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丛玉隆,马骏龙,张时民主编;王玉林,刘军,李艳等副主编;丁建文,于洪峰,马骏龙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7694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316MB
- 文件页数:527页
- 主题词:尿液检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肾脏的基本结构1
一、肾小体1
二、滤过膜2
三、肾小球肾小管2
四、集合管2
第二节 尿液生成的生理机制2
一、肾小球的滤过2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
三、肾小球滤过的调节4
四、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6
第三节 肾脏疾病的病因及主要临床症状7
一、肾脏疾病的原因7
二、肾脏疾病的症状8
第四节 肾脏病实验室检查历史与趋势8
一、尿液检查发展历史8
二、尿液检查的发展趋势与问题10
第五节 尿液检查实验室的安全性10
一、物理性危险10
二、放射性危险10
三、火灾和爆炸危险11
四、电力性危险11
五、化学性危险11
六、尿液检查生物危害风险12
七、标准预防12
八、生物废物13
九、危险材料的政策13
十、暴露控制计划13
十一、与尿液和体液相关的其他安全性问题13
第二章 尿液分析全面质量管理14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14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14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15
三、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17
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18
五、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20
六、临床检验的操作规程21
第二节 尿液分析前质量管理22
一、尿液标本采集22
二、实验室对标本的接收、上机前处理29
三、尿内物质对干化学法检查影响30
第三节 尿液检查分析中质量管理31
一、程序文件的制定31
二、检测系统的建立与维护41
三、各项记录42
第四节 尿液分析后质量管理43
一、检验结果的确认43
二、尿液检验结果警告或危急值的处理43
三、检验后尿液标本的处理43
第三章 尿液干化学分析技术46
第一节 尿液干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46
一、尿液检查的初级阶段46
二、尿液干化学分析阶段46
三、尿液分析自动化阶段47
第二节 尿液干化学试带检查48
一、尿液颜色48
二、尿液透明度50
三、尿液酸碱度51
四、尿比重52
五、尿蛋白53
六、尿葡萄糖55
七、尿酮体57
八、胆红素58
九、尿胆原59
十、尿液亚硝酸盐60
十一、尿血红蛋白62
十二、尿白细胞酯酶64
十三、尿维生素C65
十四、尿微量白蛋白67
十五、尿肌酐68
十六、尿钙68
第三节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69
一、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分类69
二、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69
三、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组成71
四、尿液分析仪试带组成及结构72
五、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使用73
六、干化学尿液分析的质量管理77
第四节 各种类型的干化学尿液分析仪80
一、Urisys系列干化学分析仪80
二、Clinitek系列干化学尿液分析仪84
三、AX系列干化学分析仪88
四、iChem VELOCITY系列尿液干化学分析仪91
五、LabUMat干化学尿液分析仪94
六、URIT系列干化学尿液分析仪99
七、H系列干化学尿液分析仪101
八、UDC系列干化学尿液分析仪105
九、LX系列干化学尿液分析仪108
十、UA系列尿液干化学分析仪114
十一、AVE-75系列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116
第五节 干化学检查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121
一、干化学检查存在的问题121
二、干化学检查的发展趋势122
第四章 尿液有形成分的自动化分析技术124
第一节 概述124
一、尿液自动化有形成分分析技术的发展124
二、尿液自动化有形成分分析设备的分类125
三、自动化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系统的应用和要求126
四、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发展方向126
第二节 流式细胞自动化有形成分分析技术127
一、流式细胞自动化有形成分分析技术检测系统的结构127
二、流式细胞自动化有形成分分析技术的检测原理127
三、分析流程131
四、可报告参数及参考区间132
五、技术性能指标133
六、方法学评价和质量保证133
七、临床典型病例140
第三节 流式数字图像分析法有形成分分析技术144
一、iQ200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144
二、FUS系列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系统157
第四节 数字图像法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技术163
一、AVE-76系列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163
二、LX-8000R一体化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系统177
