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麻醉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麻醉学
  • 杭燕南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6196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539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15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麻醉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世界麻醉学发展简史1

第二节 我国近代麻醉学的发展和现状6

第三节 当代麻醉学的范畴和任务9

第四节 21世纪的展望和挑战11

第一篇 麻醉学基础17

第一章 麻醉与心血管生理17

第一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17

第二节 心动周期19

第三节 心排血量23

第四节 心脏功能26

第五节 血管生理29

第六节 心血管功能调节31

第七节 冠脉循环和肺循环33

第一节 肺通气和肺血流36

第二章 麻醉与呼吸生理36

第二节 呼吸动力学40

第三节 呼吸功和呼吸肌疲劳46

第四节 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50

第三章 肝、肾功能及其保护54

第一节 肝功能及其保护54

第二节 肾功能及其保护60

第四章 脑、神经生理与脑保护72

第一节 脑、神经细胞功能72

第二节 脑缺血及再灌注损害74

第三节 脑保护及其进展78

第一节 过敏反应的发生率84

第二节 过敏反应的机制84

第五章 麻醉与过敏反应84

第三节 临床症状86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87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88

第六节 与过敏反应有关的麻醉药物89

第七节 橡胶过敏91

第六章 麻醉与应激和免疫反应94

第一节 围术期应激反应94

第二节 麻醉对应激反应的影响98

第三节 免疫系统功能概述100

第四节 麻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08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与麻醉111

第六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麻醉113

第七章 麻醉与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117

第一节 细胞结构和功能117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119

第三节 细胞分子生物学在麻醉中的应用123

第八章 麻醉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132

第一节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生理学基础132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中的数学原则137

