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与工作场所及室内污染监测评价控制国际标准化通用方法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与工作场所及室内污染监测评价控制国际标准化通用方法 第1卷
  • 钱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星出版社
  • ISBN:780085058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55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与工作场所及室内污染监测评价控制国际标准化通用方法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3

第一章 总论3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污染3

第二节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5

第三节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来源10

第二章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效应15

第一节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体内过程15

第二节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效应24

第三节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机理28

第四节 环境中其他污染因素的危害32

第五节 常用毒理学试验方法34

第六节 遗传毒理学试验方法42

第七节 其他几种毒理学试验方法50

第三章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监测技术56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56

第二节 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77

第三节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89

第四章 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来源、理化性质与毒性作用103

第一节 二氧化硫103

第二节 氮氧化物107

第三节 一氧化碳111

第四节 臭氧113

第五节 氯气116

第六节 硫化氢117

第七节 光气119

第八节 氨气120

第九节 氟化氢121

第十节 乙烯、丙烯、丁二烯123

第五章 易挥发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来源、理化性质、毒性作用与监测126

第一节 氰化物126

第二节 甲醛、丙烯醛129

第三节 酚类135

第四节 苯乙烯、氯乙烯、三氯乙烯142

第五节 苯、甲苯、二甲苯、硝基苯150

第六节 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156

第七节 甲醇、硫醇163

第八节 丙酮167

第九节 乙醚、二氯二乙醚170

第六章 环境中有毒有害元素的污染来源、理化性质、毒性危害与监测方法173

第一节 概述173

第二节 砷178

第三节 铅183

第四节 汞191

第五节 镉199

第六节 铬204

第七节 铜212

第八节 钴217

第九节 钼222

第十节 镍226

第十一节 铝230

第十二节 硒234

第七章 环境中农药的污染来源、理化性质、毒性作用与监测方法241

第一节 概述241

第二节 有机磷农药249

第三节 有机氯农药258

第四节 氨基甲酸酯类266

第五节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71

第六节 有机硫农药274

第七节 杀鼠药277

第八章 环境中兽药与激素的污染来源、理化性质、毒性作用与分析监测284

第一节 环境中激素类污染物285

第二节 环境中抗微生物药物污染299

第三节 环境中抗寄生虫药物污染312

第九章 二噁英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污染来源、理化性质、毒性危害与监测方法318

第一节 二噁英318

第二节 多氯联苯327

第三节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332

第四节 N-亚硝基化合物337

第五节 多环芳烃346

第六节 杂环胺358

第七节 合成洗涤剂362

第八节 原油365

第十章 环镜中的细菌及其监测373

第一节 细菌对环境的污染373

第二节 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75

第三节 环境中细菌的检验378

第四节 环境中常见的有害细菌与检验388

第十一章 环境中的真菌毒素及其监测422

第一节 黄曲霉毒素423

第二节 赭曲霉毒素433

第三节 展青霉素439

第四节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442

第五节 烟曲霉震颤素450

第六节 玉米赤霉烯酮452

第七节 串珠镰刀菌素455

第八节 伏马菌素457

第九节 3-硝基丙酸460

第十节 杂色曲霉素463

第十一节 蘑菇毒素466

第十二节 麦角毒素472

第十二章 环境中的病毒及其监测475

第一节 病毒对环境的污染475

第二节 环境中常见的病毒478

第三节 环境中病毒的监测501

第十三章 土壤、水和农产品中的寄生虫及其监测514

第一节 囊尾蚴516

第二节 旋毛虫521

第三节 弓形虫525

第四节 血吸虫529

第十四章 环境中的动植物毒素及其监测535

第一节 动物毒素535

第二节 植物毒素542

第二部分 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第一章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采集559

