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犯罪心理学
  • 章恩友,宋胜尊主编 著
  • 出版社: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60015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犯罪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1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二、犯罪心理学的学科特点2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核心概念4

一、犯罪4

二、犯罪人5

三、犯罪心理6

四、犯罪行为7

五、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7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发展简史9

一、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9

二、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13

思考题20

第二章 当代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21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犯罪观22

一、弗洛伊德的犯罪观22

二、阿德勒的犯罪观24

三、埃里克森的犯罪观25

四、沃伦等人对精神分析学派犯罪观的概括25

五、Bowlby的母爱剥夺理论与违法犯罪26

第二节 犯罪的学习理论27

一、差异交往理论27

二、社会学习理论28

第三节 犯罪的认知理论29

一、认知结构理论29

二、道德发展理论的犯罪观29

三、理性选择理论30

四、社会认知理论32

第四节 犯罪的人格理论33

一、艾森克的人格理论33

二、人格成熟理论34

三、Yochelson和Samenow的犯罪人格理论35

第五节 其他心理学理论的犯罪观35

一、人际成熟水平理论35

二、社会心理学理论36

思考题38

第三章 犯罪心理研究方法39

第一节 犯罪心理研究的类型与逻辑40

一、犯罪心理研究类型40

二、犯罪心理研究逻辑41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42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42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44

三、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49

第三节 犯罪心理研究范式51

一、作为科学范畴的“范式”51

二、犯罪心理研究的变量及测量52

三、几种常用的犯罪心理研究范式54

思考题57

第四章 犯罪心理形成与犯罪行为发生58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59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59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61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64

一、犯罪情境64

二、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心理互动66

三、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70

第三节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73

一、犯罪人在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74

二、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78

三、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79

思考题83

第五章 个体犯罪“易感”因素84

第一节 犯罪的认知易感因素85

一、智力、成绩和认知活动85

二、态度、价值和信念89

三、社会认知和人际技能92

第二节 犯罪的情绪情感易感因素95

一、情绪情感的概述95

二、消极不良的情绪情感与犯罪95

三、冲动性与自我控制99

第三节 犯罪的人格易感特质101

一、人格与人格特质101

二、人格的维度结构102

三、人格特征与犯罪102

四、气质、性格与犯罪105

五、人格障碍与犯罪107

第四节 犯罪的“易感”生化因素110

一、体型与犯罪研究110

二、遗传与犯罪研究111

三、脑部功能失调与犯罪115

四、生化因素与犯罪118

思考题120

第六章 犯罪动机121

第一节 犯罪动机概述122

一、犯罪动机的概念122

二、犯罪动机的功能123

三、犯罪动机的特征124

四、犯罪动机的类型125

第二节 犯罪人的需要与犯罪动机130

一、犯罪动机源于犯罪人的需要130

二、犯罪人的需要转化为犯罪动机的条件131

第三节 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134

一、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的关系134

二、犯罪行为发生前后的动机冲突134

三、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变化137

思考题142

第七章 盗窃犯罪心理及行为表征143

第一节 盗窃犯罪理性抉择过程144

一、对犯罪风险的知觉144

二、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146

三、犯罪地点与对象的选择151

第二节 盗车犯罪的心理与行为表征154

一、自行车盗窃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154

二、机动车盗窃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156

第三节 入室盗窃犯罪的心理与行为表征159

一、心理表征159

二、行为表征161

思考题166

第八章 职务犯罪的“易感”心理特质167

第一节 贪污受贿犯罪的“易感”特质168

一、认知168

二、动机170

三、人格174

四、心理发展“易感”特质175

第二节 渎职犯罪的“易感”特质177

一、认知177

二、动机179

三、与社会情境有关的渎职犯罪心理“易感”特质180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风险知觉与决策规律181