第三节 药物作用的消除146

第四节 血浆-效应位平衡146

第五节 给药方案148

第九章 现代麻醉机及安全保障系统152

第一节 麻醉机的结构和原理152

第二节 麻醉通气系统162

第三节 麻醉呼吸机164

第四节 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对麻醉机的要求166

第五节 麻醉机的安全操作检查166

第六节 麻醉工作站170

第十章 麻醉安危与质量控制173

第一节 麻醉或与麻醉有关的病死率173

第二节 麻醉死亡和不良后果的原因分析174

第三节 麻醉意外的防治180

第四节 麻醉质量控制183

第十一章 计算机在麻醉领域的应用189

第一节 计算机在麻醉过程中的应用189

第二节 计算机在辅助科研教学中的应用191

第三节 计算机在科室管理中的应用193

第十二章 当代麻醉科的管理和建设196

第一节 麻醉科的常规工作196

第二节 各级人员职责和管理制度203

第三节 教学和科研206

第四节 行政管理工作207

第五节 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209

第十三章 麻醉前用药的药理213

第一节 抗焦虑药213

第二篇 麻醉药理213

第二节 麻醉性镇痛药215

第三节 抗胆碱药216

第四节 预防误吸及其危害的药物217

第五节 稳定血流动力学药219

第六节 防治恶心、呕吐药220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分类和标准222

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的吸收、分布和清除222

第十四章 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药理222

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225

第四节 氙气吸入麻醉237

第十五章 吸入麻醉药的毒性及脏器保护240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代谢240

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的毒性243

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的脏器保护249

第十六章 静脉麻醉药的临床药理254

第一节 常用静脉全麻药的药理特性254

第二节 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255

第三节 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258

第十七章 静脉麻醉的给药方法和靶控输注系统271

第一节 静脉麻醉给药方法271

第二节 靶控输注系统277

第十八章 静脉麻醉药联合应用282

第一节 静脉麻醉观念的改变282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283

第三节 联合用药在靶控输注方面的研究284

第四节 常用静脉麻醉药的联合应用285

第五节 麻醉拮抗药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288

第十九章 镇痛药及给药方法291

第一节 新的阿片类镇痛药291

第二节 镇痛药合理应用及给药方法292

第三节 新型镇痛方法294

第一节 阿片受体的分型和作用298

第二十章 阿片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和激动-拮抗剂298

第二节 阿片类药作用机制、作用部位及药物299

第三节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305

第四节 阿片类受体拮抗药307

第二十一章 α2激动剂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309

第一节 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类及其效应309

第二节 药理学特性310

第三节 临床麻醉中的应用313

第四节 可乐定药代动力学316

第五节 可乐定作用的可逆性316

第六节 临床使用的α2肾上腺素能激动药317

第一节 肌松药的分类318

第二节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药理318

第二十二章 肌松药的临床药理318

第三节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320

第四节 常用肌松药322

第五节 新肌松药324

第二十三章 神经肌肉兴奋的传递与肌松药作用机制326

第一节 神经肌肉兴奋的传递326

第二节 肌松药作用机制328

第二十四章 肌松药相互作用和合理应用333

第一节 肌松药相互作用的原理333

第二节 肌松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34

第三节 肌松药复合应用的相互作用341

第四节 肌松药的合理应用343

第一节 非去极化肌松药与胆碱能受体347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的药理特性347

第二十五章 肌松药作用的逆转347

第三节 影响抗胆碱酯酶药作用的因素349

第四节 拮抗药的临床应用351

第五节 去极化肌松药Ⅱ相阻滞的逆转353

第二十六章 局麻药的临床药理355

第一节 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355

第二节 常用的局麻药357

第三节 局麻药的临床应用359

第四节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361

第五节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362

第六节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363

第二十七章 血管活性药和正性肌力药367

第一节 拟交感胺367

第二节 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药376

第三节 其他药物383

第四节 扩血管药384

第二十八章 β肾上腺受体阻滞药389

第一节 药理学特性389

第二节 临床药理作用392

第三节 围术期常用的β受体阻滞药395

第四节 β受体阻滞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99

第二十九章 钙与钙通道阻滞药402

第一节 钙及其临床应用402

第二节 钙通道阻滞药406

第三十章 利尿药的药理和临床应用415

第一节 碳酸酐酶抑制药415

第二节 渗透性利尿药416

第三节 Na+-K+-2Cl-体系抑制药418

第四节 Na+-Cl-体系抑制药420

第五节 肾上皮细胞Na+通道抑制药422

第六节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药423

第三十一章 麻醉期间的药物相互作用425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机制425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430

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432

第四节 肌松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433

第五节 麻醉药与治疗用药的相互作用434

第三十二章 心脏病病人麻醉前准备和评估439

第一节 麻醉前评估439

第三篇 临床麻醉439

第二节 术前准备443

第三节 术前用药与禁食、水445

第四节 术前治疗药物与术中用药的关系446

第三十三章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448

第一节 压力-容量环变化及病理生理特点448

第二节 术中监测和麻醉处理453

第三节 麻醉和术中血流动力学调控455

第三十四章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458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458

第二节 术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461

第三节 麻醉处理的一般原则462

第四节 麻醉期间监测465

第五节 几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466

第三十五章 冠状动脉旁路术的麻醉470

第一节 冠状循环的解剖和生理470

第二节 心肌缺血472

第三节 常规冠状动脉旁路术的麻醉476

第四节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术的麻醉479

第五节 快周转技术481

第三十六章 心脏移植术的麻醉484

第一节 供体和受体的术前准备484

第二节 手术方法简介486

第三节 心脏移植病人的麻醉486

第四节 体外循环撤离的处理489

第五节 体外循环后早期处理490

第六节 心脏移植后病人的麻醉491

第三十七章 大血管手术的麻醉493

第一节 主动脉手术的麻醉493

第二节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503

第三节 大静脉手术的麻醉508

第三十八章 低温麻醉与体外循环513

第一节 低温麻醉513

第二节 体外循环515

第三十九章 体外循环与重要脏器的保护524

第一节 体外循环的基本用品和管路524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中重要脏器的保护528

