264

第一节 消费社会的形成266

一、消费与需要266

二、马克斯·韦伯的线索269

三、“从禁欲到纵欲”274

第二节 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284

一、什么是消费主义?285

二、大众文化的角色291

三、“需要”的重新定义298

第八章 全球文化的现实图景304

第一节 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传播305

一、一种“示范—认同”模式306

二、“文化同质化”?313

第二节 现实与未来的展望323

一、从“数字鸿沟”说起324

二、后发展国家的选择331

人名索引345

参考文献353

后记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