第一节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特征560

第二节 有毒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562

第三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564

第四节 空气样品采集的质量保证580

第二章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593

第一节 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类型593

第二节 现场检测594

第三节 实验室检测596

第四节 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质量保证602

第三章 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613

第一节 锑及其化合物613

第二节 钡及其化合物619

第三节 铍及其化合物——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623

第四节 镉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25

第五节 钙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27

第六节 铬及其化合物629

第七节 钴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35

第八节 铜及其化合物637

第九节 铅及其化合物641

第十节 锂及其化合物——氢化锂的火焰原子吸收法655

第十一节 镁及其化合物657

第十二节 锰及其化合物661

第十三节 汞及其化合物665

第十四节 钼及其化合物671

第十五节 镍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75

第十六节 钾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光谱法677

第十七节 钠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光谱法679

第十八节 锶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80

第十九节 钽及其化合物——碘绿分光光度法683

第二十节 铊及其化合物——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685

第二十一节 锡及其化合物687

第二十二节 钨及其化合物—硫氰酸钾分光光度法693

第二十三节 钒及其化合物695

第二十四节 锌及其化合物700

第二十五节 锆及其化合物——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704

第四章 工作场所空气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707

第一节 硼及其化合物——三氟化硼的苯羟乙酸分光光度法707

第二节 碳化物709

第三节 氮化物711

第四节 磷化物718

第五节 砷及其化合物728

第六节 氧化物738

第七节 硫化物744

第八节 硒及其化合物758

第九节 碲及其化合物765

第十节 氟化物——氟化氢和氟化物的离子选择电极法771

第十一节 氯化物773

第五章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779

第一节 烷烃类化合物779

第二节 烯烃类化合物782

第三节 混合烃类化合物786

第四节 脂环烃类化合物791

第五节 芳香烃类化合物796

第六节 多苯类化合物805

第七节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809

第八节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814

第九节 卤代烯烃类化合物822

第十节 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831

第十一节 醇类化合物835

第十二节 硫醇类化合物844

第十三节 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和2-丁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849

第十四节 酚类化合物851

第十五节 脂肪族醚类化合物860

第十六节 苯醚类化合物——对氨基苯甲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863

第十七节 脂肪族醛类化合物865

第十八节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873

第十九节 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环己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879

第二十节 醌类化合物——氢醌的高效液相色谱法881

第二十一节 环氧化合物883

第二十二节 羧酸类化合物887

第二十三节 酸酐类化合物892

第二十四节 酰基卤类化合物——光气的紫外分光光度法897

第二十五节 酰胺类化合物898

第二十六节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903

第二十七节 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909

第二十八节 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917

第二十九节 芳香族酯类化合物920

第三十节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926

第三十一节 腈类化合物933

第三十二节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三甲胺、乙胺、二乙胺、三乙胺、乙二胺、丁胺和环己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940

第三十三节 醇胺类化合物——乙醇胺的吸收管采集—气相色谱法944

第三十四节 肼类化合物945

第三十五节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953

第三十六节 硝基烷烃类化合物——氯化苦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962

第三十七节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964

第三十八节 杂环化合物972

第三十九节 有机磷农药类化合物978

第四十节 有机氯农药类化合物——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989

第四十一节 有机氮农药类化合物991

第四十二节 药物类化合物——考的松和炔诺孕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995

第四十三节 炸药类化合物998

第四十四节 生物类化合物——含酶洗衣粉粉尘中酶的抗体结合一比色法1010

第六章 工作场所粉尘的检测方法1014

第一节 总粉尘——滤膜称量法1014

第二节 呼吸性粉尘——冲击式采样法1016

第三节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1017

第四节 粉尘分散度1025

第五节 石棉纤维——滤膜-相衬显微镜计数法1027

第七章 生物样品的采集保存及预处理1032

第一节 生物监测与空气监测的关系1032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选择、采集和保存1035

第三节 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1039

第四节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1041

第八章 生物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检测方法1047

第一节 铍——尿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1047

第二节 镉1049

第三节 铬1056

第四节 铜1062

第五节 铅1065

第六节 汞1083

第七节 镍1093

第八节 锡——尿中锡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1098

第九节 钒——尿中钒的催化极谱法1100

第十节 锌——尿中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102

第十一节 砷1103

第十二节 硒1112

第十三节 一氧化碳——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法1116

第十四节 二硫化碳1119

第十五节 氰化物——尿中硫氰酸盐的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1123

第十六节 氟——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法1125

第十七节 苯1127

第十八节 甲苯和二甲苯1133

第十九节 苯乙烯——尿中苯乙醇酸及苯乙醛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1137

第二十节 氯乙烯——尿中亚硫基二乙酸的气相色谱法1139

第二十一节 三氯乙烯1142

第二十二节 甲醇——尿中甲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法1146

第二十三节 丙酮——呼出气中丙酮的气相色谱法1147

第二十四节 五氯酚1149

第二十五节 苯胺1154

第二十六节 硝基苯1158

第二十七节 三硝基甲苯——尿中4-氨基-2,6-二硝基甲苯的气相色谱法1161

第二十八节 有机磷农药1163

第二十九节 杀虫脒——尿中杀虫脒及对氯邻甲苯胺的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1168

第三十节 呋喃丹——尿中呋喃丹及3-羟基呋喃丹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1171

第三十一节 肌酐1174

第三十二节 总巯基和非蛋白巯基——血清中总巯基和非蛋白巯基的DTNB分光光度法1177

第三部分 室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监测方法第一章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概述1181