第四十章 心脏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537

第一节 手术前评估537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542

第三节 麻醉选择和处理原则544

第四节 各种心脏病麻醉的特点547

第五节 麻醉和手术期间常见并发症处理550

第六节 手术后处理552

第一节 围术期高血压的防治555

第四十一章 围术期高血压的防治和控制性降压555

第二节 控制性降压564

第四十二章 呼吸疾病病人麻醉前准备和评估569

第一节 手术、麻醉对呼吸疾病病人围术期肺并发症的影响569

第二节 术前肺功能评估570

第三节 麻醉前准备572

第四十三章 胸腔手术的麻醉574

第一节 开胸及侧卧的生理变化574

第二节 病情估计和术前准备575

第三节 麻醉和术中监测577

第四节 麻醉选择、术中管理及苏醒579

第五节 特殊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580

第六节 单肺通气583

第一节 术前病情估计592

第二节 气管外科常用的通气技术592

第四十四章 气管手术的麻醉592

第三节 各类气管手术的麻醉594

第四节 术中监测及术后处理599

第四十五章 气道高反应性病人的麻醉601

第一节 概述601

第二节 麻醉对支气管收缩功能的影响602

第三节 气道高反应病人的麻醉管理605

第四节 支气管痉挛的处理611

第四十六章 眼科手术的麻醉613

第一节 眼心反射和眼内压613

第二节 眼科药物的全身作用616

第三节 麻醉处理617

第四节 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620

第四十七章 颈、咽喉手术的麻醉623

第一节 颈部手术的麻醉623

第二节 咽喉手术的麻醉628

第四十八章 气道困难的处理632

第一节 概述632

第二节 气道困难的原因与识别634

第三节 气道困难的处理方法637

第四节 气道困难病人的拔管方法646

第四十九章 喉罩通气648

第一节 喉罩的结构和原理648

第二节 喉罩的使用方法649

第三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652

第四节 并发症652

第五节 临床应用654

第五十章 脑血管手术的麻醉657

第一节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657

第二节 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的麻醉661

第三节 其他脑血管病手术的麻醉665

第五十一章 颅内高压病人的麻醉667

第一节 颅内高压的原因和诊断667

第二节 全麻用药对颅内压的影响669

第三节 血管活性药对颅内压的影响674

第四节 颅内高压病人的麻醉675

第五十二章 特殊颅脑和脊髓手术病人的麻醉689

第一节 癫痫病人的麻醉689

第二节 垂体腺瘤手术的麻醉700

第三节 脑干肿瘤手术的麻醉702

第四节 脊髓手术的麻醉704

第五十三章 神经外科病人输液708

第一节 液体治疗和相关的病理生理708

第二节 颅脑手术病人术前水、电解质代谢特点712

第三节 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输液种类713

第四节 神经外科病人围术期输液治疗715

第五节 液体治疗中的并发症718

第五十四章 神经肌肉疾病与麻醉720

第一节 分类720

第二节 病情估计721

第三节 神经系统疾病724

第四节 肌肉疾病725

第五节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728

第一节 发生率731

第二节 围术期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731

第五十五章 围术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731

第三节 危险因素732

第四节 临床诊断733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736

第五十六章 整形外科手术的麻醉738

第一节 病情和手术特点738

第二节 麻醉选择740

第三节 小儿整形外科手术的麻醉743

第四节 颅颌面手术的麻醉745

第五节 显微手术的麻醉747

第六节 美容手术的麻醉748

第一节 糖尿病分型749

第二节 糖尿病主要病理生理749

第五十七章 糖尿病病人手术的麻醉749

第三节 麻醉前准备750

第四节 糖尿病病人的麻醉处理752

第五节 糖尿病围术期急性并发症的防治755

第一节 腹部大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758

第二节 常见腹部大手术的麻醉758

第五十八章 腹部大手术的麻醉758

第五十九章 肝脏病病人手术的麻醉765

第一节 术前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765

第二节 肝脏病病人的麻醉方法769

第三节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的麻醉771

第六十章 肝脏移植麻醉与围术期管理776

第一节 肝移植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776

第二节 肝移植病人受体的术前评估和治疗779

第三节 肝移植病人的麻醉实施783

第四节 肝移植病人的术中管理785

第五节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的应用787

第六节 血栓弹性图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789

第七节 肝移植病人的术后处理790

第八节 婴幼儿肝移植的麻醉与管理792

第六十一章 肾上腺手术的麻醉795

第一节 肾上腺的解剖生理特点795

第二节 肾上腺皮质病变手术的麻醉797

第三节 肾上腺髓质病变手术的麻醉801

第四节 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麻醉805

第一节 慢性肾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808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损害的麻醉808

