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士大夫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方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京华出版社
- ISBN:780600452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京士大夫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士大夫综论1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1
一、士大夫释意1
二、士大夫阶层的形成和发展3
三、士大夫阶层的地位5
第二节 京城士大夫6
一、历朝京城士大夫6
二、科举制度下的士大夫7
三、士大夫游京城8
四、京城士大夫的抱负9
第三节 风华正茂的童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士10
一、生逢其时——诞生在殷商硕基之上10
二、变革的时代——在礼崩乐坏中成长10
三、时代的宠儿——蔑万乘之君11
四、难圆童年的梦12
第四节 士大夫与诸子百家13
一、百家争鸣时期的中西异同13
二、殊途难于同归14
三、士大夫与儒家18
四、士大夫与道家22
五、士大夫与法家27
六、士大夫与农家30
七、士大夫与杂家33
第二章 缠足跋涉两千年——秦统一以后的士大夫综论38
第一节 两千多年的大徘徊39
一、经济上停滞不前——不患寡而患不均39
二、思想上停滞不前——先秦时期的种子库43
三、天朝——四塞之国的大天地44
第二节 君为臣纲48
一、统一与集权48
二、先有亡国之君 后有亡国之臣51
第三节 大棍子与裹脚布52
一、两根大棍子52
二、三条裹脚布54
第四节 心灵与躯壳的扭曲56
一、志在兼济天下56
二、奴才与戏子56
第五节 读书与臣节——刘项原来不读书57
一、十年寒窗苦——养成兼济之志57
二、秀才不造反58
第三章 士大夫文化的特征59
第一节 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59
一、用世的士大夫59
二、避世的士大夫60
三、儒家文化的嫡传60
第二节 士大夫文化与人民性61
一、脱离劳动与接触现实61
二、与民同乐造福一方62
三、仁者的情怀62
第三节 阳春白雪63
一、二千多年的积淀63
二、耕读继世 诗书相传63
三、稳唱阳春白雪调64
第四节 北京士大夫文化的特征65
一、士大夫京师化65
二、士大夫文化京师化66
三、从北京文化划分上看士大夫文化66
第四章 燕国的士68
第一节 方士68
一、人间仙境的探求者68
二、否定天的意志主宰自己的命运69
三、拓思者与旁门左道70
第二节 邹衍谈天71
一、碣石宫中的贵客71
二、大九州论71
三、五德终始说72
第三节 燕昭王金台招士73
一、子之之乱73
二、得士兴国73
三、得士与用士74
第四节 士为知己而死75
第五节 朝秦暮楚亦何妨76
第六节 燕士数风流77
第五章 焚书坑儒暴政下的燕士79
第一节 韬光养晦的岁月79
一、孔子周游列国不至秦79
二、逐客与谏逐客80
三、血与火的洗礼80
四、得士得国 失士失国82
第二节 海上仙山 海滨宫阙84
一、碣石勒石84
二、秦皇岛外有仙山85
三、常驻与长驻85
第三节 旧燕风云86
一、三老难领风骚86
二、复国风暴87
三、难以平静的地区88
第六章 两汉征辟察举制度下的幽州士大夫90
第一节 马背上的士90
一、马背上得天下的皇帝90
二、由珠履到马靴91
三、战国时期的遗势遗风91
第二节 征辟与察举92
一、新形势下的官员选拔制度92
二、士开始地著93
第三节 士与士大夫94
一、由重能到重德94
二、儒学独盛,士大夫独悲95
第四节 初显风骚96
一、学比齐鲁96
二、新豪门世家的形成97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度下的幽州士大夫99
第一节 豪门势力的扩张99
第二节 九品中正制的确立100
第三节 学以家传 家以学显的幽州士族101
第四节 九品中正制的流弊103
第八章 隋唐科举制度下的幽州士大夫104
第一节 再现辉煌——新形势下的大统一104
一、民族大融合后的勃勃生机104
二、耕者有其田——均田制落日的霞辉106
三、新的政治格局——宰相议政藩镇割据107
四、独尊儒术与三教圆通——思想相对解放108
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初辉110
一、士族政治的崩溃110
二、科举制度的确立111
三、科举考试的内容112
四、科举考试的流弊113
五、春风得意马蹄疾——政治舞台上的生力军114
六、牛李党争的性质114
第三节 幽州的士大夫阶层116
一、紫气东来——幽州的地位蒸蒸日上116
二、士大夫游幽州120
三、旧绪新风122
第九章 辽蕃汉并行政治体制下的燕京士大夫125
第一节 华夏皇冠——耶律氏以胜利者的身份越过了长城125
一、自古无胡人当中原皇帝125
二、天不容胡人当中原皇帝126