一、职务犯罪的风险知觉181

二、职务犯罪的决策规律181

思考题183

第九章 邪教犯罪的认知与人格基础192

第一节 邪教犯罪概述193

一、邪教犯罪的概念193

二、邪教犯罪人的认知基础194

三、邪教犯罪中的思想行为控制195

四、邪教犯罪的社会影响因素200

第二节 邪教主的人格特征与认知偏差201

一、邪教主的人格特征202

二、邪教主的认知偏差204

第三节 邪教徒的认知偏差与人格特征206

一、邪教徒的认知偏差207

二、邪教徒的人格特征210

三、邪教徒的行为特征213

思考题222

第十章 恐怖犯罪的社会心理基础223

第一节 恐怖犯罪分子的心理分析223

一、恐怖犯罪概述224

二、恐怖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226

三、恐怖犯罪的群体心理特征228

四、恐怖犯罪人的人格特征229

第二节 恐怖犯罪的社会互动基础233

一、社会互动概述233

二、恐怖组织内的人际互动234

三、恐怖组织实现目标的途径:制造恐怖气氛236

第三节 恐怖犯罪的社会风险知觉分析237

一、风险与社会风险238

二、风险偏好对行为决策的影响239

三、恐怖犯罪人的风险知觉与恐怖活动240

第四节 恐怖主义组织的信仰与价值取向241

一、宗教与恐怖主义的关系241

二、宗教被恐怖活动所利用243

三、恐怖分子的共同价值取向246

思考题248

第十一章 暴力与攻击行为249

第一节 攻击与暴力概述250

一、攻击与暴力的含义250

二、攻击的形式与功能251

三、攻击与暴力的性别差异255

第二节 攻击的理论取向256

一、攻击的本能论256

二、挫折——攻击理论257

三、学习理论公式258

四、厌恶刺激理论259

五、攻击的信息加工模型和社会认知260

六、观察学习理论的新进展262

七、自我损耗理论263

第三节 攻击的原因264

一、促成攻击的事件264

二、生理唤醒条件下的情境刺激268

三、弱化攻击抑制水平的因素269

四、个体易感因素273

思考题275

第十二章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276

第一节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277

一、女性犯罪人的认识特征277

二、女性犯罪人的情绪、情感特征278

三、女性犯罪人的意志特征280

四、女性犯罪人的个性特征280

第二节 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286

一、冲动性286

二、从属性286

三、欺骗性287

四、性色彩浓厚288

五、非暴力为主289

六、侵害对象具有特定性289

第三节 女性杀人犯罪与财产犯罪的心理分析290

一、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290

二、女性财产犯罪的心理分析292

思考题296

第十三章 杀人犯罪动机推定297

第一节 杀人犯罪动机概述297

一、杀人犯罪动机的基本概念298

二、杀人犯罪现场上保留的犯罪证据298

三、一般杀人犯罪现场痕迹特点299

第二节 系列杀人案中犯罪人与被害人的特征303

一、系列杀人案件中犯罪人的特征304

二、系列杀人案中的被害人特征307

三、系列杀人案的作案特点308

四、非常规杀人犯罪动机推定309

第三节 杀人犯罪动机的系统推断311

一、分析判断杀人犯罪动机的一般方法311

二、对多种犯罪动机迹象的分析甄别313

三、动机不明的杀人现场分析314

四、情绪心理痕迹在犯罪动机推定中的应用317

思考题320

第十四章 犯罪心理现场重建321

第一节 犯罪心理现场分析322

一、犯罪心理现场的概念322

二、犯罪心理现场分析322

三、犯罪心理现场与犯罪物质现场的连接323

第二节 物证中的犯罪心理痕迹提取324

一、刑事诉讼法意义上的物证325

二、各种物证中存留的心理痕迹325

三、心理痕迹在物证中的识别328

第三节 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重建中的应用331

一、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重建中应用的原则331

二、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重建中的意义332

三、犯罪心理动态分析与检验334

思考题342

第十五章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343

第一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概述344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含义344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沿革346

三、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348

第二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351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假说351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354

三、犯罪心理测试的信度与效度355

四、影响犯罪心理测试准确性的因素356

第三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主要功能357

一、犯罪心理测试真的在“测谎”吗357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功能358

三、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的应用359

第四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争议及前景359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存在的问题359

二、关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争议361

三、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363

思考题366

第十六章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367

第一节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及适用范围368

一、犯罪心理画像概述368

二、犯罪心理画像技术373

三、犯罪心理画像适用范围377

第二节 犯罪心理画像的发展378

一、早期发展阶段378

二、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展阶段380

三、学院发展阶段382

四、其他国家的贡献382

第三节 犯罪心理画像的学科基础383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383

二、法庭科学384

三、被害人学384

四、犯罪心理地理学386

第四节 犯罪心理画像的侦查应用387

一、互动关系中的犯罪人与被害人分类388

二、性犯罪侦查中基于被害人类型的画像392

三、谋杀犯罪侦查中的犯罪心理画像394

思考题405

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先汉语后英文的排列顺序)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