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位病性辨证精解 刘宝厚临证辨证挈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宝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6952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6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80页
- 主题词:辨证论治-经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位病性辨证精解 刘宝厚临证辨证挈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读1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特点2
第一节 整体观2
一、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
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3
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4
第二节 辩证观5
一、生理学的辩证观5
二、病理学的辩证观5
三、诊断学的辩证观5
四、治疗学的辩证观6
第三节 治未病观6
一、未病先防6
二、既病防变7
三、愈后防复8
第二章 中医学基本理论9
第一节 阴阳学说9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9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0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1
四、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14
五、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14
第二节 五行学说16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7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20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1
第三节 藏象学说25
一、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6
二、脏腑的生理功能27
三、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50
四、精、气、血、津液、神55
五、三焦学说65
第四节 经络学说68
一、经络的含义68
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68
三、十四经的分布与循行69
四、经络的功能82
五、经络在诊断上的应用83
六、经络在治疗上的指导作用83
第三章 辨证之要,位性合参85
第一节 中医证候分类86
一、生理性证候86
二、病理性证候87
三、药物性证候88
第二节 病位诊断88
一、阴阳病位诊断89
二、表里病位诊断90
三、气血病位诊断91
四、脏腑、经络病位诊断93
第三节 病性诊断96
一、寒96
二、热(火)97
三、虚98
四、实98
五、风99
六、痰饮99
七、湿100
八、燥100
九、瘀101
十、毒101
第四节 病位病性相参辨证101
一、风热表证,亦称风热证102
二、风寒表证103
三、风寒夹湿证103
四、风寒袭肺证104
五、风热袭肺证105
六、燥热伤肺证106
七、气虚证106
八、气滞证107
九、血虚证108
十、血瘀证110
十一、血热证112
十二、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113
十三、心血虚证和心阴虚证114
十四、肝胆湿热证116
十五、肝阳上亢证117
十六、脾气虚证119
十七、脾阳虚证120
十八、肺脾气虚证121
十九、心脾两虚证123
二十、脾肾阳虚证124
二十一、肝气郁结证125
二十二、脾胃虚寒证125
二十三、气阴两虚证(肺脾肾气阴两虚证)126
二十四、肾阴虚证127
二十五、肾阳虚证128
二十六、心肾不交证130
二十七、肝肾阴虚证131
二十八、肾阳虚水泛证132
二十九、膀胱湿热证133
三十、寒湿腰痛证134
第五节 无证可辨类型的辨证方法135
一、观察舌象135
二、体质因素135
三、微观辨证136
第六节 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136
一、预防为主137
二、治病求本137
三、标本缓急137
四、扶正与祛邪138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139
第七节 中医治疗疾病的步骤和方法139
一、外感风热证140
二、外感风寒证,亦称风寒表证140
三、风寒夹湿证,亦称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140
四、风寒束肺证141
五、风热袭肺证141
六、燥热伤肺证141
七、气虚证142
八、气滞证143
九、血虚证144
十、血瘀证146
十一、血热证148
十二、心气虚证149
十三、心血虚证150
十四、肝胆湿热证150
十五、肝阳上亢证150
十六、脾气虚证151
十七、脾阳虚证151
十八、肺脾气虚证151
十九、心脾两虚证152
二十、脾肾阳虚证152
二十一、肝气郁结证153
二十二、脾胃虚寒证153
二十三、肺脾肾气阴两虚证(简称气阴两虚证)153
二十四、肾阴虚证154
二十五、肾阳虚证154
二十六、心肾不交证154
二十七、肝肾阴虚证155
二十八、肾阳虚水泛证155
二十九、膀胱湿热证155
三十、寒湿腰痛证156
第四章 病位病性辨证法的临床运用157
案1.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57
案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9
案3.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160
案4.胃溃疡161
案5.子宫肌瘤切除术后161
案6.肾病综合征162
案7.膜性肾病163
案8.狼疮性肾炎165
案9.结肠炎167
案10.血管性头痛168
热门推荐
- 595486.html
- 406934.html
- 2815655.html
- 1230749.html
- 157714.html
- 1347471.html
- 3176277.html
- 1155986.html
- 328817.html
- 8617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4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3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9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9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4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9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3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32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