三、胡人不敢当中原皇帝127
四、明智的选择127
第二节 蕃汉并行的政治体制130
一、民族融合基础之上的割让130
二、蕃汉并行制度溯源131
三、虏法简易民多便之132
四、血脉相融 习俗相通133
第三节 蕃汉通行的科举制度133
一、燕京豪门133
二、儒家的正统地位134
三、辽王朝的科举制度134
四、契丹进士135
第四节 北隅风骚135
一、燕京的士大夫阶层135
二、一箭三雕 一曲三叹137
三、封闭与交流138
四、犹有花枝俏——北隅的文化渊薮139
第五节 儒僧文化的悟思140
一、由选官到选僧140
二、袈裟下的儒冠141
三、不修儒经修佛经142
四、《契丹藏》中的儒家天地145
第十章 金中都的士大夫147
第一节 华夏皇冠——完颜氏正位中原147
一、女真族凭借武力打进了中原149
二、汉族失去了正统的优势149
三、开始了低调的生涯150
第二节 金初人口大迁徙151
一、燕京地区的大动荡151
二、移来汴京实燕京152
三、中都人口试论153
第三节 中都豪门153
一、旧豪门荡然无存153
二、新豪门不启文运154
第四节 儒学与科举154
一、儒学的正统地位154
二、科举制度155
第五节 中都的士大夫阶层156
一、中都士大夫阶层形成较晚157
二、中都士大夫阶层的历史短暂157
三、中都士大夫阶层人数不多157
四、中都士大夫阶层影响不大158
第六节 北方文薮160
一、北方的文化中心160
二、中都史苑160
三、中都文坛161
第七节 试评南北两都的士大夫162
一、再著春秋162
二、故国何在171
三、两都士大夫——殊途同归175
第十一章 元大都的士大夫182
第一节 华夏皇冠——孛儿只斤氏统一了全国182
一、建立在民族压迫基础之上的大统一183
二、被压迫民族的大融合184
三、稳定封建秩序——化腐朽为神奇185
四、骑士的骄傲与悲剧186
第二节 大都的崛起187
一、沉默后的繁荣187
二、统一王朝的帝都187
第三节 九儒十丐188
第四节 屡兴屡废的科举制度189
一、科举制度的最低谷189
二、科举制度中的民族歧视政策190
第五节 动荡的豪门190
一、旧豪门荡然无存190
二、色目豪门初盛即衰191
三、蒙古豪门此兴彼亡192
四、汉族豪门未能兴起192
第六节 大都的士大夫阶层193
一、士大夫阶层的主体193
二、士大夫阶层平民化193
第七节 大都士大夫194
一、北方士大夫聚于大都194
二、南方士大夫迁于大都195
三、政坛士大夫198
四、文坛士大夫202
五、史苑士大夫208
第八节 大都文化210
一、南北文化大融合中形成的大都文化210
二、熔中外文化为一炉的大都文化212
三、城市文化的繁荣212
第十二章 明北京的士大夫220
第一节 华夏皇冠——戴到了汉族田舍翁的头上220
一、堂堂正正地践天子位220
二、全新的课题 老朽的考生221
三、勒紧裹脚布221
四、更惨痛的失败者224
第二节 京城士大夫的地位与组成225
一、堂堂正正的一等公民225
二、江南士大夫聚于北京227
三、众多的学生士大夫228
四、科举士大夫229
五、政治舞台上的主体229
第三节 铁肩担道义 棘手著文章231
一、统治阶级内部的中流砥柱231
二、谏武宗南巡232
三、礼仪之争233
四、谏世宗 弹劾严嵩234
五、张居正之叹235
六、东林党人241
七、首善之区的呐喊243
八、君昏臣正247
九、书生误国论249
十、君权与臣权251
第四节 反理学的思潮256
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王守仁学说257
二、不以孔子定是非的李贽学说259
三、卫道士和叛逆者的觉醒261
第五节 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术262
一、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东传262
二、虚怀若谷坦坦荡荡264
三、务实与笃行——实学初成267
四、日心说的深思270
五、异端与儒化270
第六节 始领风骚275
一、由拟古人到独抒性灵276
二、回到了象牙之塔279
第七节 难再风骚279
一、前所未有的新气象280
二、国门之外日月新281
第十三章 清北京的士大夫283
第一节 华夏皇冠——戴到了满族田舍翁的头上283
一、天崩地坼的时代283
二、九州共主之志286
三、封建社会的生力军287
四、既得之患失之289
五、中华民族的悲剧289
第二节 全面的阶级合作 野蛮的民族压迫290
一、行汉制用汉人290
二、和汉族地主阶级平分秋色291
三、八大暴政空前绝后292
第三节 全面的思想禁锢294
一、大兴文字狱295
二、理学与朴学301
三、《四库全书》——修天下之书毁天下之书304
四、关闭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307
第四节 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读书人310
一、没有称奴才的资格310
二、著书都为稻粱谋311
三、立于朝不诤于朝311
四、盛世的光环与末路的余辉313
第五节 朦胧的觉醒314
