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模型与实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模型与实证
  • 石晓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4380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模型与实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1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来源1

一、资产负债表1

二、主权债券与金融机构存款3

三、客户贷款5

四、表外工具9

五、小结12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动机13

第2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最优策略13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最优策略决策18

1.影响因素18

2.目标19

3.策略集合19

4.思想与思路19

5.变量设置20

6.模型分析20

7.最优对冲比21

9.花旗银行案例23

8.可检验假设23

第3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演进的逻辑29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传统与现代29

二、信用风险的信息不对称根源32

三、传统信用管理作为一种信息不对称矫正机制36

四、信用风险集中38

五、分散化困境40

六、专业化与分散化悖论41

七、困境与悖论的解决42

八、小结44

第4章 内部评级:第一道栅栏45

一、内部评级的主要内容45

二、稳健因子信用判别模型及实证研究46

1.因子分析样本47

2.判别分析样本47

3.指标的选取48

4.我国企业信用数据的正态性检验49

6.RFCD模型51

5.协方差矩阵是否相等的检验51

7.实证研究52

三、小结57

第5章 Logistic违约率模型及最优样本配比与分界点59

一、引述59

二、实证比较策略61

1.基本思路61

2.样本配比一分界点情景设计62

1.样本设计63

三、Logistic模型的计量63

2.备选指标64

3.指标遴选65

4.模型的估计与评价66

四、实证结果66

1.正态性检验66

2.单变量的区别能力检验68

3.多重共线性诊断69

4.不同配对比率条件下的Logistic估计结果70

1.配比比率1∶1可能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73

五、实证结果分析73

2.健康公司的配比不应超过5∶174

3.以1∶3为配比比率、0.647为分界点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75

第6章 边界Logistic违约率模型及实证研究77

一、边界Logistic与一般Logistic抽样分布性质的比较77

二、边界Logistic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79

三、实证研究设计80

1.样本80

3.临界点的选择81

2.指标81

四、估计结果82

1.一般Logistic违约率模型的估计与检验82

2.边界Logistic违约率模型的估计与预测效率85

五、结果分析87

第7章 结构化模型下的违约概率估计91

一、风险中性违约概率的确定91

二、关键参数的确定92

1.样本选取93

2.关键参数的确定93

三、实证研究93

四、以全流通价格为基准进行的实证结果105

五、债权结构、波动率与信用风险109

1.理论分析109

2.待检验假设110

3.计量分析111

六、结论114

第8章 基于期权与基于会计信息信用模型的一致性研究115

2.股权与违约点117

3.资产与资产收益波动率117

一、Merton模型参数估计的描述性结果117

1.股权收益波动性117

二、信用风险计量与实证策略118

三、一致性分析118

1.线性回归分析118

2.ROC分析123

四、结论126

一、信用等级迁移的研究方法128

第9章 等级迁移:动态掌握信用风险的关键技术128

二、信用等级迁移矩阵的比较130

三、一个注记133

四、CreditMetrics中等级迁移的运用135

1.理论基础135

2.假设138

3.过程138

五、信用评级的映射143

六、信用等级条件概率迁移矩阵145

一、信贷均衡定价的理论基础149

第10章 科学定价: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利器149

二、基于风险分解的定价方法151

1.销售风险度量151

2.经营风险度量156

3.财务风险度量157

4.行业风险度量158

5.定价166

三、风险中性定价方法167

一、概述171

第11章 组合管理:风险的分散171

二、Morgan-Gollinger模型172

三、Altman模型173

四、Elton-Gruber模型175

1.假设175

2.基本框架178

3.Elton-Gruber简化模型(Elton,Gruber[1995])179

4.基于单指数模型的简化模型(仅讨论允许卖空时)181

5.流动性市场条件下的信用组合管理模型183

6.非流动性条件下的信用组合管理模型184

7.Bennett模型的讨论187

五、小结189

第12章 信用风险的转移:信用衍生工具的应用191

一、信用衍生工具概述191

二、典型的信用衍生工具举例195

1.违约互换195

2.总收益互换196

3.信用联结票据197

三、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中性定价198

四、美国商业银行对信用衍生工具的使用199

第13章 资本:最后的守夜人203

一、Basel协议发展脉络203

二、1988协议的主要问题205

1.风险权重的设定分类太粗,对风险不敏感206

2.监管套利206

3.只考虑信用风险207

4.未承认信用风险的抵减技术207

三、新巴塞尔协议(2004)的主要内容208

四、内部评级法及其与标准法的比较210

五、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211

1.主权贷款、金融机构贷款及企业贷款211

2.零售贷款213

六、计算公式的推导215

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策略217

1.“分子-分母”策略(“加法-减法”策略)217

2.资本补充渠道分析218

3.几点建议220

参考文献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