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电视产业评估体系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电视产业评估体系与方法
  • 李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夏出版社
  • ISBN:750803537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电视工作-评估-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电视产业评估体系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赵化勇 1

目录1

绪论3

0.1 本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

前言 孟建 4

0.2 本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4

0.3 本书的研究方法6

0.3.1 全面梳理和整合各种电视综合评估方法6

0.3.2 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7

0.3.3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横向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8

0.4 本书的研究框架8

0.4.1 研究对象和研究视野8

0.4.2 评估的目标和基本评价方法10

0.4.3 主要研究内容11

1.1 作为社会系统的电视产业影响因素分析17

第一章 评估的理论视角——电视产业的控制与影响因素17

1.1.1 电视媒介的组织特性和媒介资源18

1.1.2 电视媒介传播的目标、需求和控制(限制)20

图1.1.1 传播媒体的目标、需求、控制 20

图表索引20

图1.1.2 作为社会系统的电视传媒组织框图21

1.2 评估电视传媒影响力的四个理论框架22

1.2.1 说服研究22

1.2.2 批判理论研究23

1.2.3 使用与满足研究24

1.2.4 技术理论25

1.3 电视产业市场运作与评价的影响因素26

1.3.1 市场生存环境——外部影响因素28

1.3.2 市场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31

图1.3.1 当前传媒内部影响因素调查33

1.3.3 电视市场化运作的问题分析——资本与传媒结缘34

表1.3.1 2000年传媒板块与两市主要业绩指标比较 38

表1.3.2 中国传媒业与国际水平的比较 38

表1.3.3 目前主要传媒概念股一览 40

1.3.4 评估体系的前提——行政与市场的博弈41

第二章 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与评估体系的转型47

2.1 电视产业化发展的阶段性与评价体系的转型47

2.1.1 电视产业化与媒体评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48

2.1.2 电视综合评估进入转型期52

表2.1.1 传播媒体的转变 53

2.2 关于中国电视综合评估体系的调查研究分析54

表2.2.1 调查对象的研究领域分布情况 55

2.2.1 调查设计简述55

表2.2.2 调查对象的学历构成 56

2.2.2 调查数据研究分析56

表2.2 3 受访者是否知道当地建立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情况 57

表2.2.4 关于电视综合评估体系的构成 58

表2.2.5 受访者对当前电视产业集团化的一些问题反映 59

表2.2.6 受访者认为对于集团的评价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61

表2.2.8 受访者认为对当前电视频道评价应包括哪些指标 63

表2.2.7 受访者认为对于电视台进行综合评价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63

表2.2.9 受访者认为完整有效的节目评估体系的构成因素和重要性 65

2.2.3 研究启示66

第三章 电视产业评估体系的立体架构71

图3.1 对中国电视行业总体评价 72

3.1 效果、效益和效率——电视综合评估的目标和内容73

3.1.1 效果73

图3.1.1 公共传播评估过程三阶段 74

3.1.2 效益75

3.1.3 效率76

3.2 电视综合评估指标的分类77

3.2.1 电视综合评估的客观指标群77

3.2.2 电视综合评估的主观指标群78

3.2.3 权重79

3.3 电视产业评估层面的链接80

第四章 效果评估体系:电视栏目85

4.1 电视栏目评估方法探讨85

4.1.1 电视市场的“交易货币”——收视率评价86

图4.1.1 受众收视行为综合模式 87

附录 世界各国收视率调查的现状与发展 90

4.1.2 节目品质导向——满意度考察92

表4.1.1 满意度的国际发展 93

4.1.3 专家评估反馈96

4.1.4 节目成本核算97

图4.1.2 电视节目制作费用图98

4.2 栏目评价体系:央视经验及思考99

4.2.1 部分省级电视台节目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00

表4.2.1 部分省级电视台评价指标体系概览100

图4.2.1 中央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价模式102

4.2.2 中央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方案的经验思考102

图4.2.2 节目评价分类104

4.3 节目(栏目)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06

4.3.1 节目收视率指标107

4.3.2 节目满意度指标109

4.3.3 节目风格评议指标110

4.3.4 节目经营指标111

4.4 个案分析:S栏目效果评估与改版策略112

4.4.1 S栏目收视市场要素分析与评估113

表4.4.1 S栏目观众的基本构成 114

表4.4.2 各地主要电视证券栏目时段分析统计 116

表4.4.3 S栏目在其播出时段所有节目中的收视排名 117

表4.4.4 各城市S栏目每分钟收视高峰分析118

4.4.2 S栏目时段拓展建议及发展目标121

5.1 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程度评价127

第五章 效益评估体系:电视频道127

5.1.1 市场细分与专业化频道定位评估128

图5.1.1 确定目标市场的三个步骤 129

表5.1.1 “频道严重重合”表 130

表5.1.2 美国常见的38个专业化频道 131

5.1.2 频道专业性评估133

5.1.3 频道经营模式评估134

图5.1.2 电视频道经营的收入来源 135

5.2 电视频道(台)经营收益评价分析138

5.2.1 电视频道(台)经营的收益力分析138

5.2.2 电视频道(台)经营的活动力分析140

5.2.3 电视频道(台)经营的成长力分析141

5.2.4 电视频道(台)经营的生产力分析141

5.3.1 电视频道(台)内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142

5.3 电视频道(台)综合评估指标的构建142

5.3.2 电视台主要频道综合评价指标146

5.3.3 电视台市场竞争力指标149

表5.3.2 市场占有率排在前十位的上星频道 150

表5.3.1 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在都市收视市场中的收视份额比较(%)150

5.4.1 中央二套亟待在午间开办整合性资讯栏目152

5.4 个案分析:中央二套开办午间全新资讯版块可行性报告152

5.4.2 中央二套午间资讯节目收视潜力较大155

表5.4.1 午间节目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情况统计 156

表5.4.2 内地卫视频道与香港凤凰卫视2002年2月—周午间节目类型统计157

5.4.3 午间新闻性资讯栏目有利于增进频道效益158

附录 全国省级电视台2001年广告收入统计表 159

附录 部分省会电视台2001年广告收入统计表 160

附录 部分城市电视台2001年广告创收数字 161

第六章 效率评估体系:电视产业集团165

6.1 电视传媒集团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66

6.1.1 电视产业集团的定义166

6.1.2 电视产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167

6.1.3 电视产业集团的组织结构168

6.1.4 电视产业集团经营的规模化问题169

表6.1.1 国内七大电视产业集团规模情况 170

6.2 电视产业集团内部运作机制效率评价172

6.2.1 电视产业集团组织有效性评价172

表6.1.2 全球10家顶级电视传媒集团业务范围和赢利情况 172

表6.2.1 组织有效性的构成 173

6.2.2 电视产业集团运作评估174

6.3 电视传媒集团化程度评估体系的构建176

6.3.1 电视传媒集团身份认定:洗牌,还是翻牌176

6.3.2 电视传媒集团化程度指标之一:资源整合指标177

6.3.3 电视传媒集团化程度指标之二:竞争力指标179

6.4 电视产业集团市场价值评估181

6.4.1 电视媒介产业链181

图6.4.1 媒介产业链示意图 182

6.4.2 电视媒体集团市场价值评估183

表6.4.1 2000~2001年全球传媒业发生的主要并购案例183

图6.4.2 媒体价值评估法  187

表6.4.2 几大国际传媒市场价值 187

表6.4.3 内地上市传媒企业市场价值188

附录 全球电视产业集团100强中前25家 189

结束语192

全书参考文献195

后记2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