第六十二章 肾功能损害和肾移植病人的麻醉808

第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麻醉812

第四节 肾移植病人的麻醉处理814

第六十三章 老年病人的麻醉818

第一节 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818

第二节 老年病人的麻醉前准备823

第三节 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828

第四节 老年病人的镇静和镇痛832

第六十四章 新生儿和早产儿的麻醉835

第一节 与麻醉有关的解剖生理特点835

第二节 术前准备839

第三节 麻醉方法841

第四节 输液和输血843

第六十五章 小儿部位麻醉844

第一节 局麻药的药理学844

第二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845

第三节 硬膜外阻滞847

第四节 骶管阻滞848

第五节 周围神经阻滞849

第六节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850

第六十六章 小儿术中输液输血853

第一节 小儿液体治疗的基本概念853

第二节 术中液体治疗855

第三节 术中输血管理858

第六十七章 高危妊娠产科与非产科手术的麻醉860

第一节 高危妊娠产科手术的麻醉860

第二节 妊娠期非产科手术的麻醉866

第六十八章 创伤病人的麻醉868

第一节 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868

第二节 手术前病情估计和准备869

第三节 紧急处理869

第四节 麻醉处理871

第五节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873

第六节 脑外伤874

第六十九章 内镜手术的麻醉877

第一节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877

第二节 胸腔镜手术的麻醉884

第七十章 非住院手术病人的麻醉887

第一节 非住院手术的发展887

第二节 非住院手术病人的选择888

第三节 麻醉科门诊889

第四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891

第五节 麻醉特点及常用麻醉药药理892

第六节 常用麻醉方法894

第七节 麻醉快轨道恢复与离院标准896

第七十一章 吸入全身麻醉的实施与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898

第一节 吸入全身麻醉方法的分类898

第二节 吸入麻醉剂浓度的监测900

第三节 吸入麻醉的管理901

第四节 氧化亚氮麻醉及其评价903

第五节 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904

第七十二章 麻醉与吸入性肺炎909

第一节 吸入性肺炎的流行病学909

第二节 吸入性肺炎的病理生理911

第三节 吸入性肺炎的预防911

第四节 吸入性肺炎的治疗914

第七十三章 监测下的麻醉处理916

第一节 MAC的应用范围916

第二节 病人评估与准备917

第三节 MAC中的监测918

第四节 MAC的临床应用920

第七十四章 神经阻滞效果评估及并发症处理925

第一节 神经阻滞时选用局麻药原则925

第二节 神经定位与阻滞926

第三节 提高神经阻滞效果的方法927

第四节 神经阻滞并发症与处理929

第七十五章 椎管内阻滞及其联合应用934

第一节 椎管内阻滞的生理和药理934

第二节 椎管内阻滞的适应证、并发症和禁忌证935

第三节 脊麻和硬膜外联合阻滞937

第七十六章 硬膜外阻滞及并发症防治942

第一节 硬膜外阻滞的优缺点与麻醉选择942

第二节 硬膜外腔的确认943

第三节 药液在硬膜外腔扩散及其影响因素944

第四节 硬膜外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945

第五节 硬膜外阻滞失败原因探讨947

第六节 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948

第七十七章 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952

第一节 对生理功能的影响952

第二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956

第三节 麻醉实施方法960

第七十八章 麻醉后监护治疗室964

第一节 PACU的设置、仪器、药物和人员964

第二节 常规麻醉恢复工作和注意事项965

第七十九章 全麻病人恢复期并发症及其防治969

第一节 高血压969

第二节 躁动970

第三节 麻醉后寒颤971

第四节 苏醒延迟972

第五节 手术后恶心、呕吐973

第六节 其他并发症976

第八十章 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981

第一节 动脉血压监测981

第四篇 重症监测与治疗981

第二节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和测压987

第八十一章 肺动脉压和左心房压监测999

第一节 肺动脉压监测999

第二节 左心房压监测1010

第八十二章 右心功能监测1014

第一节 右心室的解剖1014

第二节 右心室的生理1015

第三节 右心功能的评估方法1016

第四节 右心室容量参数1018