三、EH-20系列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系统185
四、CobiSed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系统193
五、URIT尿液有形成分显微识别系统197
六、THME-US系列尿有形成分分析仪208
七、UriSed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系统216
八、其他分析系统220
第五章 尿液理化检查226
第一节 尿液理学检查226
一、尿量226
二、颜色和透明度227
三、比重229
四、尿渗量230
五、气味231
第二节 尿液酸碱度检查231
一、检测原理232
二、方法学评价232
三、质量控制232
四、参考区间233
五、临床意义233
第三节 尿液蛋白质检查233
一、检测原理233
二、方法学评价234
三、质量控制235
四、参考区间235
五、临床意义235
第四节 尿糖检查236
一、检测原理236
二、方法学评价237
三、质量控制238
四、参考区间238
五、临床意义238
第五节 尿液酮体检查239
一、检测原理239
二、方法学评价239
三、质量控制240
四、参考区间240
五、临床意义240
第六节 尿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检查240
一、检测原理241
二、方法学评价241
三、质量控制242
四、参考区间242
五、临床意义242
第七节 尿液血红蛋白检查243
一、检测原理243
二、方法学评价243
三、质量控制243
四、参考区间243
五、临床意义243
第八节 尿液肌红蛋白检查244
一、检测原理244
二、方法学评价244
三、质量控制244
四、参考区间245
五、临床意义245
第九节 尿本周蛋白检查245
一、检测原理245
二、方法学评价245
三、质量控制246
四、参考区间246
五、临床意义246
第十节 尿乳糜定性试验246
一、检测原理246
二、检测方法247
三、方法学评价247
四、质量控制247
五、参考区间247
六、临床意义247
第十一节 尿含铁血黄素定性试验248
一、检测原理248
二、检测方法248
三、方法学评价248
四、质量控制248
五、参考区间249
六、临床意义249
第十二节 尿氨基酸及代谢物检测249
一、胱氨酸尿249
二、苯丙酮酸尿250
三、对-羟基苯丙氨酸(酪氨酸)尿251
四、尿黑酸检验252
五、Hartnup病检验252
第十三节 尿卟啉及衍生物检验253
一、尿卟啉定性试验253
二、粪卟啉定性试验254
三、卟胆原定性试验255
第十四节 尿黏多糖检查256
一、检测原理256
二、检测方法256
三、方法学评价257
四、质量控制257
五、参考区间257
六、临床意义257
第十五节 尿液电解质测定258
一、尿钾测定258
二、尿钠测定259
三、尿氯测定260
四、尿钙测定261
五、尿磷测定262
六、尿镁测定263
七、尿铅测定264
八、尿液阴离子间隙265
第十六节 尿液肌酐、尿素、尿酸的测定265
一、尿液肌酐测定265
二、尿素测定266
三、尿酸测定267
第十七节 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268
一、检测原理268
二、检测方法269
三、方法学评价269
四、质量控制270
五、参考区间270
六、临床意义270
第六章 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查272
第一节 概述272
一、定义272
二、发展历史272
三、质量保障274
第二节 尿液有形成分的染色方法275
一、活体染色法275
二、固定染色法279
三、特殊染色法280
四、免疫及荧光染色法282
第三节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法287
一、非定量检查法287
二、定量检查法289
三、染色检查法293
四、其他检查方法294
五、离心与非离心定量计数法的差异探讨299
第四节 尿液有形成分特点300
一、细胞301
二、管型313
三、结晶322
四、细菌和真菌330
五、寄生虫和其他外界混入物331
第五节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临床意义334
一、尿中出现各类细胞的临床意义334
二、尿中出现管型的临床意义337
三、尿中发现结晶的临床意义338
四、尿中其他特殊发现物的临床意义339
第六节 尿液沉渣检查标准化的建议339
一、材料与器械339
二、标本的收集及运送340
三、尿沉渣检验的操作步骤340
第七节 尿路结石的检查341
一、尿路结石的生成原因341
二、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342
三、尿路结石的检查方法343
四、尿结石仪器分析进展344
五、临床应用346
第八节 尿液有形成分的显微镜拍摄技术347
一、显微镜配置的数码相机拍摄法348
二、家用数码相机拍摄方法350
三、手机拍摄方法351
第七章 尿液蛋白分析354
第一节 尿液特种蛋白分析技术354
一、特种蛋白的免疫测定技术355
二、尿微量白蛋白366
三、α1微球蛋白367
四、尿视黄醇结合蛋白368
五、尿β2-微球蛋白368
六、胱抑素C369
七、尿免疫球蛋白370
八、分泌型IgA371
九、尿转铁蛋白371
十、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372
十一、本周蛋白尿——免疫球蛋白轻链373
十二、尿γ-谷氨酰基转移酶373
十三、FDP374
十四、尿溶菌酶374
十五、尿Tamn-Horsfall蛋白375
十六、不同疾病中尿蛋白联合检测376
第二节 尿液蛋白质电泳分析技术377
一、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378
二、凝胶电泳380
三、十二烷基磺酸钠——变性凝胶电泳381
四、免疫电泳技术383
五、毛细管电泳技术385
六、液相色谱技术387
七、微流控芯片电泳388
八、尿蛋白电泳技术应用实例389
第三节 尿液蛋白质组学分析392
一、尿液蛋白组学发展历史392
二、尿蛋白组学研究方法393
三、尿液蛋白组学技术路线395
四、尿液蛋白质组学的应用395
五、问题与展望396
六、尿蛋白组学技术在异体干细胞移植排斥反应中研究的实例396
第八章 尿液酶学检验401
第一节 尿酶概述401
一、尿酶的来源401
二、尿酶的分类402
第二节 尿酶测定技术403
一、尿酶活性测定403