一、逼进象牙之塔在象牙之塔上看人寰314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一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士大夫318
第六节 再造清王朝321
一、镇压太平天国——禁锢思想的硕果321
二、洋务图强——第二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士大夫325
三、闭着眼睛忧国忧民——清流党332
第七节 变法图强——第三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士大夫325
一、公车上书336
二、强学会与保国会337
三、百日维新337
四、菜市口喋血338
五、最后的风采339
六、风骚已尽340
第八节 京旗士大夫341
一、京旗士大夫群体的形成341
二、京旗士大夫群体的发展343
三、京旗士大夫群体的特征344
四、京旗士大夫群体的解体346
五、京旗士大夫的影响347
第十四章 民国士大夫351
第一节 科举制度废除以后的士大夫351
第二节 民国士大夫群体的形成353
第三节 士大夫群体与学生运动354
第四节 士大夫社会356
第五节 士大夫的生活方式357
第六节 士大夫群体的消失359
第七节 遗风犹存360
第十五章 清末民初之际士大夫阶层中的典型人物362
安维峻365
王晓岩368
王显斋370
方地山373
辜鸿铭376
章太炎379
周介仁383
第十六章 士大夫社会387
第一节 宣南士乡387
一、文人渊薮387
二、会馆聚集区388
三、一个阶层几个群体389
第二节 士大夫的社交方式390
一、讲学390
二、拜会390
三、宴请391
四、丝竹392
五、四时之游392
第三节 士大夫的生活方式404
一、经济状况404
二、四合院中的天地406
第四节 金榜题名时412
一、喜乘公车跃龙门412
二、状元郎的风采413
三、孔庙致祭 国子监题诗415
四、同年盛宴416
五、孔庙勒石谒碑416
六、春风得意马蹄疾416
七、吉第生辉417
八、玉堂接风417
九、辞京阙418
第五节 不第举子的出路418
第十七章 士大夫的风雅421
第一节 书文化421
一、家藏万卷书421
二、居京访书422
三、庚乱收书424
四、儒商儒贾425
五、由深藏到致用426
第二节 诗文化427
第三节 收藏文化429
一、京城收藏热429
二、家藏万卷书429
三、收尽古今名人字画430
四、青铜甲骨述春秋430
五、文房四宝——纸笔墨砚431
六、盛夏清风——折扇431
第四节 琴文化432
一、阳春白雪高格调432
二、小红低唱我吹箫432
三、躲进琴斋知音稀433
四、犹有暗香来434
第五节 花文化435
一、京城无处不飞花435
二、踏花归来马蹄香436
三、书舍花枝俏436
四、心中的花437
第六节 棋文化442
第七节 书斋文化444
一、府邸中的书斋444
二、四合院中的书房446
三、会馆中的书房447
第八节 花园文化448
一、私家花园遍京华448
二、园主人的风韵448
三、三步一景 一景三叹449
四、咫尺天地450
第九节 旅游文化451
一、见过名山大川451
二、京城寻幽452
三、京郊揽胜454
第十节 戏曲文化459
第十一节 饮食文化463
一、皇帝没有口福463
二、京城士大夫的口福465
三、京城谭家菜467
第十二节 酒文化469
一、名酒聚京城469
二、士大夫与酒471
三、酒文化的沟通471
四、市井买醉472
第十三节 茶文化477
一、北京茶文化溯源477
二、茶文化四要素482
三、茶与儒释道三家488
四、儒家与茶文化489
五、道家与茶文化490
六、释家与茶文化491
七、茶与诗书画493
八、北京茶文化的特征494
九、北京的茶馆文化499
热门推荐
- 3213712.html
- 659383.html
- 1280622.html
- 574904.html
- 839143.html
- 36070.html
- 2347915.html
- 1399023.html
- 905684.html
- 2723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9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7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0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6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2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4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6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6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