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医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基础医学导论
  • 俞小瑞主编;秦晓群,郑立红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1053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基础医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础医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基础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一、基础医学的概念和任务1

二、基础医学的研究内容1

三、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2

第二节 基础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3

一、机能学研究方法3

二、形态学研究方法4

第三节《基础医学导论》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的地位和意义5

一、《基础医学导论》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的地位和意义5

二、《基础医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方法6

第一篇 人体正常形态结构9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10

第一节 细胞膜10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10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13

三、细胞膜的特性13

四、细胞膜与物质的转运功能15

五、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识别20

第二节 细胞质20

一、细胞质基质21

二、核糖体21

三、内膜系统23

四、线粒体31

五、细胞骨架35

第三节 细胞核40

一、核膜40

二、染色质与染色体42

三、核仁45

四、核骨架47

五、细胞核的功能47

第二章 上皮组织49

第一节 概述49

第二节 被覆上皮49

一、单层扁平上皮49

二、单层立方上皮50

三、单层柱状上皮50

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51

五、复层扁平上皮51

六、复层柱状上皮52

七、变移上皮52

第三节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53

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53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54

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55

第四节 腺上皮和腺56

一、腺上皮56

二、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56

三、外分泌腺的结构及分类56

第三章 结缔组织59

第一节 概述59

第二节 固有结缔组织59

一、疏松结缔组织59

二、致密结缔组织64

三、脂肪组织65

四、网状组织65

第三节 软骨和骨66

一、软骨66

二、骨67

三、骨的发生70

第四章 肌组织74

第一节 概述74

第二节 骨骼肌74

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74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分子构成75

三、骨骼肌纤维收缩的功能77

第三节 心肌77

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77

二、心肌纤维超微结构和分子构成78

第四节 平滑肌79

一、平滑肌纤维的光镜和超微结构79

二、平滑肌纤维收缩的分子基础80

第五章 神经组织82

第一节 概述82

第二节 神经元82

一、神经元的形态和结构82

二、神经元的分类86

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87

第三节 神经胶质细胞88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88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90

第四节 神经纤维90

一、神经纤维的分类及特征90

二、周围神经的结构91

第五节 神经末梢92

一、感觉神经末梢92

二、运动神经末梢93

第六节 神经节、脊髓和大、小脑的组织结构95

一、神经节的组织结构95

二、脊髓的组织结构96

三、大脑和小脑的组织结构97

第六章 器官系统与整体103

第一节 概述103

一、人体构造103

二、人体的分部103

三、人体解剖姿势、方位术语及轴和面103

四、人体器官的正常、变异和畸形105

第二节 运动系统105

一、骨学导论105

二、关节学导论108

三、肌学导论112

第三节 内脏学118

一、内脏器官的分类和特点118

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119

三、消化系统120

四、呼吸系统120

五、泌尿系统121

六、生殖系统122

第四节 脉管系统123

一、心血管系统123

二、淋巴系统125

第五节 感官、神经和内分泌126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126

二、神经系统127

三、内分泌系统129

第七章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131

第一节 胚胎发育概述131

一、研究胚胎发育的相关学科及其意义131

二、胚胎发育的分期131

第二节 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成熟132

一、精子的发生、成熟与获能132

二、卵子的发生与成熟133

第三节 受精135

一、受精的过程和意义135

二、试管婴儿136

第四节 胚胎早期发育137

一、卵裂、桑椹胚及胚泡的形成137

二、植入138

三、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139

四、胚胎外形的变化与胚胎龄的推算144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149

一、胎膜149

二、胎盘153

第六节 双胎、多胎和联胎155

一、双胎155

二、多胎156

三、联胎156

第二篇 人体正常功能及其调节159

第八章 机体的功能调节及稳态160

第一节 机体的功能构成160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60

二、细胞、器官、系统的功能层次161

三、功能系统的相互联系与协调162

第二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163

一、机体的功能调节方式163

二、功能调节的控制模式164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166

一、内环境的构成166

二、内环境稳态的实现167

三、稳态概念的扩展168

第九章 人体电生理基础172

第一节 生物电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意义172

一、生物电的发现和应用172

二、功能状态和生物电的关系173

三、生物电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原理174

四、生物电的描述176

第二节 静息电位177

第三节 动作电位178

一、动作电位的描述和特点178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79

三、动作电位的触发181

四、动作电位在细胞膜上的传播182

五、动作电位的不应期183

第四节 局部反应或局部电位183

第十章 人体免疫功能186

第一节 免疫的概述186

一、免疫的类型186

二、人体免疫功能190

第二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191

一、免疫器官191

二、免疫细胞198

三、免疫分子200

第三节 免疫应答概述202

一、针对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应答202

二、针对微生物的适应性免疫应答202

第三篇 人体功能及形态异常207

第十一章 疾病概述208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208

一、健康208

二、疾病208

三、亚健康209

四、衰老209

第二节 病因学209

一、病因的分类209

二、病因的单一致病与复合致病211

三、疾病发生的条件212

第三节 发病学212

一、人体与疾病的相互作用212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213

三、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214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216

一、潜伏期216

二、前驱期216

三、临床症状明显期216

四、转归期216

第十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219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219

一、增生219

二、肥大220

三、萎缩221

四、化生222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224

一、损伤的原因224

二、损伤的机制225

三、损伤的形态学变化230

第三节 细胞老化与死亡234

一、细胞老化的特征234

二、细胞老化的形态学234

三、细胞老化的机制234

四、坏死236

五、凋亡239

第十三章 损伤的修复242

第一节 再生242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细胞的再生潜能242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243

三、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245

四、干细胞在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中的作用247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251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251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252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252

第三节 创伤愈合254

一、皮肤创伤愈合254

二、骨折愈合255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257

第四篇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259

第十四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260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260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260

二、治疗效果261

三、不良反应261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262

一、量反应的量-效曲线262

二、质反应的量-效曲线263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264

一、非受体机制264

二、受体机制264

第十五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271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271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272

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273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274

一、药物的吸收与影响因素274

二、药物的分布与影响因素276

三、药物代谢与影响因素277

四、药物排泄和影响因素280

第三节 房室模型281

第四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282

第五节 体内药物的时量关系284

第六节 药物在体内的速率过程286

第七节 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288

第十六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292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292

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292

二、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292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293

一、年龄293

二、性别294

三、遗传因素294

四、疾病状态295

五、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295

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296

参考文献29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