第一节 室内空气污染1181

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1182

第三节 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1190

第四节 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1192

第五节 颗粒物的粒径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207

第六节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1215

第七节 人对空气污染物个体接触量的监测1228

第二章 室内空气污染所致的健康效应与不良建筑物综合征1233

第一节 室内空气污染所致人体健康效应1233

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所致刺激作用和不良建筑物综合征1244

第三章 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1253

第一节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1253

第二节 危害鉴定1256

第三节 暴露评价1258

第四节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1264

第五节 危险特征分析1272

第四章 室内空气污染物采样方法1277

第一节 气体污染物采样方法1277

第二节 气溶胶采样方法1307

第三节 两种状态污染物的综合采样方法1320

第四节 空气采样体积的测量和流量的校准1326

第五节 采样效率及其评价1346

第六节 现场采样技术要求1349

第五章 常用气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1351

第一节 静态配气方法1351

第二节 动态配气方法1362

第六章 室内环境中生物性颗粒物对健康影响的监测1402

第一节 室内尘螨1403

第二节 动物皮毛尘屑1408

第三节 真菌1411

第四节 细菌(包括放线菌)1420

第五节 军团菌属1425

第七章 室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方法1428

第一节 苯、甲苯、二甲苯1428

第二节 苯乙烯1433

第三节 酚1435

第四节 甲醛1442

第五节 醛酮化合物1457

第六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量1459

第七节 尼古丁1461

第八节 苯并[α]芘1464

第九节 氯乙烯1466

第十节 三氯乙烯1468

第八章 室内空气中无机污染物的测定方法1471

第一节 二氧化硫1471

第二节 二氧化氮1487

第三节 一氧化碳1502

第四节 二氧化碳1512

第五节 氨1519

第六节 氟化氢和氟化物1525

第七节 硫化氢1535

第八节 臭氧1541

第九节 氯1552

第九章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1556

第一节 可吸入颗粒物(PM10)1556

第二节 石棉1570

第三节 菌落总数1573

第十章 室内空气中金属的测定方法1575

第一节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1576

第二节 镉1585

第三节 汞1590

第四节 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600

第五节 铬、锰、镉、镍、锌、铜的同时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603

第十一章 室内空气中氡的测量方法1611

第一节 空气中氡及其短寿命子体1611

第二节 氡的瞬时测量方法1616

第三节 氡的连续测量方法1622

第四节 氡的累积测量方法1624

第五节 氡子体产物的测量方法1629

第六节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质量保证1632

第十二章 室内用品和材料中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特征测定1635

第一节 环境试验舱1635

第二节 固体材料中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特征测定1640

第三节 湿式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测定1644

第十三章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1648

第一节 室内板材1648

第二节 室内涂料1660

第三节 室内用胶黏剂1679

第四节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1684

第五节 地毯、地毯衬垫、地毯胶黏剂1691

第六节 壁纸1697

第七节 家具1704

第八节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测定1707

第十四章 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测量方法1710

第一节 建筑材料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1710

第二节 建筑材料表面放射性测量1716

第三节 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化学分析方法1718

第四节 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物理测量方法——γ能谱分析方法1727

第十五章 厨房油烟污染物的测定方法1732

第一节 厨房油烟污染的采样与分析方法1732

第二节 厨房油烟雾污染物组分与鉴定1736

第十六章 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定方法1743

第一节 室内热环境与健康1743

第二节 体温调节1744

第三节 热舒适环境及其影响因素1746

第四节 热环境的评价1749

第五节 室内热环境参数及其要求1751

第六节 气温测定方法1753

第七节 空气湿度测定方法1755

第八节 风速测定方法1757

第九节 辐射热测定方法1758

第十节 室内新风量、换气量测定方法1761

第十一节 综合参数的测定方法1765

第十七章 室内空气净化器及其性能测试1767

第一节 室内空气净化方法1767

第二节 室内空气净化器性能及其评价方法1773

第十八章 空气污染物个体接触量的测定方法1792

第一节 扩散法被动式个体采样器性能评价方法1793

第二节 二氧化硫1799

第三节 二氧化氮1804

第四节 甲醛1808

第五节 氟化氢1811

第六节 氨1815

第七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1820

第八节 二氧化碳1827

第九节 一氧化碳1830

第十节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甲醛1832

第十一节 汞1837

第十九章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检验方法特性1841

第一节 标准曲线绘制及其特性1841

第二节 方法的灵敏度及其估算方法1843

第三节 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1844

第四节 精密度与准确度1847

第五节 方法验证实验1851

第四部分 常用核心法规标准汇编1855

法规标准汇编18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