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精神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精神
  • 樊天顺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13700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精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报国1

第一章 精忠报国1

岳飞精忠报国1

文天祥坚贞不屈8

第二章 忠贞不二12

田横与五百壮士12

黄宗羲坚辞不事清廷15

第三章 维护统一18

昭君出塞18

文成公主入藏21

第四章 铲除奸宄26

陈东屡谏除贼26

王著计除阿合马28

东林党力抗阉党29

第五章 冒死犯难33

一代诤臣:魏征33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37

敢于骂皇帝的海瑞40

第六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43

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43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43

唤醒国人的陈天华45

为国喋血的谭嗣同46

第七章 忍辱负重48

受宫刑之辱,续千古《史记》48

屈原放逐而著《离骚》49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51

第八章 不辱使命53

蔺相如完璧归赵53

唐雎不辱使命55

苏武牧羊56

第九章 卧薪尝胆60

第十章 抵御外侮67

抗倭英雄戚继光67

抗英名将,民族伟人74

第十一章 巾帼英雄77

抗金英雄梁红玉77

第十二章 泱泱风度80

助秦统一的张仪80

出使西域的张骞81

清代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83

第十三章 海外赤子87

倾资兴学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87

南洋万金油大王爱国企业家胡文虎95

第十四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99

千古名臣范仲淹99

一生落魄,每饭思国事101

忧国忧民的屈原102

寤寐不忘中原的陆游104

第十五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107

为抗击金人而呐喊的胡铨107

民族感情始终如一的刘辰翁109

用生命为贫苦农民寻出路的宋景诗111

誓死不交纳“洋差”的景廷宾113

葬须东向,不忘台湾的丘逢甲116

第十六章 科技救国118

龚振麟铁模铸炮118

冯如为国殉工艺119

詹天佑汗洒铁路122

第十七章 实业救国126

范旭东三创第一126

卢作孚志如江海129

张之洞双管齐下131

“感激时会而奋志工农”133

第十八章 教育救国136

容闳志在为国136

蔡元培一代宗师138

陶行知“行——知——行”141

第十九章 革命救国145

陈天华蹈海殉国146

秋瑾英勇赴难149

第二十章 共赴国难155

负荆请罪将相和155

将帅协同建战功157

第二编 修身159

第二十一章 舍己为人159

以己子代人受过159

左伯桃舍己全友159

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159

淳于缇萦救父159

冒刃赴姑160

融藏张俭160

华歆拯难160

游遏有遇160

急人之急160

救人急困161

避难复壁161

第二十二章 谦和礼让162

陈雷让举162

孔融让梨162

龚遂不夺人善162

玄成让爵162

虞芮争田之讼162

舞不知止163

第二十三章 克己正身164

田中尚书164

渴不啖梨164

王恭赠席164

终当不变心164

刘寔更厕165

顾名思义165

安事丰屋165

太师择婿166

为世规矩166

采樵自供167

陶侃运甓167

第二十四章 洁身自好168

嗜鱼而不受168

何谓无知168

袁闳隐姓探父168

羊续悬鱼于庭168

郑均为佣谏兄169

门第可畏169

无钱殓身169

无以为绳169

遗子清白170

不私亲戚170

散金宗族170

鲁仲连不受千金171

子罕谢宝171

曾子拒邑171

汧公不贪171

李母退米171

独以宫贫172

悬瓜不剖172

岂可藉女172

摙水还民172

公清若水173

印封如初173

岂可安坐华美173

子辅防闲173

吾才不能致阿赌174

第二十五章 犯颜直谏175

何遵死谏175

唇亡齿寒175

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175

臣言直而知君为仁君175

东方朔谏汉武帝176