第五节 围术期影响右心功能的因素1019

第六节 右心功能评定的意义1021

第八十三章 心排血量监测1023

第一节 无创性心排血量测定1023

第二节 有创性心排血量测定1028

第八十四章 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围术期应用1033

第一节 基本物理原理1033

第二节 TEE的基本设备1035

第三节 检查方法和基本切面1036

第四节 TEE的指征、指南、禁忌证和并发症1043

第五节 TEE监测的临床意义1045

第八十五章 围术期心肌缺血的监测与防治1048

第一节 缺血和代谢与生理改变1048

第二节 原因分析1049

第三节 诊断与监测1050

第四节 心肌缺血的连续监测1055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1056

第一节 氧输送的生理1059

第八十六章 氧供需平衡监测及其临床意义1059

第二节 氧供需平衡的监测指标1067

第八十七章 呼吸功能监测和呼吸波形分析1075

第一节 通气量监测1075

第二节 呼吸力学监测1076

第三节 呼吸波形分析1078

第四节 呼吸功监测1084

第八十八章 无创脉率-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1089

第一节 无创脉率-血氧饱和度监测1089

第二节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1096

第八十九章 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1106

第一节 监测原理和方法1106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1108

第三节 常用参数及意义1110

第四节 临床应用1115

第五节 酸碱失衡及处理1119

第九十章 肌松药作用监测1124

第一节 肌松药作用监测方法1124

第二节 电刺激的类型和方式1126

第三节 肌松药作用监测的临床意义1128

第四节 肌松药作用监测的注意事项1130

第九十一章 血浆渗透压监测1132

第一节 基本概念1132

第二节 监测方法和临床意义1133

第三节 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断与治疗1135

第九十二章 脑、神经功能监测1138

第一节 脑电图监测1138

第二节 诱发电位监测1140

第三节 颅内压监测1143

第四节 脑血流监测1145

第五节 脑红外光谱仪监测1146

第九十三章 麻醉深度监测1149

第一节 判断麻醉深度的临床体征1149

第二节 双频指数监测1150

第三节 诱发电位监测1152

第四节 心率与心率变异性1155

第五节 其他监测方法1157

第一节 正常的止血机制1161

第二节 出凝血功能监测指标1161

第九十四章 围术期出凝血功能估计1161

第三节 围术期常见的凝血障碍1166

第四节 围术期出凝血疾病的诊断1168

第九十五章 体温监测与术中保温1172

第一节 正常体温调节1172

第二节 围术期体温监测技术1174

第三节 低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围术期低温1176

第四节 保温措施和低温治疗1179

第五节 围术期体温升高1182

第六节 恶性高热1182

第九十六章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和处理1187

第一节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和病因1187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1190

第三节 围术期严重心律失常的判断1195

第四节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1203

第五节 心律失常防治原则和注意事项1207

第九十七章 心力衰竭及其治疗1208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代偿机制1208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参数的变化1210

第三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1211

第四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1213

第五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1213

第六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手术麻醉1218

第七节 洋地黄中毒情况下的手术麻醉1219

第九十八章 机械通气与呼吸支持1221

第一节 基本原理和呼吸力学机制1221

第二节 容量控制通气方式1224

第三节 呼气末正压和反比通气1225

第四节 限压型通气方式1228

第五节 高频通气和低频通气1233

第六节 无创通气1234

第七节 适应证和实施方法1237

第八节 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1241

第九十九章 围术期婴幼儿机械通气1246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的基本概念1246

