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产业经济史 1949-2004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汪海波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ISBN:780636840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51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673页
- 主题词:产业-经济发展-经济史-中国-1949~2004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产业经济史 1949-200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2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产业经济——经济恢复时期的产业经济(1949年10月~1952年)2
第一章 建立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3
第一节 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企业3
第二节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雏形9
第三节 实施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国营企业管理制度1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21
第二章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经济23
第一节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农民经济23
第二节 保护和发展个体手工业经济26
第三章 发展合作社经济30
第一节 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30
第二节 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31
第三节 发展供销合作社34
第一节 扶植有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36
第四章 保护并有限制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36
第二节 打击投机资本和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37
第三节 开展“五反”运动和进一步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40
第四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恢复和改组44
第五章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6
第一节 工业中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迅速发展46
第二节 工业中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的初步发展47
第三节 运输业、商业和金融业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48
第六章 恢复产业经济的政策措施50
第一节 恢复全部产业的政策措施50
第二节 恢复第一产业的政策措施56
第三节 恢复第二产业的政策措施60
第四节 恢复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67
第七章 恢复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问题69
导言74
第二编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产业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建立时期的产业经济(1953~1957年)74
第一章 实现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5
第一节 1953~1955年上半年,农业合作化在反冒进中稳步发展75
第二节 1955年夏季以后,毛泽东发动农业合作化高潮77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成就和问题82
第二章 实现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85
第一节 1953~1955年,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普遍发展85
第二节 1954年以后,有计划地扩展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90
第三节 1956年初,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93
第四节 对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99
第三章 实现对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3
第一节 1953~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普遍发展103
第二节 1956年上半年,实现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106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110
第四节 个体商业的合作化112
第一节 1956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114
第四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改进方案的提出114
第二节 1957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进方案的提出121
第五章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27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政策措施127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主要成就和问题149
第六章 1953~1957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问题153
第一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153
第二节 发展产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154
第三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一)——“大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58~1960年)158
导言158
第一章 “大跃进”运动159
第一节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159
第二节 1958年,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161
第三节 1959年上半年,对生产建设高指标的调整167
第四节 1959年夏,庐山会议后再次掀起“大跃进”169
第一节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兴起173
第二章 人民公社化运动173
第二节 1958年冬到1959年夏,对农村人民公社化中“左”的错误的初步纠正175
第三节 1959年夏,庐山会议后农村人民公社化中“左”的错误再次泛滥178
第四节 城市人民公社化179
第五节 手工业和商业合作组织的全民化181
第三章 改进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184
第一节 改进经济管理体制184
第二节 改进企业管理制度191
第四章 1958~1960年,发展产业经济的成就和“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及主要教训195
第一节 1958~1960年,发展产业经济的成就195
第二节 “大跃进”对产业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196
第三节 “大跃进”的主要教训201
第四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二)——经济调整阶段的产业经济(1961~1965年)208
导言208
第一章 调整经济209
第一节 1961年,工业的初步调整209
第二节 1962年,工业全面调整的决定性阶段211
第三节 1963~1965年,工业继续全面调整221
第四节 调整农业225
第五节 调整第三产业227
第二章 调整企业体制和整顿企业管理231
第一节 调整农村人民公社体制231
第二节 整顿国营工业企业237
第三节 调整和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246
第三章 再次调整经济管理体制253
第一节 再次集中经济管理权限253
第二节 试办托拉斯260
第三节 调整后期重新扩大地方和企业的管理权限265
第四章 调整时期恢复、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267
第一节 调整时期恢复、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267
第二节 调整时期恢复、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经验270
导言276
第五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三)——“文化大革命”阶段的产业经济(1966~1976年9月)276
第一节 1966~1968年,全面内乱与经济衰退278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支配下经济运行的曲折进程278
第二节 1969~1973年,“三个突破”与经济调整279
第三节 1974~1976年,经济整顿的成效与夭折后经济增幅的急剧下滑282
第二章 备战战略指导下的“三线”建设286
第一节 “三线”建设的实施286
第二节 “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和严重后果288
第三章 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与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290
第一节 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290
第二节 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296
第四章 1966~1976年,产业经济的进展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及主要教训298
第一节 1966~1976年,产业经济的进展298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对产业经济的严重破坏303
第三节 在经济领域“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308
导言312
第六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四)——经济恢复与“洋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76年10月~1978年)312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与恢复经济313
第二章 “左”的政策的继续与“洋跃进”317
第七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一)(1979~1984年)322
导言322
第一章 经济调整325
第一节 1979~1980年,工业的初步调整325
第二节 1981年,工业的决定性调整328
第三节 1982~1984年,工业的继续调整332
第四节 农业的调整337
第五节 第三产业的调整340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突破342
第一节 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发展过程342
第二节 农村集体经济双层经营体制的形成和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346
第一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改革348
第三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改革和企业整顿348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整顿与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357
第四章 非国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65