追女失妻,伐国失国176

九层之台,危如垒卵176

晏子巧讽176

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177

优孟谏楚庄王177

郭舍人谏汉武帝177

第二十六章 有容乃大178

微行被辱178

朱家脱急178

叔射杀牛178

羹污朝衣179

师德包容179

富弼忍诟179

偷儿求首179

饮盗马者酒179

鼠啮马鞍180

不疑偿金180

公权度量180

宰相肚里能撑船180

萧何荐曹参181

蒙正气量181

胯下之辱181

不念旧怨181

虚左自迎182

第二十七章 隐逸清傲183

不喜见要人183

臣叔不痴183

不恣其心183

思归免祸184

伸于知己184

谒见异礼184

乃若妇人185

相别一世185

诣谒悖慢185

老子赠言185

大名难居186

法真逃名186

韩康遁名186

松菊主人186

第二十八章 孝悌187

弃官访母187

风木思养187

置母于誓187

兄疾不去187

寝必其被188

断葱截肉188

臂痛子归188

岂可独饱188

友恭备至189

财产归妻弟189

第二十九章 勿以物喜,勿以己悲190

好坏消息190

始凶终吉190

塞翁失马190

贵宠过盛即为祸患190

贺吊相随191

第三十章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192

腐而弃之192

晏婴不迁新居192

拒不纳妾192

富不易妻193

魏霸之妻不享荣华193

剖棺还珠193

披裘拾薪193

忠言逆耳利于行193

宽小过揽大纲194

第三十一章 重信守义195

冢树系剑195

不背前约195

赵苞悲母195

截发供宾195

羊羹报德196

第三十二章 浩然正气,至大至刚197

日月之蚀何损于明197

直不改史197

生不能正君,死不当成礼197

“强项令”董宣197

敢于同权贵作斗争,以身殉法的道同200

第三编 持家203

第三十三章 勤俭持家203

彭玉麟力崇俭朴203

清俭不革203

晏子“三足”204

当火于庭207

王旦节俭207

第三十四章 白头偕老208

恩爱如山208

智者丑妻210

志同道合210

夫妻情长212

同甘苦,共患难213

忠于爱情213

老夫妻相会214

糟糠之妻不下堂214

断织劝夫214

新婚之夜215

夫妻论友谊215

拒嫁216

有胆有识的妻子216

不爱美色爱妻子216

卓文君卖酒217

我侬两个,特煞情多217

刘天华敬妻217

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合218

壮烈的爱219

革命伴侣220

师生情爱223

第三十五章 教子成才225

毁家纾难225

苦志助飞227

将门虎子229

文仪与文天祥232

第三十六章 睦邻乡谊235

患难显真情235

柳泉泽惠乡邻236

惠幼睦邻乐融融242

堂前扑枣任西邻245

第三十七章 安贫乐道247

结庐舌耕247

时穷节乃现248

白衣尚书250

固穷守节251

瘦羊博士254

巧于居贫254

身安粗粝254

家徒四壁255

以苦为乐255

奇其清苦255

第三十八章 子不教父之过256

石碏大义灭亲256

范武子教子257

岳飞严以律子258

汉武帝挥泪斩外甥259

宴客索杖260

称锤投足261

第四编 治学263

第三十九章 发奋成才263

苏秦悬梁刺骨263

左思十年写成《三都赋》263

范仲淹“划粥”苦读264

第四十章 活到老学到老265

师旷论学265

董沄晚年拜师265

李贽活到老学到老265

齐白石衰年变法266

第四十一章 三人行必有吾师268

孔子拜六岁顽童为师268

李相拜“一字之师”268

杨时立雪程门269

李调元愿师匠仆269

第四十二章 历尽百业,自学成才271

董遇“三余”读书271

陆羽著《茶经》271

第四十三章 积跬步可至千里273

荀子劝学273

路温舒读蒲草书成法学家273

陶渊明授学274

第四十四章 学而不思则惘275

陶弘景好学深究275

贾岛著诗费“推敲”275

王安石博采精思276

戴震善问277

第四十五章 滴水石穿278

王充书铺站读278

李白效“铁杵磨针”278

陶宗仪摘叶著书279

第四十六章 勤学苦练,持之以恒280

孔子“一曲常学”280

王献之依缸习字280

萧绎卧读膝烂281

怀素秃笔成冢281

谈迁重编《国榷》282

第四十七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83

法显老当益壮寻佛经283

郑樵深山苦读283

徐霞客问奇名山大284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285

第四十八章 实践出真知286

鲁班好学肯钻286

贾思勰“询之老成,验之成事286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287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288