二、酶质量测定405
第三节 尿酶活性报告方式405
一、尿酶活性的计算405
二、尿酶活性报告方式的评价405
第四节 尿酶检测样本收集与贮存406
一、标本的采集406
二、标本的处理407
三、标本的贮存407
第五节 尿酶的临床应用408
第六节 尿液常见酶检测408
一、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408
二、谷氨酰基转移酶410
三、丙氨酸氨基肽酶412
四、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413
五、碱性磷酸酶414
六、β-葡萄糖醛酸苷酶415
七、芳香基硫酸酯酶416
八、溶菌酶418
九、淀粉酶419
十、亮氨酸氨基肽酶421
十一、半乳糖苷酶421
十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422
第九章 尿液肿瘤标志物检验426
第一节 概述426
一、肿瘤标志物定义426
二、尿液肿瘤标志物分类426
三、尿液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427
四、尿液肿瘤标志物检测临床应用428
第二节 尿液中主要肿瘤标志物检测429
一、核基质蛋白429
二、膀胱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30
三、端粒酶和端粒酶反转录酶431
四、生存素432
五、膀胱肿瘤抗原433
六、透明质酸和透明质酸酶434
七、细胞角蛋白435
八、糖类抗原19-9436
九、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37
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437
十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膀胱肿瘤438
十二、前列腺癌基因3439
十三、CD44基因439
十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440
第十章 肾功能检查443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检查443
一、肾清除试验443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444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检查456
一、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查456
二、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查461
三、肾小管酸碱调节功能检查464
第三节 常见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466
一、肾小球肾病466
二、肾病综合征467
三、急性肾损伤468
四、慢性肾脏病469
五、糖尿病肾病470
六、高血压肾病471
七、肾小管性酸中毒472
第四节 肾功能试验方法学及临床评价472
一、肾功能检测项目分类473
二、肾功能检测项目选择473
三、肾功能检测项目评价474
第十一章 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及意义475
第一节 概论475
一、尿路感染的定义475
二、发病率476
三、尿路感染的途径476
四、病原体476
五、易感因素477
六、发病机制与防御机制478
七、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479
八、标本采集原则480
九、微生物学检测的质量控制481
第二节 尿路非特异性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482
一、大肠埃希菌482
二、葡萄球菌属484
三、肠球菌属484
四、肺炎克雷伯菌485
五、铜绿假单胞菌485
六、肠杆菌属486
七、其他肠杆菌科细菌487
八、常见病原菌的抗生素治疗原则487
第三节 泌尿生殖系特异性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488
一、泌尿生殖系真菌感染488
二、泌尿生殖系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89
三、泌尿生殖系寄生虫感染491
四、泌尿生殖系病毒感染494
五、其他特殊类型的感染498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性传播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测502
一、淋球菌502
二、支原体503
三、沙眼衣原体506
四、梅毒螺旋体507
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509
六、人乳头瘤病毒(HPV)510
热门推荐
- 3372728.html
- 235302.html
- 2827072.html
- 3905800.html
- 3259004.html
- 2131431.html
- 2985240.html
- 2347227.html
- 2014076.html
- 2768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5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00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0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97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4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90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7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0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