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杜甫歌行艺术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杜甫歌行艺术研究
  • 辛晓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2811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杜诗-诗歌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杜甫歌行艺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论1

一、杜甫歌行体的界定、源流与乐府及七古的关系1

二、杜甫歌行体研究现状3

三、杜甫对歌行一体的自觉选择6

第一章 杜甫歌行创作历程的初始阶段——从壮游到长安十年9

一、杜甫歌行创作的准备阶段11

二、十年长安——杜甫歌行创作的开始17

1.京城流行的歌行创作风气对杜甫的影响18

2.李白、岑参、薛华等友人的影响27

3.杜甫对社会现实的留意以及盛唐后现实主义题材增加的趋势35

三、杜甫歌行创作求变之始——盛世转折,安史之乱46

1.对歌行体语言艺术的新探索46

2.现实主义的深入——《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等名篇49

第二章 杜甫歌行创作的发展阶段——随驾凤翔到蜀中草堂54

一、人生的再次剧变,随驾凤翔到放还55

1.北征途中的《徒步归行》56

2.重返长安短暂安宁:《偪侧行》、《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57

二、贬谪华州到弃官而去——咏物、侍宴之作及名篇《洗兵马》59

三、同谷七歌63

四、蜀中草堂时期64

1.营建草堂之初65

2.草堂后期到辗转绵州——有意改造歌行体70

3.蜀乱居梓州——歌行功用、美学境界的丰富72

4.入严武幕府——杜诗歌行悲丽、盛衰结合境界之始77

第三章 杜甫歌行创作的高峰——夔州时期到晚年漂泊82

一、出蜀入峡时的歌行创作82

二、夔州时期——杜诗歌行创作的高峰83

1.迁居白帝城——律体大成与歌行体变化酝酿时期86

2.歌行体中悲丽结合美学风格的顶峰:《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92

3.夔州歌行艺术总体评价97

三、自峡入荆,漂泊中最后的歌行创作98

第四章 杜甫歌行中的抒情特质106

一、杜甫“敢于达情”,开拓了诗歌尤其是歌行的感情厚度107

二、杜诗歌行中的深切情感往往和家国之悲结合,具有格外动人的情感力度109

三、杜甫有意识地增强歌行的内部音乐性,从而增强其抒情性110

1.以“歌者意识”增加抒情强度111

2.以“当面述说”的手法拉近抒情距离117

第五章 杜甫歌行的叙事艺术132

一、杜诗“诗史”说132

二、杜甫乐府歌行作品的叙事成就134

三、杜甫歌行叙事是对《诗经》、乐府两大叙事传统的整合135

1.《诗经》与汉乐府是中国古代叙事诗两大不同源头135

2.杜甫歌行对《诗经》传统的继承138

3.杜甫歌行对乐府传统的继承152

4.杜甫对这两种传统的融合、对中唐叙事诗的启发164

四、杜甫叙事诗对中唐叙事诗繁荣的影响175

1.娱乐主题的进一步强化176

2.语言艺术的进一步通俗化181

第六章 杜甫歌行的审美特征186

一、杜甫歌行中“悲”与“丽”的审美张力186

1.杜甫诗中“悲”的色彩186

2.从晋宋到初盛唐歌行“丽”的美学基调188

3.杜诗以“悲”破“丽”的艺术手法192

4.杜诗以“丽”笔写“悲”的美学创造196

5.悲句与丽句的交替错综之美202

二、猎奇与壮歌204

1.早期的猎奇之作——咏鹰马等壮歌204

2.蜀中时期——“奇”的审美特质的进一步发展206

3.夔州时期——雄奇险怪风格的强化214

第七章 杜甫歌行体制——新题乐府创作研究218

一、新题乐府的界定及元、白等人对杜甫的祖述219

二、六朝至初盛唐时的乐府体制221

三、杜甫的新题乐府创作223

1.“即事名篇”的开端224

2.“撷词名篇”的命题方式225

3.现实性题材的加入228

四、杜甫新题乐府对于元、白“新乐府”创作的影响230

五、杜甫新题乐府创作复古与革新的实质235

1.杜甫新题乐府创作的实质是一种更高意义的复古236

2.杜甫少作旧题乐府的原因238

第八章 杜甫歌行的音乐性244

一、传统七言诗歌的音乐节奏特色245

二、杜甫之前七言诗歌的音乐节奏特色248

1.曼声促节——鲍照为代表的早期七言歌行的节奏特色248

2.初盛唐歌行——对曼声促节节奏特色的继承与丰富256

三、杜诗节奏向沉郁顿挫转变,标志七言诗歌内部音乐性的成熟262

1.继承前代蝉联流转,流丽疏放的歌行特色263

2.沉郁——集前代大成的盛唐正音264

3.顿挫——杜甫的变化与开拓265

结论271

附录 杜甫歌行专篇考证——《戏作花卿歌》新考273

从《百忧集行》、《严氏溪放歌行》看杜甫与高适、严武等蜀中好友的交游280

1.《百忧集行》、《严氏溪放歌行》中的“主人”与“公卿”考280

2.杜甫与蜀中诸友的交往及其处世之道、仕进之心286

参考文献298

参考论文304

后记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