王贞仪苦解“天狗食月”之迷288

第四十九章 才学识兼备290

扁鹊为“存心济世”而学290

贾谊上疏291

范晔秉笔著史291

马周代笔谏唐皇292

第五十章 兼容并蓄294

阎立本三观壁画294

孙思邈问遍百家成行家294

叶天士集众师之长295

第五十一章 精益求精297

历归真深山观“虎气”297

周昉揭幕改画297

白居易改诗298

韩干马厩摹画298

欧阳修“文章不厌百回改299

第五十二章 不读书不能生活301

朱彝尊嗜书成癖301

吴敬梓“暖足”著外史302

孙中山不读书不能生活303

第五十三章 经世致用304

顾炎武学以致用304

魏源著《海国图志》304

第五十四章 有教无类306

孟母三迁306

郭太诲人不倦306

徐子盛收留猪倌307

第五编 处世309

第五十五章 自强不息309

张衡孜孜不倦,矢志学术研究309

祖逖中流击楫,誓死北伐事业310

徐霞客排除万难,向奇于名山大川311

第五十六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314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314

纪昌学箭314

少林学艺315

第五十七章 敬业318

唐玄奘赴印取经318

张衡制造“浑天仪”和“地动仪”319

第五十八章 处变不惊322

李广脱险322

谢安笑谈退敌兵323

第五十九章 言必行,行必果325

吴起的故事325

商鞅立木树信327

卓公行千里如期327

第六十章 知恩图报329

结草报恩329

滴恩厚报330

姐弟报恩331

第六十一章 如履薄冰334

闵子骞求孝道,如履薄冰334

吕壹猖獗,众大臣理朝政335

韩文钧因咎得福,众官员战战兢兢336

第六十二章 仗义疏财338

卜式输财338

陈嘉庚捐资兴学339

第六十三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343

伯白牙子期之交343

管鲍之交343

第六十四章 宁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345

晁错弃家护国345

深山尝百草345

“宁我负人”346

第六十五章 忠言逆耳347

刘邦听得进不同意见347

敢于直谏的袁盎348

第六十六章 难得糊涂350

王剪统兵攻楚,巧妙取信于秦王350

宋太祖难得糊涂,避少害而存大利351

楚庄王难得糊涂,治国安邦352

灭烛绝缨352

第六十七章 满招损,谦受益355

晏婴355

大树将军355

李悝谏魏武侯355

后唐李存勖356

信陵君不敢居功自傲356

第六十八章 宽厚待人357

马皇后357

吕蒙正357

塞典赤·赡思丁357

夏原吉358

张悦选358

第六十九章 助人为乐359

罗庆同359

毕文德359

杨忠愍359

须让359

陈复初360

韩信报恩360

第六编 为政363

第七十章 大公无私363

祁黄羊举人不避亲仇363

徐有功舍命履法职364

第七十一章 民为邦本366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66

国以民为本368

百姓足而国富,百姓逸而国安370

第七十二章 清廉笃实374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74

忠肝义胆烈丈夫——杨继盛375

耿介无私的贤宰相——宋璟377

一廉如水,一猛如虎378

第七十三章 力排众议,除旧布新380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380

杜预请命灭吴383

冯异平定西北384

“总把新桃换旧符”385

第七十四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88

诸葛亮388

孙中山389

第七十五章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391

秦二世与“指鹿为马”391

贞观之治393

第七十六章 礼贤下士395

成汤礼贤下士,伊尹创千秋功业395

孟尝君的故事396

信陵君与侯赢398

三顾茅庐和“隆中对”399

第七十七章 举贤任能403

萧何夜下追韩信403

举贤为国不为己的虞邱405

围魏救赵,名显天下的军事将才孙膑407

毛遂自荐408

齐威王论国宝410

舍短取长量才授职410

第七十八章 审时度势412

司马光举石击缸412

宋襄公误战412

曹刿论战412

郑伯克段于鄢413

谢安料事如神413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的曹操413

吴王“养虎遗患”414

姜尚不畏天命414

狡兔三窟416

第七十九章 大义灭亲416

周公义伐管蔡418

叔向三次不隐亲420

刘仁赡怒斩亲生子420

脧?杀子奉法421

第八十章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422

任贤不避亲仇的唐太宗422

举贤不避亲仇的祁黄羊423

公私泾渭423

第八十一章 为民请命425

开仓放粮,解民倒悬的郑板桥425

犯颜上疏,解民困苦的李三才425

第八十二章 赏罚分明427

即墨大夫和阿城大夫427

功高不能掩过427

武则天不罪谤政人428

第八十三章 居安思危430

居危虑安,有备无患430

居危思安,身遭不测430

知微见著4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