第二节 机械通气的实施1247

第一○○章 围术期低氧血症和气道管理1252

第一节 低氧血症的病理生理1252

第二节 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原因和机制1255

第三节 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1257

第一○一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后呼吸衰竭的防治1262

第一节 COPD的定义和术前评估1262

第二节 COPD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机制1264

第三节 COPD术后呼吸衰竭的防治1265

第一节 历史回顾1271

第二节 ARDS的诊断标准1271

第一○二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271

第三节 ARDS的发病机制1272

第四节 ARDS的治疗1274

第一○三章 镇静、镇痛和肌松药在ICU中的应用1281

第一节 镇静、镇痛药在ICU中的应用1281

第二节 肌松药在ICU中的应用1287

第一○四章 一氧化氮在麻醉和ICU中的应用1292

第一节 氮氧化物的理化性质及毒理1292

第二节 NO气体临床应用的理论基础1293

第三节 内皮松弛因子、一氧化氮紊乱的病理生理1294

第四节 临床应用1296

第五节 NO气体治疗的毒副作用1298

第六节 NO的安全使用1299

第七节 吸入NO气体治疗中的监测1302

第一○五章 晶体、胶体及高张溶液的应用1304

第一节 体液治疗的生理学基础1304

第二节 各种输液的应用和选择1306

第三节 特殊情况时的输液管理1312

第一○六章 水与电解质紊乱的处理1318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1318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1322

第三节 镁代谢紊乱1328

第四节 钙代谢紊乱1330

第一○七章 输血及节约用血1333

第一节 输血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1333

第二节 输血和血液制品1334

第三节 输血反应及大量输血的并发症1336

第四节 节约用血和血液保护1338

第五节 成分输血1341

第六节 自体血回输1343

第一○八章 休克病人的监测与治疗1347

第一节 休克病人的监测1347

第二节 休克病人的治疗1354

第一○九章 心脏起搏、复律与除颤1360

第一节 心脏起搏1360

第二节 装起搏器病人的麻醉处理1368

第三节 复律和除颤1369

第一一○章 心肺复苏1372

第一节 心跳停止的原因、类型和复苏步骤1372

第二节 初期复苏1373

第三节 二期复苏1378

第四节 后期复苏1383

第一一一章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1386

第一节 新生儿生理1386

第二节 新生儿窒息1388

第三节 胎儿、新生儿评估与监测1388

第四节 新生儿复苏1391

第一一二章 脑复苏1396

第一节 脑缺血-再灌流损害的病理生理1396

第二节 脑复苏治疗1397

第三节 脑复苏转归1400

第四节 脑死亡诊断标准1401

第一一三章 多器官功能衰竭1403

第一节 病因1403

第二节 发病机制1404

第三节 临床表现1407

第四节 诊断1408

第五节 治疗与预防1410

第一一四章 疼痛的现代概念和机制1415

第一节 疼痛的现代概念1415

第五篇 疼痛治疗1415

第二节 疼痛的产生1418

第三节 疼痛的传导1420

第一一五章 椎管内注药镇痛1425

第一节 疼痛及椎管内用药镇痛机制1425

第二节 椎管内注药镇痛常用药物1427

第三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1431

第四节 椎管内镇痛并发症及治疗1431

第一一六章 病人自控镇痛1435

第一节 PCA药理学基础1435

第二节 PCA的临床分类及给药方式1438

第三节 PCA的各项参数指标及其意义1439

第四节 PCA的临床应用范围1440

第五节 与PCA有关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1441

第六节 PCA的应用前景1442

第一一七章 分娩镇痛1444

第一节 分娩镇痛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1444

第二节 分娩镇痛的方法1448

第一一八章 慢性疼痛治疗1455

第一节 慢性腰背痛1455

第二节 颈痛1459

第三节 肌肉痛1460

第四节 神经痛1461

第五节 幻肢痛1463

第六节 带状疱疹1464

第七节 三叉神经痛1465

第一一九章 癌痛治疗1467

第一节 癌痛的分类1467

第二节 癌痛病人的评估1468

第三节 癌痛综合征1469

第四节 癌痛的药物治疗1470

第一二○章 小儿疼痛治疗1476

第一节 疼痛的解剖生理1476

第二节 疼痛评估1477

第三节 术后疼痛治疗原则1477

第四节 常用药物1478

第五节 镇痛方法和途径1479

第一二一章 神经阻滞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1484

第一节 神经阻滞用于疼痛诊断1484

第二节 神经阻滞用于疼痛治疗1491

附录一 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参考值1494

附录二 麻醉学用药、用词中英对照1511

热门推荐