第一节 城镇集体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365
第二节 乡镇集体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368
第三节 个体经济的恢复370
第五章 市场体系的开始发展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起步372
第一节 市场体系的开始发展372
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起步373
第六章 对外开放的初步发展377
第七章 1979~1984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380
第一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380
第二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经验383
第八编 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二)(1985~1992年)390
导言390
第一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特征的改革391
第一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特征的改革和企业内部改革391
第二节 国有企业内部的改革403
第二章 非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410
第一节 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410
第二节 乡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413
第三节 个体经济的发展417
第四节 私营经济的初步发展419
第三章 继续发展市场体系和深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422
第一节 继续发展市场体系422
第二节 深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423
第四章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426
第五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430
第一节 1985~1988年,经济在乏力的调控中从过热走向过热430
第二节 1989~1991年,经济在治理整顿中发展435
第三节 1992年,经济在邓小平谈话精神鼓舞下迅速步入高增长441
第一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444
第六章 1985~1992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444
第二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经验447
第九编 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三)(1993~2000年)452
导言452
第一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改革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管理454
第一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改革454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管理467
第二章 非国有经济的改革深化与发展476
第一节 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深化与发展476
第二节 乡镇集体经济的改革深化与发展478
第三节 个体经济的持续发展481
第四节 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83
第三章 现代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485
第一节 现代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485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486
第四章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的初步形成491
第五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495
第一节 1993~1997年,经济由过热到实现“软着陆”495
第二节 1998~2000年,在反过冷、反通缩中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504
第六章 1993~2000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511
第一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511
第二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经验514
第十编 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完善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四)(2001~2004年)518
导言518
第一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经济改革519
第一节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519
第二节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524
第三节 推进国有垄断行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528
第四节 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532
第二章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537
第一节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制度538
第二节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541
第三节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544
第三章 继续推进非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548
第一节 大力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548
第二节 继续推进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549
第三节 继续推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551
第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556
第一节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556
第二节 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558
第五章 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569
第六章 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战略576
第一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76
第二节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579
第三节 统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582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586
第五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587
第一节 2001年,实现“十五”计划良好开局591
第七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591
第二节 2002年,凸显经济稳步上升593
第三节 2003年,在抗击“非典”和适时适度宏观调控中实现经济平稳高速增长596
第四节 2004年,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实现经济平稳高速增长599
第八章 2001~2004年,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604
第一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604
第二节 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经验607
结束语610
附表613
附表1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613
附表2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614
附表3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615
附表4 各种价格指数616
附表5 全国从业人员、职工人数和失业率617
附表6 国际收支618
附表7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619
附表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0
附表9 社会劳动生产率621
附表10 全国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622
附表11 全国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平衡表623
附表12 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和指数624
附表13 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625
附表14 全国轻、重工业总产值及比重626
附表15 重工业产值中采掘、原材料和制造业产值及比重627
附表16 轻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和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及比重628
附表17 工业大、中、小型企业产值及比重629
附表18 东、中、西部(沿海、内地)工业产值及比重630
附表19 建筑业企业概况631
附表20 全国旅客周转量632
附表21 全国货物周转量633
附表22 全国邮电业务量634
附表23 全国城市公用事业635
附表24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6
附表25 全国房地产、技术和旅游市场637
附表26 全国证券市场概况638
附表27 全国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数和留学人员数639
附表28 国有企事业单位年底专业技术人员数640
附表29 全国艺术、文化和出版641
附表30 全国卫生机构、人员和床位数642
附表31 政府指令价、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的比重643
附表32 全国乡镇企业644
附表33 全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45
附表34 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646
附表35 全国利用外资647
附表36 全国对外经济合作648
附表37 全国黄金和外汇储备649
后记650
热门推荐
- 2546793.html
- 3321473.html
- 480554.html
- 3411081.html
- 2105752.html
- 2764499.html
- 3629522.html
- 1214079.html
- 3311829.html
- 1290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0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7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4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3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4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5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8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1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5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